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寅恪诗歌鉴赏:丙申春日偶读杜诗惜成一律

陈寅恪诗歌鉴赏:丙申春日偶读杜诗惜成一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苏小米观影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4/1/18 19:30:34

原诗: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

林花天上落红芳,飘堕人间共断肠。

阿母筵开争骂座,太真仙去愿专房。

按歌未信宫商换,学舞端怜左右忙。

休问大罗云外事,春阴终护旧栽棠。

(作于1956年春。)

历史背景:

1955年陈寅恪开始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领导龙潜的各类讽刺和打击。1956年《史学论文集》本拟由中华书局出版,竟因个别提法不合口径而被搁置;10月16日陈毅携夫人张茜,在广东省长陶铸等人的陪同下到家中拜访;周扬、胡乔木等人先后去看望他。

1953年2月底斯大林夜间突发中风,3月5日马林科夫成为部长会议主席,会议刚结束斯大林就在克里姆林宫逝世。赫鲁晓夫主谋逐步清除了贝利亚集团,于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全面批判斯大林,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两千万人恢复了名誉。但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苏联与很多国家爆发政治冲突,出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等反对赫鲁晓夫政权的事件,均以苏联出动军队镇压而收场。1958年赫鲁晓夫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直到1964年10月14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全会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15日解除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赏析:

“林花天上落红芳”句中“林花”指梅花,因为宋代林逋有“梅妻鹤子”之说,在民间尊为梅花之神。此处应用谐音,隐喻苏联斯大林。全句化用唐代杜甫《别房太尉墓》“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的诗意,直译为梅花之神林逋从天上落下红色的花朵。此处隐喻苏联斯大林1953年3月5日在克里姆林宫逝世。

“飘堕人间共断肠”句中“断肠”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全句直译为飘落时令人间伤心、悲痛到极点。此处隐喻苏联斯大林逝世后社会主义盟国的纪念活动,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

“阿母筵开争骂座”句中“阿母”指神话人物西王母,此处暗指赫鲁晓夫。“筵开”指筵席。“骂座”亦作“骂坐”,释义谩骂同座的人。全句直译为西王母在筵席上谩骂同座的人。此处隐喻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及“去斯大林化”的一系列活动。

“太真仙去愿专房”句中“太真”的释义极多,在此指唐代杨贵妃,因为杨贵妃为女官时的称号,死后成为海上仙子后的道号。此处隐喻赫鲁晓夫。“专房”释义专夜、专宠。全句直译为杨贵妃想得到专宠。隐喻赫鲁晓夫清除贝利亚集团,独自拥有最高、最大权利。

“按歌未信宫商换”句中“按歌”释义按乐而歌。“宫商”是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泛指音乐、乐曲、音律。全句直译为只要按乐而歌,不相信音乐会改换。此处隐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及“去斯大林化”,令社会主义盟国不敢相信。

“学舞端怜左右忙”句中没有用典,直译就是可怜那些学舞的人,分不清左和右,万分忙碌。此句隐喻中国大陆效仿苏联发起的左倾和右倾之争论。

“休问大罗云外事”句中“休问”指佳讯,好消息,好的声誉。“大罗”指道教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罗天,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玉格条曰:“三清上曰大罗”,此处暗喻苏联“老大哥”。“云外”指高空,亦指世外,比喻仙境。全句直译为大罗好的声誉都是世外的事情。此句隐喻苏联美好的声誉都是它们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

“春阴终护旧栽棠”句反用宋代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全句直译为春天的阴凉天气,终究会保护以前栽植的海棠花。此句隐喻中国大陆依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盟国的旧态。

全诗表面上说的是林逋梅妻、阿母骂座、太真专房、大罗云外事、春阴护海棠等中国的历史典故,其中隐喻苏联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清除贝利亚集团、全面批判斯大林等重大事件,最后表明自己希望中国大陆调整一些过左的政策,不能盲目跟从与效仿。

附诗1:乙未迎春后一日作

乍暖还寒几换衣,今年节候与春违。

黄莺惊梦啼空苦,白雁随阳倦未归。

披史独悲朱墨乱,看花谁送紫红飞。

东坡文字为身累,莫更寻诗累去非。

(1956年2月。此诗借唐代金昌绪《春怨》中黄莺、《尚书·禹贡》中阳鸟攸居等典故,化用周密《齐东野语》和苏轼《出狱次前韵》中的意蕴,以陈与义自比,对年初《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发表的个人意见,结合“知识分子问题回忆”的某些情况,自认为历史学应以真实为旨要,不能没有佐证资料就去随意删改。)

(所有照片均为网络下载)

标签: 杜诗

更多文章

  • 杜甫:恰如百川汇海,有容乃大,杜诗中透露一些“清新”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杜诗

    杜甫作为由盛唐入中唐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以天宝末年也就是盛唐向中唐转折的这一时期为界来观照杜甫诗歌,可以发现其前后两个时期的清新风格是有所不同的。一、“清新”在杜诗不同时期中的体现前期包括杜甫放荡齐赵的漫游岁月和旅居长安的十年,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歌的清新风格更多地倾向于随性而发

  • 只知杜诗苦?怪你不曾了解少年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杜诗

    彩蛋预告~《一起问杜甫》共读营【第一季】免费领,不可错过!!杜甫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熟悉。杜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诗人。我们中小学时学杜甫诗,《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特别沉重、忧国忧民的老头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火连天,国破

  • 汉武帝十大刀笔吏:张汤、杜周等到底制造了多少冤魂?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杜周

    今天读史读到汉武帝刘彻重用“刀笔吏”一段,不禁合卷沉思,提笔写写感想。先解释一下何为“刀笔吏”。它的原意是指古人在没有发明出纸张之前,一般都是在竹简上书写,一旦发现有错讹之处,就用刀把它削掉重写。因此古代的读书人随身携带的不光有笔,还要有刀,以便随时随地修改,常常刀笔并用,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文职官员

  • 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氾胜之

    历史人物编辑:眼猫摄影标签:氾胜之

    氾胜之,又称氾胜,西汉曹县(今属山东)人。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所著《农书》又称《氾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氾胜之生活在汉成帝时期,先任议郎,教田三辅(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负责管理京郊及整个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教民耕种有功,关中农业连年丰收,氾胜之升胜御史。他身为朝

  • 冯嫽夫人:侍女出身的女外交家,与解忧公主同在乌孙闯出一片天

    历史人物编辑:伤情最是晚凉秋标签:冯嫽

    汉武帝时期,为了攘除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汉武帝先是用刘细君和亲到乌孙,换得了乌孙这个盟友和千匹良驹,但是仅仅过了五年,刘细君便病逝,为了继续同乌孙保持友好的关系,汉昭帝又将解忧公主嫁了过去。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处境可比刘细君当时的处境要好得多,最后还联合大汉让乌孙成为了大汉的属国,自己的儿子被封为昆弥,解

  • 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西汉安定乌孙局势立下大功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冯嫽

    元朔三年(前126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12年后终于得以返回长安。张骞的这次出使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

  • 冯嫽:从陪嫁女仆逆袭成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孤身斡旋西域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冯嫽

    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决定实施“断匈奴右臂”计划,为了联合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进一步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继刘细君之后,汉武帝又派出第二位和亲公主刘解忧远赴乌孙,与乌孙王成亲。跟随刘解忧的还有一位贴身侍女冯嫽,冯嫽为刘解忧出谋划策,协调西域诸国的关系,堪称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关于冯嫽的出身,根据汉书西

  • 董宇辉访谈史上一次大反转,冯唐老师真是敢说敢问,幸好吴京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最初的理想标签:冯唐

    #好内容我来评#嘉宾冯唐和俞老师、董宇辉的这次访谈,可以说是东方甄选访谈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经历。首先,前一个小时,是俞老师和宇辉被访谈的时间。冯唐老师问话之直接,问题之敏锐,真的是让人佩服真是敢说敢问呐!也让人为宇辉、俞老师捏把汗。其次访谈的后一个小时,吴京来了。实事求是地说,吴京是冲着冯唐老师来的

  • 冯唐的反问是俞敏洪对董宇辉的试探,小董的回答则尽显狡猾与真诚

    历史人物编辑:阳光体育闻标签:冯唐

    冯唐做客东方甄选,与前几期传统的嘉宾访谈相比,这次主客互换身份的访谈形式更像是借冯唐之口,俞敏洪在公众面前对董宇辉的灵魂拷问。从自我身份认知,到待遇问题的拷问,再到未来职业规划的从属,环环相扣的“亡问题”,董宇辉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的靶子,被挂上热搜。面对冯唐的犀利提问,董宇辉不讨好、不回避,没有虚

  • 吴京返场与董宇辉冯唐互动,全程狂炫美食嘴不停,脸色通红很尽兴

    历史人物编辑:一娱标签:冯唐

    3月2日晚,东方甄选直播间又迎来一位神秘的嘉宾,相信很多网友已经看到,那就是老罗背后的男人冯唐老师,当然了,冯唐这次做客董宇辉直播间,也不是来互诉衷肠,而是带来了自己的两部作品《金线》和《成事》,整场直播下来,两部作品大概卖了6万本左右,销售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本场直播最大的惊喜,除了俞敏洪、董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