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既是流氓又是亭长,朱元璋放牛要饭又当和尚。无论是亭长还是和尚,二人最终都做了皇上,成为屌丝逆袭的千古榜样!
刘邦干了7年革命,当了7年皇上,朱元璋干了15年革命,当了30年皇上。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老朱比老刘要强一点,当然这也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劳多”和“规模效应”的基本规律。
相隔一千五百年的两人,出身,相似,成就相仿,身后之事也惊人的一致。刘邦死后吕后干政,朱元璋死后“靖难之役”发生。
无论二人生前多么强大,都无法管控身后之事。死亡果然是权力的休止符,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流氓、和尚还是皇上!
吕后死后,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抢走了原本属于孙子齐王刘襄的皇位。“靖难之役”后,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
一句话来总结二人的身后之事,那就是“老子一死,儿子抢孙子”!今天我们单说刘邦死后的儿孙之事。
公元前180年,刘邦死后的15年,不可一世的吕后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周勃,陈平,灌婴等一帮元老大臣,及以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为首的宗室的的联合行动下,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大汉江山将再一次彻底归入刘姓的怀抱。
而在这次倒吕行动之后,排坐坐吃果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齐王刘襄,却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却最终将皇位揽入怀中,是为汉文帝。
我们之所以说齐王刘襄是最有希望,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原因,至少有4点。
一是功劳。在倒吕行动中,齐王刘襄率先发难,起兵反吕,其弟朱虚侯刘章也在长安四处活动。在整个刘姓皇族中,无人能出其右,功劳簿上绝对的第1名。
相较于风头正盛的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兄弟,时任代王的刘恒,此时正在大汉北疆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闲散王爷,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反吕行动没有任何支持,也没有一丝贡献。
当然,这种低调平和的做人状态,也是刘恒及其母亲薄姬能在吕后的魔爪下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想想当年宠冠后宫的戚夫人及刘邦的爱子刘如意的下场,倒也能体谅刘恒母子的做派。
二是能力。在反吕行动中,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兄弟一内一外,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权谋角度,二人都堪称一流,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三是资本。齐国是西汉初期最大的诸侯国,近海又有渔盐之利,在全国也堪称富庶,这从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处于东方霸主地位便可得知。强大富庶的齐国也是刘襄兄弟的资本,家有余粮心不慌嘛。
四是资格。刘襄是刘邦的长子长孙,在孙子一代鹤立鸡群,其年纪甚至比刘邦的四子即汉文帝刘恒还要大五岁,绝对够资格。这里,我们要提一提刘襄的父亲刘肥同志。
刘邦起事之前,绝对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又端着泗水亭长这个公家饭碗,自然有吃有喝。后来便于一老板娘曹氏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刘肥,所以说刘肥算是刘邦的私生子,而这都发生在刘邦与吕后结合之前。
一方面早期刘邦家族人丁稀少,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位庶长子的补偿,刘邦将全国最富庶的齐地封给刘肥。全国能说齐国话的都归刘肥管辖,辖73城,全国最大的诸侯国,没有之一!
顺道说一句,在有些影视剧中,饰演刘肥的演员多为胖子,这就有点望文生义过度解读了。叫刘肥不一定就胖嘛,日本人还带个人字呢。
(汉文帝刘恒)
但是就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功劳能力,资本资格聚齐的齐王刘襄,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事出蹊跷必有妖,原因至少有三点。
一是待遇问题,这里主要指政治待遇。从大汉朝臣的角度看,吕后倒台,政治利益将进行再分配。那么迎取一个锋芒毕露,有资格有资本的人做皇帝,还是一个看似安静沉稳内敛的人做皇帝?这个选择很容易做出,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显然比齐王刘襄更符合朝臣的心意。
二是生存问题,这个就比待遇问题更要命了。在吕后干政的十五年中,大汉朝臣没有阻止诸吕封王,也无法阻止吕后等对刘姓宗主的屠杀和迫害,这笔遗留的政治账始终是一个危险。
齐王刘襄作为反吕的急先锋,对吕氏宗族的政治仇恨毋庸言表。那么这么一位强势的政治人物登上政治舞台,对朝臣们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那么有人会说,无论是刘恒还是刘襄,都是刘姓宗族,他们上台,对大汉朝臣都有清算的可能。但是刘襄有能力,有资格自立为皇,而刘恒则必须借助朝臣之手才能上位。那么在倒吕之功和拥立之功的双保险下,朝臣们在吕后干政时期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得到一定的谅解和保障。
三是关键人物问题。这个人物便是刘泽,刘泽是刘姓家族的远房,据《汉书》记载是刘邦的堂兄弟。亲缘关系虽然远一点,但和刘邦同一辈分,资格够老,说话自然也够分量。但不巧的是,刘襄得罪了刘泽。
刘泽之所以能封琅琊王,是走吕后的门路,吕后将本属齐国的琅琊郡划分出来给刘泽,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刘襄起兵之后,诱捕了刘泽,吞并了琅琊国。刘泽后来逃回长安,便在朝臣面前反对立刘襄,支持刘恒。
这个老资格的人一说话,自然有分量,并且他还给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说刘襄的舅家势力太强,一旦刘襄上位,那么另一个吕氏便要浮出水面。大臣们显然不愿意看到历史的重演,于是刘襄即位的最后一道门被彻底的关上了。
公元前179年,也就是汉文帝即位第2年,刘襄病逝,时年29岁。当然这个病大概是心病,是一年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极速滑落而引起的超级失重所引起的!
我们必须注意,齐王刘襄也是有实力和西汉朝廷对面硬碰的,但他最后罢兵回国,放弃了这个打算,避免了西汉的一次内乱。从这个意义上说,齐王刘襄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纯爷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