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劝谏太后归政被下令处死,装死三天以至于“目中生蛆”的杜根

劝谏太后归政被下令处死,装死三天以至于“目中生蛆”的杜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3/12/6 10:24:50

在东汉时期,太后、外戚往往是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的、甚至主导性的力量。这是东汉政治文化的特色,不可不品尝。从汉和帝时期的窦太后、窦宪到汉末时期的何太后、何进,太后、外戚如同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窦太后、窦宪的下一代就是邓太后、邓骘。邓太后在史料记载中是一个贤后的形象,但也不是没有污点。小编下面就来说一说邓太后的污点之一——大臣杜根劝邓太后归政于汉安帝,却被下令打死,靠装死到目中生蛆才死里逃生。

邓太后与邓骘

邓太后、邓骘是汉和帝的妻族,在汉安帝时期发挥出巨大的政治影响力。邓太后和邓骘出身很高,其祖父是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父亲邓训也是名臣良将;母亲阴氏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侄女。显赫的家世给予邓太后、邓骘上位的基础。

邓太后名字叫做邓绥,幼年时期好读经史,受到母亲的非议之后才转学女工,但是还是没把经史落下。在东汉永元四年(即公元92年),年仅十三岁的邓绥本来应当被选入宫中,但是遭遇父丧守丧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期间邓绥梦见自己摸到天,并且能够饮用。解梦者与相面者都预言邓绥有"成汤之法",贵不可言。当然这种所谓的贵兆在史料记载中比比皆是,几乎成为皇帝或者皇后的"标配"。

永元七年(即公元95年),邓绥选入宫中;次年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邓绥成为贵人。东汉后宫妃嫔制度中只有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五等,邓绥作为贵人,仅次于当时的皇后阴氏。阴氏也是名门之后,与阴丽华同族。入宫时间比邓绥早三年,所以能够成为皇后。不过邓绥的到来给阴皇后带来很大的威胁,在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阴皇后因为使用巫蛊之术事发被废,家族遭受巨大打击,邓绥于是成为皇后。

等到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汉和帝去世,邓绥从皇后变成太后,也拥有了辅政的资格。由于邓绥的遏制,邓骘在汉和帝时期仅为虎贲中郎将,地位并不显赫,权重也不高。不过邓骘毕竟是邓绥的兄长,有这层裙带关系在。而且在皇帝去世后,邓绥想要掌握权柄,也势必重用自己的本家亲族,以及无法在政治舞台上独立生存的宦官。

邓绥与邓骘先拥立汉殇帝刘隆,刘隆才过百日而已。其实刘隆有一个兄长叫做刘胜,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获得邓氏的支持,而且幼弱的刘隆显然更符合邓氏的利益。结果刘隆上位不到一年就夭折,邓氏又拥立刘祜(汉和帝的侄子)为皇帝,也就是汉安帝。汉安帝即位初期也仅仅十三岁。邓绥仍然把控朝政,邓骘、邓悝、邓弘、邓阊、邓广德、邓甫德、邓珍、邓广宗、邓忠、邓凤等邓氏子弟贵重一时。

杜根劝谏邓太后归政

虽然在《后汉书·皇后纪》的记载中,邓太后约束宗族、体恤百姓、勤俭节约、明察秋毫,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邓太后长期把持政权,不愿归政于汉安帝的事实。在邓太后在世时期,汉安帝并没有什么尊严和权力,只是摆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傀儡。

举一个例子:当初宦官蔡伦帮助窦皇后(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窦太后)诬陷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导致宋贵人自杀,皇太子刘庆(也就是汉安帝的父亲)被废。汉安帝对蔡伦十分痛恨,但是碍于邓太后的权势,还要给蔡伦加官进爵。等到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才能动蔡伦,为自己的祖母以及父亲报仇。

邓太后操控权柄,在古人眼中被看做牝鸡司晨,不符合传统士大夫对正常的政治格局的观念。而且邓太后一族贵重一时,邓太后又重用宦官,多少也挤压了士人在政治舞台上的空间。所以邓太后擅政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包括邓太后的从兄邓康。邓康认为邓太后擅政会引起祸患,劝谏邓太后无果后称病不朝,被邓太后免官除籍。邓康作为同宗尚且遭遇这样严重的打击,人微言轻的杜根就更惨了。

首先来介绍一下杜根。杜根字伯坚,豫州颍川郡定陵县人。杜根的父亲杜安十三岁进入太学号为"奇童",名声很高,后来官拜巴郡太守。所以杜根也算是官宦子弟,在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也就是汉安帝即位后第二年被举为孝廉,成为郎中。这是他进入仕途的开始。

《后汉书·杜根传》记载杜根"性方实,好绞直",有点愣头青的味道。杜根认为汉安帝已经能够亲政,于是与当时另外一个郎官上书进谏,结果遭到邓太后的严厉打击。邓太后下令将杜根装在细绢袋子中活活打死。幸亏杜根素有名望,加上他劝谏邓太后也符合士人的心声。所以执行者在行刑的过程中抬了一手,没有用十分力气。杜根被"打死"后被送到城外。邓太后又派人检查,杜根装死三天,甚至达到"目中生蛆"的程度,才逃过一劫,隐姓埋名成为一个酒保。

余论

在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终于得以亲政,并且对邓氏一族展开清算。汉安帝乳母王圣、宦官李闰以及之前受过惩罚的宫人构陷邓悝、邓弘、邓阊、邓访曾经有过密谋废掉汉安帝,迎立平原王刘得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真是假不重要,但是对于汉安帝来说很重要。

于是汉安帝以此为理由,废掉邓广德、邓广宗、邓忠、邓珍、邓甫德等邓氏子弟,令邓骘离开洛阳返回封国,收没邓骘家产;而后又改迁邓骘为罗侯。邓骘、邓凤父子绝食而死;其从弟邓豹、邓遵、邓畅自杀;邓广宗、邓忠受到地方长官的逼迫自杀。邓氏"一门七人,并不以命",汉安帝终于摆脱邓氏的控制。而后邓骘曾经的故吏大司农朱宠带着棺材给邓骘求情,邓骘也确实有点冤,于是汉安帝也算是勉强为邓氏平反,平息士人的怨气。

邓氏的倒台让汉安帝终于成为正常的皇帝,也给杜根打开重新入仕的大门。杜根被拜为侍御史,在汉顺帝时期迁为济阴太守,其子孙都被录用。汉安帝扳倒邓骘,却没有体现出明君的特点,反而亲重小人,让政治局面更加黑暗。邓太后虽然长期擅政,但总体的形象还是一代贤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以邓太后的评价总体来说还不算特别恶劣,而对杜根刑罚太过一事,仍然是她身上的一个污点,因而有"蹊田之牛,夺之已甚"之责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

标签: 杜根

更多文章

  • 扎拉的闺蜜来中国,给米拉庆生,强子仪式感很强,李杜诗为何没来

    历史人物编辑:小燕母婴知识分享标签:杜诗

    强子和扎拉带着两个孩子,从亚美尼亚回到中国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父母在,不远游,小两口守在父母的身边,让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强子妈妈每天抱着小孙子雷欧,哄着孙女米拉也不嫌累。米拉能上幼儿园了,强子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就开始收拾房子。因为,亚美尼亚的亲人就要来他们家,给小米拉过三岁生日,洋媳妇扎拉还

  • 陈寅恪诗歌鉴赏:丙申春日偶读杜诗惜成一律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杜诗

    原诗: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林花天上落红芳,飘堕人间共断肠。阿母筵开争骂座,太真仙去愿专房。按歌未信宫商换,学舞端怜左右忙。休问大罗云外事,春阴终护旧栽棠。(作于1956年春。)历史背景:1955年陈寅恪开始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领导龙潜的各类讽刺和打击。1956年《史学论文集》本拟由

  • 杜甫:恰如百川汇海,有容乃大,杜诗中透露一些“清新”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杜诗

    杜甫作为由盛唐入中唐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以天宝末年也就是盛唐向中唐转折的这一时期为界来观照杜甫诗歌,可以发现其前后两个时期的清新风格是有所不同的。一、“清新”在杜诗不同时期中的体现前期包括杜甫放荡齐赵的漫游岁月和旅居长安的十年,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歌的清新风格更多地倾向于随性而发

  • 只知杜诗苦?怪你不曾了解少年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杜诗

    彩蛋预告~《一起问杜甫》共读营【第一季】免费领,不可错过!!杜甫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熟悉。杜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诗人。我们中小学时学杜甫诗,《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特别沉重、忧国忧民的老头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火连天,国破

  • 汉武帝十大刀笔吏:张汤、杜周等到底制造了多少冤魂?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杜周

    今天读史读到汉武帝刘彻重用“刀笔吏”一段,不禁合卷沉思,提笔写写感想。先解释一下何为“刀笔吏”。它的原意是指古人在没有发明出纸张之前,一般都是在竹简上书写,一旦发现有错讹之处,就用刀把它削掉重写。因此古代的读书人随身携带的不光有笔,还要有刀,以便随时随地修改,常常刀笔并用,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文职官员

  • 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氾胜之

    历史人物编辑:眼猫摄影标签:氾胜之

    氾胜之,又称氾胜,西汉曹县(今属山东)人。我国历史上最早知名的农学家。所著《农书》又称《氾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氾胜之生活在汉成帝时期,先任议郎,教田三辅(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负责管理京郊及整个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教民耕种有功,关中农业连年丰收,氾胜之升胜御史。他身为朝

  • 冯嫽夫人:侍女出身的女外交家,与解忧公主同在乌孙闯出一片天

    历史人物编辑:伤情最是晚凉秋标签:冯嫽

    汉武帝时期,为了攘除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汉武帝先是用刘细君和亲到乌孙,换得了乌孙这个盟友和千匹良驹,但是仅仅过了五年,刘细君便病逝,为了继续同乌孙保持友好的关系,汉昭帝又将解忧公主嫁了过去。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处境可比刘细君当时的处境要好得多,最后还联合大汉让乌孙成为了大汉的属国,自己的儿子被封为昆弥,解

  • 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西汉安定乌孙局势立下大功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冯嫽

    元朔三年(前126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12年后终于得以返回长安。张骞的这次出使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

  • 冯嫽:从陪嫁女仆逆袭成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孤身斡旋西域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冯嫽

    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决定实施“断匈奴右臂”计划,为了联合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进一步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继刘细君之后,汉武帝又派出第二位和亲公主刘解忧远赴乌孙,与乌孙王成亲。跟随刘解忧的还有一位贴身侍女冯嫽,冯嫽为刘解忧出谋划策,协调西域诸国的关系,堪称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关于冯嫽的出身,根据汉书西

  • 董宇辉访谈史上一次大反转,冯唐老师真是敢说敢问,幸好吴京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最初的理想标签:冯唐

    #好内容我来评#嘉宾冯唐和俞老师、董宇辉的这次访谈,可以说是东方甄选访谈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经历。首先,前一个小时,是俞老师和宇辉被访谈的时间。冯唐老师问话之直接,问题之敏锐,真的是让人佩服真是敢说敢问呐!也让人为宇辉、俞老师捏把汗。其次访谈的后一个小时,吴京来了。实事求是地说,吴京是冲着冯唐老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