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用蒯通之计,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么?

韩信用蒯通之计,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科学黑科技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3/12/7 10:25:10

韩信临终前说:“后悔没有用快通的计谋,却被我儿女给骗了。”这不是天堂吗!''七年前,韩信灭魏,伐赵,擒燕,伐齐。还打败了项羽大将的20万楚军,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军人地位。又请汉王刘邦封为齐王,可谓春风得意。但他没有接受蒯通提出的将世界一分为三的提议。韩信有什么顾虑?如果那个时候就做决定,岂不是死路一条?

1.世界的趋势

虽然项羽在与刘邦的交锋中依然不处于劣势,但韩信在北方的举动,让楚国失去了大半盟友。北起燕赵,东攻齐国,南断楚粮道,西遇荥阳的战略构想,威力可见一斑。

三面夹击的项羽压力山大,派吴奢游说韩信。吴舍从个人得失的角度给出了三个理由:

1、汉王的目标是吞并天下,他不会容忍割地和王位,齐王的头衔也不会长久。

2、刘邦的诺言不守信用,是个奸诈之人。今天给你的东西明天可能会收回。

3、楚汉相争,你要想一想,什么对你有利?

而韩信的荣华富贵,全都来自于刘邦,“汉王赐我将军玺,赐我数万人,脱我衣,推我食,听我言,故我到此。

……夫人对我深信不疑,我极不祥,虽死不易,多谢项王来信!”

二、快通的攻略

吴涉是敌营的说客,显然是为项羽谋利。韩信手下的将领和官员大多是刘邦派来的旧人,蒯通是为数不多的新人之一。

攻打齐国前,郦食其游说齐王天广成功,韩信停止了进军。蒯通及时指出,汉王并没有下令停止进攻。郦食其虽然牺牲了,但也让韩信登上了齐王的宝座。

他仔细分析各方情况后,根据以下几点,向韩信提出了三点方案:

1、如今楚汉相持,难分高下。韩信是决定双方成败的关键。

2.百姓疲倦凄惨,怨声载道,只有韩信才能平息战乱,恢复天下太平。

3、依托现在的地位,楚汉并存,形成三分天下,凌驾于对方之上的天赐良机。

对于蒯通的计策,韩信还是不敢忘恩负义。蒯通用耳熟能详的张耳和陈羽的故事说服了韩信。

两人在平民时代是生死之交,却在利益的驱使下反目成仇。而韩信的功勋如此之大,已经和汉王的利益发生了冲突。韩信一听,有些犹豫。

数日后,蒯桐见韩信仍不知所措,便催促他速战速决。但是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而且以他的功绩,汉王终究不会继承他的爵位。

换个方式,快通离开了。

3.快通没看到的

1.韩信只有军队的使用权

曹参、关婴、周勃樊哙都在韩信手下,但他手下的将领大都效忠于刘邦。韩信没有自己的权力,现在是经理,不是董事长。公元前204年,城皋之战后,刘邦轻而易举地闯入了韩信的军营,一举夺走了韩信的兵权,这在没有知情人的帮助下是无法避免的。这件事发生在蒯通出谋划策之前,他没有理会。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后,刘邦故技重施,再次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表明韩信部下对刘邦忠心耿耿。离开刘邦后,韩信孤身一人。

2、韩信独立,必树敌四面楚歌

刘邦在东,项羽在南。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与另外两方相比,无论是在人才还是物质保障上,都会处于劣势。

北面是韩信打败的赵国和燕国。赵王张儿是刘邦任命的,很早就投靠了刘邦,忠于刘邦。燕国也投降了汉王,他不会倒向韩信。

齐国也不稳定。田王室在齐国有着庞大的势力。在韩信兵的威势下,他们要么逃,要么蛰伏。

3.韩信得偿所愿

韩信求名,刘邦拜将后,韩信一连串的惊天大捷闻名于世。韩信要占便宜,自己都已经是齐王了,还能有更多!韩信该有的都有了,再怎么挣扎也得不到,反而有可能失去。所以,出卖刘邦没有任何好处。

总结:

韩信的快通之计可能会得逞一时,楚汉可能会暂时收兵,但韩信不是政治家,成败不仅仅由军事来决定。刘邦在人才储备、经济实力、后勤保障、动员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最终将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完成国家统一。韩信只是怎么死的问题。

标签: 蒯通

更多文章

  • 曾经有人劝韩信自立,如果他听了蒯通,会不会灭了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蒯通

    公元196年,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韩信临终前感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韩信的兵权早就被夺走了,从齐王到淮阴侯,他一直都处于刘邦的严密监控之下。楚汉之争结果明朗化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重兵的,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天下形势,其实那个时候的韩

  • 蒯通建议韩信造反,韩信死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威胁”刘邦得赦免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蒯通

    韩信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他的志向却终究“不够”远大,因此这也决定了后来很多的事情,让他在临死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啊!”我们都知道韩信的死亡,是在前196年,他早些年跟老部下陈豨说:“以后你在外边起事,我会在京城接应你的。”到这一年,陈豨果然造反了,刘邦离开京城前去平叛

  • 楚汉风云之五大顶级谋士排行榜,陈平第二,蒯通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蒯通

    楚汉战争打了近五年时间,那是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最后在韩信、刘邦大军合围之下,项羽兵困垓下,是夜,狂风大作,楚歌四起,楚军思乡心切,军心涣散,项羽只率数十骑突围而出,最后自刎于乌江古渡。项羽死后不久,刘邦为巩固政权,开始杀戮有功之臣,韩信功高盖主,首当其中。最后韩信被吕后设计诱杀于钟室。韩信临死前的

  •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刘邦后来为何要煮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蒯通

    蒯通此人,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劝谏韩信三分天下。楚汉战争之际,韩信接连灭赵、齐,并诛杀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使得天下局势逐渐明朗。此时的刘邦和项羽都知道,想要解决这场战乱,关键点就在于韩信。因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此稳住他,而项羽则是派人来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够保持中立,以

  • 神秘的蒯通,他让韩信悔恨的计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蒯通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是韩信的临终遗言!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他意识到自己被萧何小人、吕后妇人所欺骗,后悔没用蒯通的计策。蒯通给韩信什么计策?蒯通又是谁?跟随司马迁从《史记》找一下相关记叙,让我们的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人物——蒯通其人其事……1话说汉四年(前203

  •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董卓李傕失败,而曹操却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李傕

    《三国演义》说的是曹操胁迫皇帝命令诸侯。他为奸臣,专权乱政,反对曹操的人也指责曹操犯了这个罪。而曹操执掌皇帝,除了要面对汉奸的指责之外,他并没有让所有的军阀都听他的,而且里面还有衣带和许多叛乱。甚至在曹操之前,董卓、李崔、郭汜也胁迫过皇帝。他们为什么要胁迫皇帝?胁迫皇帝是好是坏?1、当时名师荀彧建议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献计李傕推开三国大门,痛打曹操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李傕

    贾诩一生献计无数,策无遗算,先后帮助李傕攻下长安、两次击败曹操、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贾诩一生为人低调,一切行事的准则以自保为重,这也使得他在三国群星璀璨的谋士中,名气不是很大。但这也正是贾诩的聪明之处,凭借明哲保身的哲学和低调为人的处事风格,贾诩成了三国为数不多能寿终正寝

  • 《三国杀》李傕强度如此之高,却被玩家吐槽,出场率低也是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李傕

    天天给大家讲一些平民武将,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只有用元宝才能购买到的武将这个武将就是李傕。可能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他念李傕(jue)。这个武将是官方不定时上架,需要6666个元宝才能获得的。这是他的唯一获取途径,但是这个武将的强度说句实话,完全对得起这个价格。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武

  •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董卓、李傕还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傕

    谁也不是汉献帝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汉献帝身边哪位仍活着的僵尸,这种问题基本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主所说的问题我个人不同意,汉献帝最恨的我认为就是曹操。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真不知道,因为相比较其他人,董卓的所作所为确实对刘协个人来说:利大于弊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确实很难说,因为董卓让汉献帝成为皇帝。在当

  • 李傕和郭汜仅校尉级别,为何在董卓被杀之后,轻易就能打进长安城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郭汜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不可一世的军阀董卓被王允、吕布所刺杀,随即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便招揽军队十万余人,他们以为董卓报仇名义率兵攻入长安。两人利用人数之多的优势打败了吕布,并杀害了王允及朝官多人。为何李傕和郭汜两人仅校尉级别,却能在董卓死后打败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并轻易拿下长安?这要从其中三点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