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蒯通建议韩信造反,韩信死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威胁”刘邦得赦免

蒯通建议韩信造反,韩信死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威胁”刘邦得赦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紫缘历史阁 访问量:4131 更新时间:2023/12/7 16:04:46

韩信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他的志向却终究“不够”远大,因此这也决定了后来很多的事情,让他在临死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啊!”我们都知道韩信的死亡,是在前196年,他早些年跟老部下陈豨说:“以后你在外边起事,我会在京城接应你的。”

到这一年,陈豨果然造反了,刘邦离开京城前去平叛,韩信装病没去,准备发动罪犯奴隶去袭击吕后与太子,结果中了萧何的计策,被吕后擒杀在长乐宫室之中。

在被杀之前,韩信仰天长叹:“后悔自己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今天死在了女人手上!”刘邦平定了叛乱回到长安以后,才知道韩信已经被杀,并且三族都被灭了,很是高兴,但又有一些怜悯,就问韩信临死前说了一些什么话,想要帮他完成一些遗愿。

结果听到说是后悔没听蒯通的话,刘邦一下子就愤怒起来了,因为他知道蒯通这个人,是韩信麾下的谋士,当年怂恿了韩信造反,于是就立刻派人去将蒯通给抓起来,给他判了死刑。

蒯通建议韩信造反,是在汉四年(前203年),他接连平定了魏、赵、代、燕、齐等多个诸侯国,自己手中实际控制的地盘也足够多,此时项羽和刘邦还在荥阳那里艰难对峙,一时间呈现出难分上下的局面,结果韩信却带兵将大后方都给扫平,自身成为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这个时候刘邦与项羽都感到了不安,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派张良为使者去册封韩信为齐王,而项羽也派武涉为使者去劝说韩信,当然项羽不是让韩信再次到自己麾下当保安,而是说你现在也已经是一方诸侯了,何必再去听汉王的话呢?直接自立为王,与项王、汉王鼎足而立,不再屈居人下,岂不快哉!

项羽打刘邦那是赢过很多次的,在彭城之战中更是以三万人将刘邦五十万人给打得近乎全军覆没,现在刘邦在荥阳一线与项羽对峙,局面眼看着是难分上下,但长期坚持下去,那几乎可以肯定是项羽会获得最终胜利,因此项羽希望韩信两不想帮就可以了,而刘邦则希望韩信快点派兵过来帮自己。

这个时候的天下局势,可以说是由韩信一人决定的,当时的韩信还是齐王,而齐国的蒯通则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韩信本人的重要性,于是他跑去劝说韩信造反,说:“您的功劳已经大到汉王无法赏赐,就算是您有心归顺,汉王也不敢相信您,何况鸟尽弓藏的事情还少吗?而您若是彻底自立,阻止汉、楚之间的斗争,那么天下诸侯都会来齐国朝拜啊!”蒯通的建议就是让韩信在手中兵强马壮,并且刘邦与项羽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趁机自立,进可成天下共主,退也能三分天下。

韩信面对这个局面,其实也很犹疑不定,毕竟哪个打工仔不想当老板呢?何况那大大的地盘基本都是由自己打下来的,当年救了刘邦好几次也算是报恩了,现在自立好像也说得过去,但最终韩信还是想起了当年穷困潦倒的自己,若是没有刘邦信任直接统兵作战的话,那么此时尚且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更重要的是,韩信从小的志向就是成为万户侯封王,他在穷到没钱给母亲办丧事的情况下,依然给母亲找了个可以容纳万户人家的坟地,那就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终极向往,哪怕在最为卑贱的时候,他依然坚定地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封万户的王侯,但他很显然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成为皇帝,因此最终还是没有造反自立,而是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不过在打败项羽以后,韩信的齐王很快就被迁为楚王,没多久又被贬为淮阴侯,没了兵权,只能在京城中闲居,并且也不被信任,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于是最终决定与陈豨里应外合,但这个时候机会已经过去了,他很快就被杀。

刘邦在知道他临终前的遗言以后,也是很快就把蒯通抓了过来要处死,结果蒯通说了一句既是求情又是“威胁”的话,反而让自己得到赦免了。

刘邦准备了一口大锅,准备将蒯通给煮死,还质问了他一句:“你为什么要怂恿韩信造反?”刘邦的这个质问不一定就是要蒯通回答,只是要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已,结果蒯通的回答很巧妙,他说:

“狗看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就会狂吠不止,当时我是齐国人,而韩信是齐王,他天然就是我的主人,我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您啊!何况当时天下那么乱,想要趁乱取得帝位的人那么多,只是能力不如您那么大而已,难道您还能将他们一个个都杀尽吗?”

不得不说蒯通的这个话实在是精彩,一开始为自己辩解,说身为齐人的自己为齐王尽心尽力出谋划策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大大的忠;随后又隐含一些威胁,当年像你一样造反的人多了去了,帮助他们造反的人更是海了去了,像我一样劝人造反的何止是我一个呢?你要是杀了我,只怕天下人心不安啊!

最后还来一句马屁,说那么多人都想要当皇帝,最终只有您成功了,这不是因为您的运气比他们好,实在是您的能力远远超过他们啊!

刘邦一听,这人说得还挺有道理的,没什么毛病,自己本事确实比那些人大多了,这个人给他的主人出谋划策也没什么不对,各为其主嘛,况且他们再怎么努力,这不也是没成功嘛,只怕把他杀了还会有一些麻烦,于是就将蒯通给赦免了,此后蒯通投靠到相国曹参门下,得以高龄善终。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蒯通

更多文章

  • 楚汉风云之五大顶级谋士排行榜,陈平第二,蒯通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蒯通

    楚汉战争打了近五年时间,那是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最后在韩信、刘邦大军合围之下,项羽兵困垓下,是夜,狂风大作,楚歌四起,楚军思乡心切,军心涣散,项羽只率数十骑突围而出,最后自刎于乌江古渡。项羽死后不久,刘邦为巩固政权,开始杀戮有功之臣,韩信功高盖主,首当其中。最后韩信被吕后设计诱杀于钟室。韩信临死前的

  •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刘邦后来为何要煮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蒯通

    蒯通此人,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劝谏韩信三分天下。楚汉战争之际,韩信接连灭赵、齐,并诛杀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使得天下局势逐渐明朗。此时的刘邦和项羽都知道,想要解决这场战乱,关键点就在于韩信。因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此稳住他,而项羽则是派人来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够保持中立,以

  • 神秘的蒯通,他让韩信悔恨的计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蒯通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是韩信的临终遗言!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他意识到自己被萧何小人、吕后妇人所欺骗,后悔没用蒯通的计策。蒯通给韩信什么计策?蒯通又是谁?跟随司马迁从《史记》找一下相关记叙,让我们的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人物——蒯通其人其事……1话说汉四年(前203

  •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董卓李傕失败,而曹操却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李傕

    《三国演义》说的是曹操胁迫皇帝命令诸侯。他为奸臣,专权乱政,反对曹操的人也指责曹操犯了这个罪。而曹操执掌皇帝,除了要面对汉奸的指责之外,他并没有让所有的军阀都听他的,而且里面还有衣带和许多叛乱。甚至在曹操之前,董卓、李崔、郭汜也胁迫过皇帝。他们为什么要胁迫皇帝?胁迫皇帝是好是坏?1、当时名师荀彧建议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献计李傕推开三国大门,痛打曹操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李傕

    贾诩一生献计无数,策无遗算,先后帮助李傕攻下长安、两次击败曹操、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贾诩一生为人低调,一切行事的准则以自保为重,这也使得他在三国群星璀璨的谋士中,名气不是很大。但这也正是贾诩的聪明之处,凭借明哲保身的哲学和低调为人的处事风格,贾诩成了三国为数不多能寿终正寝

  • 《三国杀》李傕强度如此之高,却被玩家吐槽,出场率低也是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李傕

    天天给大家讲一些平民武将,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只有用元宝才能购买到的武将这个武将就是李傕。可能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他念李傕(jue)。这个武将是官方不定时上架,需要6666个元宝才能获得的。这是他的唯一获取途径,但是这个武将的强度说句实话,完全对得起这个价格。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武

  •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董卓、李傕还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傕

    谁也不是汉献帝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汉献帝身边哪位仍活着的僵尸,这种问题基本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主所说的问题我个人不同意,汉献帝最恨的我认为就是曹操。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真不知道,因为相比较其他人,董卓的所作所为确实对刘协个人来说:利大于弊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确实很难说,因为董卓让汉献帝成为皇帝。在当

  • 李傕和郭汜仅校尉级别,为何在董卓被杀之后,轻易就能打进长安城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郭汜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不可一世的军阀董卓被王允、吕布所刺杀,随即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便招揽军队十万余人,他们以为董卓报仇名义率兵攻入长安。两人利用人数之多的优势打败了吕布,并杀害了王允及朝官多人。为何李傕和郭汜两人仅校尉级别,却能在董卓死后打败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并轻易拿下长安?这要从其中三点说起

  • 董卓被杀后,他手下的将领李傕、郭汜为何不投降吕布与王允?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郭汜

    李傕、郭汜两人原本在董卓的西凉军中地位是比较低的,而正是因为董卓被杀,李傕、郭汜两人听从了贾诩反攻长安的计谋,最终才在历史的舞台上出了名。董卓作为西凉军的首领,他的手下有六大中郎将,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吕布。董旧就是依靠这六大中郎将来管理整支西凉军及所属军队。而当时的李傕、郭汜两人

  • 如果董卓死后,司徒王允赦免了李榷郭汜,朝廷能否继续统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郭汜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东汉朝廷局势微妙。汉灵帝驾崩前嘱托亲信宦官蹇硕废太子刘辩,立小儿子刘协当皇帝,结果引发了外戚和宦官的争斗。那刘辩乃是何皇后生的儿子,而何皇后的哥哥又是势力强大的大将军何进。最初,在这场外戚和宦官的帝位之争中,何进暂时占了上风。结果蹇硕败北,汉少帝刘辩成功即位。然而,朝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