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为何无缘帝位?

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为何无缘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邹宁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3/12/23 18:32:45

刘邦既是流氓又是亭长,朱元璋放牛要饭又当和尚。无论是亭长还是和尚,二人最终都做了皇上,成为屌丝逆袭的千古榜样!

刘邦干了7年革命,当了7年皇上,朱元璋干了15年革命,当了30年皇上。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老朱比老刘要强一点,当然这也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劳多”和“规模效应”的基本规律。

相隔一千五百年的两人,出身,相似,成就相仿,身后之事也惊人的一致。刘邦死后吕后干政,朱元璋死后“靖难之役”发生。

无论二人生前多么强大,都无法管控身后之事。死亡果然是权力的休止符,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流氓、和尚还是皇上!

吕后死后,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抢走了原本属于孙子齐王刘襄的皇位。“靖难之役”后,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

一句话来总结二人的身后之事,那就是“老子一死,儿子抢孙子”!今天我们单说刘邦死后的儿孙之事。

公元前180年,刘邦死后的15年,不可一世的吕后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周勃陈平灌婴等一帮元老大臣,及以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为首的宗室的的联合行动下,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大汉江山将再一次彻底归入刘姓的怀抱。

而在这次倒吕行动之后,排坐坐吃果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齐王刘襄,却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却最终将皇位揽入怀中,是为汉文帝。

我们之所以说齐王刘襄是最有希望,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原因,至少有4点。

一是功劳。在倒吕行动中,齐王刘襄率先发难,起兵反吕,其弟朱虚侯刘章也在长安四处活动。在整个刘姓皇族中,无人能出其右,功劳簿上绝对的第1名。

相较于风头正盛的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兄弟,时任代王的刘恒,此时正在大汉北疆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闲散王爷,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反吕行动没有任何支持,也没有一丝贡献。

当然,这种低调平和的做人状态,也是刘恒及其母亲薄姬能在吕后的魔爪下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想想当年宠冠后宫的戚夫人及刘邦的爱子刘如意的下场,倒也能体谅刘恒母子的做派。

二是能力。在反吕行动中,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兄弟一内一外,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权谋角度,二人都堪称一流,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三是资本。齐国是西汉初期最大的诸侯国,近海又有渔盐之利,在全国也堪称富庶,这从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处于东方霸主地位便可得知。强大富庶的齐国也是刘襄兄弟的资本,家有余粮心不慌嘛。

四是资格。刘襄是刘邦的长子长孙,在孙子一代鹤立鸡群,其年纪甚至比刘邦的四子即汉文帝刘恒还要大五岁,绝对够资格。这里,我们要提一提刘襄的父亲刘肥同志。

刘邦起事之前,绝对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又端着泗水亭长这个公家饭碗,自然有吃有喝。后来便于一老板娘曹氏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刘肥,所以说刘肥算是刘邦的私生子,而这都发生在刘邦与吕后结合之前。

一方面早期刘邦家族人丁稀少,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位庶长子的补偿,刘邦将全国最富庶的齐地封给刘肥。全国能说齐国话的都归刘肥管辖,辖73城,全国最大的诸侯国,没有之一!

顺道说一句,在有些影视剧中,饰演刘肥的演员多为胖子,这就有点望文生义过度解读了。叫刘肥不一定就胖嘛,日本人还带个人字呢。

(汉文帝刘恒)

但是就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功劳能力,资本资格聚齐的齐王刘襄,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事出蹊跷必有妖,原因至少有三点。

一是待遇问题,这里主要指政治待遇。从大汉朝臣的角度看,吕后倒台,政治利益将进行再分配。那么迎取一个锋芒毕露,有资格有资本的人做皇帝,还是一个看似安静沉稳内敛的人做皇帝?这个选择很容易做出,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显然比齐王刘襄更符合朝臣的心意。

二是生存问题,这个就比待遇问题更要命了。在吕后干政的十五年中,大汉朝臣没有阻止诸吕封王,也无法阻止吕后等对刘姓宗主的屠杀和迫害,这笔遗留的政治账始终是一个危险。

齐王刘襄作为反吕的急先锋,对吕氏宗族的政治仇恨毋庸言表。那么这么一位强势的政治人物登上政治舞台,对朝臣们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那么有人会说,无论是刘恒还是刘襄,都是刘姓宗族,他们上台,对大汉朝臣都有清算的可能。但是刘襄有能力,有资格自立为皇,而刘恒则必须借助朝臣之手才能上位。那么在倒吕之功和拥立之功的双保险下,朝臣们在吕后干政时期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得到一定的谅解和保障。

三是关键人物问题。这个人物便是刘泽,刘泽是刘姓家族的远房,据《汉书》记载是刘邦的堂兄弟。亲缘关系虽然远一点,但和刘邦同一辈分,资格够老,说话自然也够分量。但不巧的是,刘襄得罪了刘泽。

刘泽之所以能封琅琊王,是走吕后的门路,吕后将本属齐国的琅琊郡划分出来给刘泽,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刘襄起兵之后,诱捕了刘泽,吞并了琅琊国。刘泽后来逃回长安,便在朝臣面前反对立刘襄,支持刘恒。

这个老资格的人一说话,自然有分量,并且他还给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说刘襄的舅家势力太强,一旦刘襄上位,那么另一个吕氏便要浮出水面。大臣们显然不愿意看到历史的重演,于是刘襄即位的最后一道门被彻底的关上了。

公元前179年,也就是汉文帝即位第2年,刘襄病逝,时年29岁。当然这个病大概是心病,是一年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极速滑落而引起的超级失重所引起的!

我们必须注意,齐王刘襄也是有实力和西汉朝廷对面硬碰的,但他最后罢兵回国,放弃了这个打算,避免了西汉的一次内乱。从这个意义上说,齐王刘襄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纯爷们儿!

标签: 刘襄

更多文章

  • 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刘襄被灌婴安抚回齐地是对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刘襄

    哀王嗣立,其力不量。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遗憾的是,汉朝建立时,戎马一生的高祖年事已高,来不及治理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这个新创立的朝代很多地方存在着隐患。果然,高祖死后,无数尖锐的矛盾喷薄而出,外部,汉朝面临着匈奴和南越的威胁,内部,诸吕之乱败坏了朝纲风气。在这关键时

  • 作为刘邦长孙,首倡诛灭诸吕的齐王刘襄,却因一人与皇位擦肩而过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襄

    齐哀王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在吕后执政期间,齐国屡遭割地,因此在吕后去世后,刘襄首倡诛除诸吕,并起齐国倾国之兵西进。然而,在诛灭吕氏之后,刘襄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刘襄乃齐王刘肥长子,父亲去世后承袭王位 早在刘邦迎娶吕雉之前,便与外室曹氏生有一子刘肥,刘邦称帝立国之后,由于燕王臧荼

  • 诛灭诸吕有功的齐王刘襄与代王刘恒谁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刘襄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这时因吕后而兴起壮大的外戚吕氏集团与刘氏皇族集团矛盾爆发。其实在吕后临去世之前,她都明了缺少了她这位强有力人物的镇压,刘氏皇族与大臣必定会发难于诸吕,因此吕后临终之前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寄希望于诸吕通过控制军队来避免刘氏皇族与大臣的逼宫。可

  • 名正言顺、功劳大的刘襄,为何当不了皇帝?看他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沟崖在则标签:刘襄

    在历史上,第一位执掌大权的女性,就是吕后吕雉了。吕雉势力极大,直到去世以后,她的势力才被铲除。在平定诸吕之战中,功劳最大,势力最强的当属刘襄了。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中,功劳是最高的,刘襄是第一个发兵起势的,起到了关键的带头作用。他是第一个以平定诸吕的名义,正式向朝廷进兵的人。刘襄还让诸吕把兵权交到灌婴手

  •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长孙,为什么刘襄会继承不了帝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刘襄

    皇帝之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谜题,正是因为刘襄按道理讲处于绝对优势,这一天生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难免会遭人嫉妒打压,也就如同一个人太正直了,世界上没人能够与之相比。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为物极必反的过客,何况当时在整个大汉朝,也并非只有他们刘氏家族说了算,自己爷爷都忌惮的势力,何况是他

  • 大臣和宗室最早选择的都是刘襄,为何最后抛弃他,选择刘恒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襄

    吕后去世,刘襄在得到两个兄弟刘章和刘兴居的通风报信后,立刻举兵造反,准备进京诛杀诸吕。吕禄、吕产把军队交给灌婴,让灌婴前去平定刘襄之乱。但是灌婴走到半路,就按兵不动了,还暗中与刘襄联络,虽然没有直接说投降刘襄,但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希望刘襄杀到京城,诛杀诸吕后,朝中大臣就拥戴刘襄当皇帝。京城里,陈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刘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字数:11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吕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年月,身为刘邦长孙的齐王刘襄,确实早早布局,一边把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安排在长安做内应。一边果断起兵,目标也很明确:诛灭吕氏外戚,浑水摸鱼拿下皇位。但等到吕氏家族伏诛后,立了大功的刘襄,只是得到了城阳,琅琊,济南三城,反而是默不

  • 刘襄和刘章因行为强势且母系实力强大故未能成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刘襄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三城,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十二年后,刘肥病薨,他的长子刘襄继承爵位,是为齐哀王。当时,由于惠帝刘盈英年早崩,吕后开始把持朝政,为扩大吕氏家族的势力,吕后将齐国切割成三大块,她先把济南郡割出来,改称作吕国,由吕后的侄子吕产出任吕王;后又把琅邪郡

  • 机关算尽,终也成空,刘襄为何没能荣登至尊?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刘襄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汉朝初期,吕氏一族以外戚身份干政,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皇帝,引起了朝堂上下的极度不满。在大权在握的吕后去世后,齐悼惠王的长子刘襄和次子刘章,调动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率先举起了反吕大旗。长安的军功集团听闻消息后,也立即站到了刘襄一方,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诸吕之乱最终得以平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刘襄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后,诸吕想搞政变,刘姓宗室和功臣联手铲除吕氏外戚,这场汉帝国的政治斗争以代王刘恒称帝而终。而在诸吕之乱中出了大力的齐王刘襄,不仅“落选”,还遭到了文帝和功臣集团的打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跟刘襄自身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齐国再度被吕后剥夺,刘襄心怀不满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