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管理自我?
每个人都躲不开一个议题:如何在一个变化的、纷繁复杂的、油腻的世界里和自己相处,特别是在“成事”这个目的下,自我应该如何管理。
此处的“自己”,包括真的自己、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商业模式、自己的公司等。我想说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自在。
1. 如何能够自在?
不要赶时髦,曾国藩说:
“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
”整天赶时髦,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欢喜,是没见识的欢喜,新的的那部分自我却损失掉了。
除非你是做服装的,做某些快消品的。变的是俗,不变的是道,不要赶时髦,要揣摩不因时间流逝而变、不因空间转换而变的真理和大美。
2. 相信时间,相信自在生长的力量。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方今民穷财困,吾辈势不能别有噢咻生息之术。”意思是老百姓很穷,财政吃紧,我们这样的人也没有特别的发家致富的方式,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我们这些做官的没有生财之道、发家妙方。
确定自己的任务。尽力干掉新人,维持秩序和规则。
相信并放手让团队或你信任的人去干该干的事,不干涉其自然生长的过程。
3. 管理你的欲望。
你会遇到一个巨大的拦路虎,就是你的欲望。这是拦在你从自我迈向自在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
欲望主要有哪几种?权、钱、色。
有权当然爽,能够办你想办的事情,能够在别人成不了事的时候你成。
钱当然也好,如果你富可敌国,你想买点啥就买点啥,同款的东西你可以买四个颜色,同款的车你可以买两辆,一辆停着一辆开。
还有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长得好嘛,就是谁都想看。佳人不只是女生,也有男生。这都是通俗的想法,并不是我们成事的人应该有的想法。
一是节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二是自立自强,强在内心。
2.带团队的4条铁律
一个成事的人,除了管理自己之外,还要管理项目、管理团队。
管理不好团队,其实你也管理不好自己,因为你自己也是一个团队。
具体如何管团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理论,下面我讲讲带团队的四条铁律。
1. 勤。
“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我们要一起习惯勤苦耐劳,开始的时候,用思想教育,上思想课,让大家包括你自己在内,知道不足,自己奋进。
你要身先士卒,比你的团队提早养成好的习惯,不然人家有足够的理由不信你,不跟着你做。
2. 放。
曾国藩说:“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大抵取诸人者,当在小处、实处;与人者,当在大处、空处。”
“与人为善”现在成了一个成语,意思完全变了。我们回到曾国藩的原义上,他是引用了《孟子》的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如果你管理团队,是以你为中心出发去管,你会发现,会遇到很多障碍,会做很多无用功甚至产生新结果的功。
但你反过来,从老百姓、从团队成员的角度出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然后你就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你也可以事半功倍。
“放手”的“放”,才是真的以人为本,切记。
3. 势力。
其实做管理、做领导是一件很烦的事,就烦在这些东西,你要天天、周周、月月盘点,如果有缺,要想着怎么补上,谁来补,怎么补,等等。
力,是指团队在执行战略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你把这个势、局都安排好了,具体打仗的时候,就能遇事平事、遇河搭桥、遇山开道。
4. 理想。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真的名将,能让人一直跟着他的,没有钱一定不行,但有钱不意味着一定行。一个好团队,不是靠薪酬维持的。
总结一下,带团队的四条铁律:“勤”字为先;该放手的时候放手;维持好势能,不要让团队势穷力竭;最后,不仅用钱激励团队,还要讲理想、讲精神。
3.CEO最新的的是做好这3件事
若想做到大成,除了要管理好团队,还要再上升一个台阶——做好CEO。下面,我就来讲讲CEO最新的的工作是什么?
1. 找人、找钱、定方向。
现代人才管理有四方面:选、用、育、留。即选人、用人、培育人、留人。当然,这个“留人”,也包括开除人。
执行战略的人,要非常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这样大家一起做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时,才能保证在相对合适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很多好的战略落不了地,原因就是执行不坚决。
2. 在关键时刻识人、用人。
找人,有两个新的的衍生问题:一是找什么样的人?二是怎么找到这些人?
曾国藩说:“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选择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哪些人能做到朴实厚道,这正是识别人才的好方法。
为什么我常说
“宁用朴拙君子,不用聪明小人”
?
因为危难之际,朴拙之人最靠得住;聪明人会多想,会油腻,会撒谎,会逃跑,会给自己找借口,也就是靠不住。剩下的朴拙之人,有可能站在你旁边,一直陪你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关键时刻看朴拙的人,怎么判断他们?麦肯锡有一个信任公式: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亲度)÷自私度
从管理自我,到管理团队,再到管理公司,都是一个人不断进阶的过程。
所谓成事,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圈,踏上修行的道路。
与你共勉!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分享“领导力、团队与职场”相关内容,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