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扎拉的闺蜜来中国,给米拉庆生,强子仪式感很强,李杜诗为何没来

扎拉的闺蜜来中国,给米拉庆生,强子仪式感很强,李杜诗为何没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燕母婴知识分享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3/12/15 7:09:52

强子和扎拉带着两个孩子,从亚美尼亚回到中国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父母在,不远游,小两口守在父母的身边,让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强子妈妈每天抱着小孙子雷欧,哄着孙女米拉也不嫌累。米拉能上幼儿园了,强子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就开始收拾房子。因为,亚美尼亚的亲人就要来他们家,给小米拉过三岁生日,洋媳妇扎拉还亲手改造自己喜欢的厨房,小两口把家里打造的很漂亮,大家都夸扎拉非接地气,有这样的洋媳妇,是强子上辈子修来的福份。收拾完房子,强子带着全家人去广州游玩,让从未坐过飞机的父母,体验了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广州之行,让洋媳妇体验了中国高科技生活的多样化,扎拉连连夸赞在中国生活真方便。他们还在广州最高的地方,观看了最美的夜景。匆匆结束广州之行,强子和扎拉去北京迎接从亚美尼亚来到中国的好闺蜜,亚美尼亚人很注重亲情、友情,但为了孩子的生日,不远万里来中国还是少见。强子欢迎仪式很感人,为扎拉的侄女杜诗没有来呢!

强子扎拉收拾房子迎接亚美尼亚亲人

回到家后,小米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强子和扎拉把女儿送到一家环境很好的幼儿园,小米拉在老师的关心照顾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聪明伶俐的米拉招人喜欢,在幼儿园有了新朋友。幼儿园的老师温柔又漂亮,米拉很喜欢老师。老师告诉强子:米拉来幼儿园变化很大,刚开始来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米拉不跟任何人说话,后来,慢慢地会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还认识老师叫什么名字。老师发好吃的东西,米拉用双手接过来,并对老师说:谢谢。刚开始不习惯吃幼儿园的饭菜,在老师的诱导下,慢慢地习惯幼儿园的饭菜了。老师们教会了她穿衣服,米拉越来越独立。看到米拉的进步,拉扎很开心,她感谢幼儿园的老师对米拉的用心,让孩子很快融入到这里的生活。

米拉在幼儿园进步很快

强子带拉扎和父母、一双儿女去广州旅行,父母第一次坐飞机很好奇也很开心。强子和拉扎在飞机上,回忆着从亚美尼亚回国的情景,感慨万千。这次带着全家去广州散心、玩一玩,强子感觉这次旅途一身的轻松。拉扎问婆婆都去过哪里?婆婆说,很久以前去过太原、河南和北京。强子妈妈告诉媳妇:妈妈就是没有坐过飞机,以前出去玩都是坐绿皮火车。拉扎告诉婆婆,现在方便多了,我们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

洋媳妇来到广州,她体验到了中国的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一家人住在宾馆里,物流机器人把他们需要的东西送到门口,他们把东西拿出来后,机器人转身离开然,然后乘坐电梯下楼了。扎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机器人,觉得机器人很可爱。米拉拉着爸爸的手,他们到了另一个楼层,看到了机器人,米拉想和它说话一起玩,扎拉很想听机器人说话。强子告诉扎拉:机器人可以给你打扫卫生,给你端咖啡、按摩、洗衣服,把家里所有的家务搞定。一个很普通的物流机器人,让扎拉大开眼界。强子告诉扎拉,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很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强子决定以后多带一家人出去走走看看,让扎拉更深地了解中国。

米拉很喜欢机器人

强子带着一家人来到广州最高的地方,广州塔是一个漂亮的电视塔,塔身中间细,上下两头粗,像极了女孩子的小蛮腰,所以它也有个外号叫“小蛮腰”。扎拉特别的喜欢广州塔,迪拜塔虽然很好看也比较高,但是,塔底下只有一点点城市,然后周围都是沙漠。广州塔白天宏伟,夜间璀璨,各有不同极致的感受。他们一家人坐在观光车里,俯瞰夜晚美丽的广州,一片五彩缤纷的灯光在闪烁,广州是多么的繁华……

拉扎高兴地迎接闺蜜的到来

结束了广州之行,强子和拉扎带着小雷欧从广州飞往北京,因为,拉扎亚美尼亚的亲人们来中国,给小米拉过三岁生日。以前,想着聪明伶俐李杜诗会来,遗憾她这次没有来,估计上学走不开吧!他们在北京接到拉扎的闺蜜古丽雅,尔米尼两位大美女,亚美尼亚三姐妹终于相聚在一起,她们紧紧拥抱着,并亲吻着小雷欧。第二天,他们坐高铁回强子的家乡。古丽雅和尔米尼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国家,第一次坐中国高铁,她们充满各种好奇。高铁舒适,快速而又平稳,亚美尼亚那种火车是没有可比的,外国人坐高铁,从心中赞叹中国的高铁了不起!

强子的亲戚们用鲜花迎接她们

临汾火车站,强子的几个表弟手捧鲜花迎接他们回家。两个小伙子把花送给古丽雅和尔米尼,欢迎她们来到临汾。强子家门口一群人早早就等待着她们,小米拉飞快地跑了过来,扑在古丽雅阿姨的怀里。家门口挂欢迎横幅:欢迎亚美尼亚姐妹回家。强子的欢迎仪式,让远道而来的两位美女有了到家的感觉。尔米尼热情地给欢迎她们的邻居们分发着亚美尼亚的巧克力,她很高兴亲戚们用鲜花和横幅欢迎她们。古丽雅说:他们送给我们鲜花我们都惊讶了,强子的父母还准备了这么多的甜点和水果,真的谢谢他们的热情接待。两个闺蜜的到来,最开心的是拉扎,祝她们在中国玩的愉快开心!

标签: 杜诗

更多文章

  • 陈寅恪诗歌鉴赏:丙申春日偶读杜诗惜成一律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杜诗

    原诗: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林花天上落红芳,飘堕人间共断肠。阿母筵开争骂座,太真仙去愿专房。按歌未信宫商换,学舞端怜左右忙。休问大罗云外事,春阴终护旧栽棠。(作于1956年春。)历史背景:1955年陈寅恪开始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领导龙潜的各类讽刺和打击。1956年《史学论文集》本拟由

  • 杜甫:恰如百川汇海,有容乃大,杜诗中透露一些“清新”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杜诗

    杜甫作为由盛唐入中唐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以天宝末年也就是盛唐向中唐转折的这一时期为界来观照杜甫诗歌,可以发现其前后两个时期的清新风格是有所不同的。一、“清新”在杜诗不同时期中的体现前期包括杜甫放荡齐赵的漫游岁月和旅居长安的十年,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歌的清新风格更多地倾向于随性而发

  • 只知杜诗苦?怪你不曾了解少年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杜诗

    彩蛋预告~《一起问杜甫》共读营【第一季】免费领,不可错过!!杜甫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熟悉。杜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诗人。我们中小学时学杜甫诗,《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特别沉重、忧国忧民的老头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火连天,国破

  • 汉武帝十大刀笔吏:张汤、杜周等到底制造了多少冤魂?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杜周

    今天读史读到汉武帝刘彻重用“刀笔吏”一段,不禁合卷沉思,提笔写写感想。先解释一下何为“刀笔吏”。它的原意是指古人在没有发明出纸张之前,一般都是在竹简上书写,一旦发现有错讹之处,就用刀把它削掉重写。因此古代的读书人随身携带的不光有笔,还要有刀,以便随时随地修改,常常刀笔并用,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文职官员

  • 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氾胜之

    历史人物编辑:眼猫摄影标签:氾胜之

    氾胜之,又称氾胜,西汉曹县(今属山东)人。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所著《农书》又称《氾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氾胜之生活在汉成帝时期,先任议郎,教田三辅(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负责管理京郊及整个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教民耕种有功,关中农业连年丰收,氾胜之升胜御史。他身为朝

  • 冯嫽夫人:侍女出身的女外交家,与解忧公主同在乌孙闯出一片天

    历史人物编辑:伤情最是晚凉秋标签:冯嫽

    汉武帝时期,为了攘除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汉武帝先是用刘细君和亲到乌孙,换得了乌孙这个盟友和千匹良驹,但是仅仅过了五年,刘细君便病逝,为了继续同乌孙保持友好的关系,汉昭帝又将解忧公主嫁了过去。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处境可比刘细君当时的处境要好得多,最后还联合大汉让乌孙成为了大汉的属国,自己的儿子被封为昆弥,解

  • 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西汉安定乌孙局势立下大功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冯嫽

    元朔三年(前126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12年后终于得以返回长安。张骞的这次出使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

  • 冯嫽:从陪嫁女仆逆袭成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孤身斡旋西域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冯嫽

    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决定实施“断匈奴右臂”计划,为了联合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进一步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继刘细君之后,汉武帝又派出第二位和亲公主刘解忧远赴乌孙,与乌孙王成亲。跟随刘解忧的还有一位贴身侍女冯嫽,冯嫽为刘解忧出谋划策,协调西域诸国的关系,堪称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关于冯嫽的出身,根据汉书西

  • 董宇辉访谈史上一次大反转,冯唐老师真是敢说敢问,幸好吴京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最初的理想标签:冯唐

    #好内容我来评#嘉宾冯唐和俞老师、董宇辉的这次访谈,可以说是东方甄选访谈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经历。首先,前一个小时,是俞老师和宇辉被访谈的时间。冯唐老师问话之直接,问题之敏锐,真的是让人佩服真是敢说敢问呐!也让人为宇辉、俞老师捏把汗。其次访谈的后一个小时,吴京来了。实事求是地说,吴京是冲着冯唐老师来的

  • 冯唐的反问是俞敏洪对董宇辉的试探,小董的回答则尽显狡猾与真诚

    历史人物编辑:阳光体育闻标签:冯唐

    冯唐做客东方甄选,与前几期传统的嘉宾访谈相比,这次主客互换身份的访谈形式更像是借冯唐之口,俞敏洪在公众面前对董宇辉的灵魂拷问。从自我身份认知,到待遇问题的拷问,再到未来职业规划的从属,环环相扣的“亡问题”,董宇辉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的靶子,被挂上热搜。面对冯唐的犀利提问,董宇辉不讨好、不回避,没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