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老师想说又不能多说!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老师想说又不能多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 访问量:3651 更新时间:2024/1/27 23:17:34

匡衡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的国人从小时起就知道我国在汉朝有这么一个人物,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之中,匡衡的凿壁借光是非有名的,一般来说,在讲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也会着重的学子们说匡衡的这种学习的精神,让我们向匡衡学习。而长大之后,可能也会有人比较好奇,那个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他是否因为这样的学习态度而成为了人生赢家了呢?

应该说如果我们从后来的匡衡人生轨迹来看,人家确实是成功了,因为对于学业的执着,使得匡衡确实成为了一名经学大师,连太子刘奭都尊他为老师。当时有人评价匡衡“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说听匡衡解读《诗经》能让人放松下来,从这一方面,我们可见匡衡对《诗经》的了解程度有多深。

而在官场上匡衡也算是比较的顺利,到了汉武帝时期,匡衡已经成为了光禄大夫,这个位置在朝中的地位还是比较的高地,作为读书人来说,他也算是成功的典型了,到了后来的汉元帝之后,匡衡又成为了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在汉朝时期,一旦封了侯爵都会获得一定的土地,官能做到这样的一个份上,我们能看到,那个小时候老师们让我们学习的典范确实成功了,人家就是通过读书做到的这一切。

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匡衡从官场上来说算是比较的成功,但是随着位置的上升,匡衡也慢慢的变质了,他对于土地,金钱越来越看重了,当年他封为乐安侯时因土地丈量官测量失误多圈了很多土地,匡衡知道这件事,并没有纠正对方,毕竟,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为什么要多管呢。而且,后来对于朝中的一些不作为的人,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有看到!这也使得朝中很多人对于匡衡非常的意见。

到了汉成帝之后,匡衡的人生之路就开始往下去了,汉成帝对于此人是有一些意见的,但是念在他是三朝元老,又有一些学上的贡献,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对于匡衡并没有做什么措施。后来匡衡又因为土地的利益与他们发生了重大的矛盾,而朝中的很多的大臣因为早就已经对匡衡不满了,所以,正好借这样的一个机会向汉成帝表示了不满。

在这种情况之下,汉成帝下了决心将匡衡问罪,直接的免去了他的官职,而作为匡衡来说,这次的打击实在是有些太大了,自己被罢官之后,在家里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生了重病,不久之后便归天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匡衡这个人物应该是比较的矛盾的,一方面,他确实有令后人学习的地方,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位及人臣,确实不简单,但是成功之后,匡衡从某种方面上来说,其实是没有守住自己的初心,对于名利太过于的追逐了,而这也最终成为毁了他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老师们来说,匡衡的前段人生自然值得拿来教育学生,但是他的人生的后半段确实不应该再讲了,毕竟,这是与前段相矛盾的,而且人生的哲理也太深了些,对于少年学子来说,还是不要过早的接触这种社会存在着的现实矛盾为好,大家说呢?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干了什么?历史老师为啥不敢告诉你!小学语文学到的这篇文章,“匡衡”这个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是“凿壁偷光”这个典故我们肯定多少还有印象。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后来貌似就没下文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匡衡后来可是做了汉朝宰相的人,那为什么当时的历史

  • 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后来无人提了?当官后陷害忠良、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匡衡

    当今时代,人们被教导要珍惜粮食,于是大家从小就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耳熟能详。同时,家长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于是匡衡少年凿壁偷光的例子也常常出现在耳边。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写下《悯农》的诗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匡衡长大后也黑化了,他为了一己私利,更是选择陷害忠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做了什么?为何老师一般不愿讲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匡衡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文人名士,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有一些是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有一些是传达着他们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些则是赞扬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名人名事,这些故事述说着

  •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以及其对家族的深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匡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拔为官。所以读书致仕成为了士人改变

  • 凿壁偷光的匡衡,仕途坎坷,最终因贪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小乖的好运标签:匡衡

    如果让各位列举一下古代学习的典范,负薪挂角、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些词估计能够立马脱口而出。今天个您各位聊聊凿壁偷光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结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匡衡家里比较穷,为了学习他就到有藏书的人家里去打工,做完工还不要钱,和主人提要求,希望能够借阅人家家里的藏书。匡衡接

  •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励志,可谓妇孺皆知。估计很多人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提着耳朵讲这个故事,并且一遍又一遍地被老师、父母和匡衡比。匡衡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吕老师告诉你,匡衡成了大贪官,估计会令你大跌眼镜。事实确实如此。在讲究死记硬背的汉代,读书这玩意儿和你付出的时间基本上是成正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智慧生活屋标签:匡衡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名人志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光辉事迹,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这些事迹作为励志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以此来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例如现代的周总理,小时候就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并且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十分动容。再比如古时候的孔融让梨,孔融小小年纪就会谦

  • 凿壁偷光:“借光”的动机很纯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匡衡

    文/四季文史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来是一桩小事,但“偷”的性质是一样的,何况还破坏了公共物品,也许正是小时“偷光”,才酿成了大时“偷地”,最终匡衡迷失了

  •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匡衡

    匡衡:凿壁借光苦读十年,遇见伯乐得以平步青云,晚年却身败名裂【引言】很多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古人苦读诗书的小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语文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从小家中贫困,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为了继续学习,他只能将墙壁凿开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

  • 匡衡——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匡衡

    在中国历史中勤学好学的故事很多,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悬梁刺股、偷光映雪”这四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两千多年前一个“三本”学生的逆袭。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兰陵县鲁城镇),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