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匈奴是汉朝的大敌,汉国北方的巨大边患。汉高祖刘邦率领几十万大军反击匈奴,最后被匈奴打得大败,还必须贿赂匈奴的王后才得以脱身,后来历代的汉朝皇帝都采取忍辱退让的方式,主要是当时汉朝的国力确实不及匈奴,不得不采取的委曲求全的手段。
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的国力增强了不少,而汉武帝又是一个开拓进取的皇帝,所以不愿意再对匈奴采取以往退让的手段,而决定采取强势出击的方法,以此彰显大汉朝的国力。当时的王恢就是汉武帝重用的将领,由他来主持对匈奴的反击战。当时王恢综合了30万大军,几乎把汉朝能够动的军队全部都动用了,准备在马邑这个地方隐诱匈奴的主力入侵,最后将匈奴的主力完全歼灭在这个地方。
匈奴后来确实也上了当,匈奴单于伊稚斜带着匈奴的主力杀到了马邑这个地方。不过一句古话说的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匈奴方面还是发现了不对劲,而匈奴是以骑兵为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机动能力强,所以很快就逃走了,汉朝准备的几十万大军的铁桶阵基本上等于做了无用功。要知道一次性动用几十万大军,这几乎是耗费了当时汉朝的整个国力,所以这样一场大的行动最后无功而返,自然是有人需要对此承担巨大的责任,而且这个责任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
作为当时的主将,王恢自然是这个承担责任的第一人选,所以汉武帝当时就将他下到了监狱。话说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当时的汉武帝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皇帝,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非常的决绝,因此引起了王恢巨大的恐惧。因为王恢在这件事情上的失败,确实也足够他掉脑袋,而汉武帝又表现得那么无情,让王恢感觉到大事不妙,恐怕脑袋要搬家。事实上汉武帝当时还是比较器重王恢的,并没有打算杀着他,只不过在朝堂上,他必须得表现出那种铁面无私的感情出来,这次失败又必须给臣民一个交代,所以暂时只能委屈王恢。
但是王恢不是汉武帝肚子里的蛔虫,并不知道汉武帝真正的想法,所以在感觉大事不妙的情况下,他派儿子重金贿赂当时的丞相田蚡救自己。而田蚡再去求她的姐姐王太后,这一下子就要了王恢的命。虽然王太后是汉武帝的母亲,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但是汉武帝也不能容忍他们这么干。从汉朝开国之后,外戚就是朝廷中一种相当不安定的因素,而汉武帝作为一个强势的皇帝,自然不能容忍外戚对朝政的干预。当时田蚡虽然作为外戚还担任了丞相这样的重要职位,但事实上被汉武帝打压排挤,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与之前的丞相相比,事实上是比较弱势的。
而王恢父子这个时候居然恳求田蚡去救自己的命,那等于触犯了汉武帝的逆鳞,所以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把王恢给杀掉了。所谓君心难测,恐怕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之前王恢非常受汉武帝的器重,但是一旦王恢触犯了不该触犯的东西,汉武帝也很快果断的杀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