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

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黄毅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3/12/7 9:12:02

刘邦杀人讲技术含量,并不是龙颜一怒,随便让人头落地。也就是说,这个人怎么杀得有个说法,不是切土豆那般帝王气侧露。就如嬴政一口气杀27个劝解他的人那样的事情,刘邦断然不会做。

《史记》记载,韩信临死前感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真后悔当初没有蒯彻的劝告,如今被妇人与小人算计,看来真是天意呐!

蒯通原名蒯彻。儿女子指的萧何与吕后。蒯通之计就题目提到的唆使韩信起兵谋反。

吕后杀韩信的时候,刘邦正在领兵平定陈豨的叛乱,所以等刘邦回师后,韩信本人及三族早就成了冢中枯骨。刘邦“且喜且怜之”之余问吕后说,韩信临死前说了什么没有。吕后回答说,他说了“悔不用蒯彻之计”。

刘邦对剻通这个人早有耳闻,于是当吕后提起他的时候,马上就下令:去抓那个齐国辩士来!

所谓辩士,就是靠舌头吃饭的纵横家,与张仪苏秦是一类人。秦末汉初之际,蒯通做过三件大事儿,成功两件。

第一件事儿是劝范阳县令徐公归降陈胜部将武臣,致使后者不费吹灰之力得地千里;

第二件事情是劝韩信进攻齐国,并占领齐国称王。当时刘邦已经派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归汉,所以蒯通此举直接把郦食其送进了田广的油锅;

第三件事情就是在韩信占领齐国后,劝说韩信自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结果韩信不为所动,于蒯通认为,跟着韩信这个不开窍的傻帽将来只会倒霉,于是弃韩信而去,过起了隐居生活。

对于韩信的结局,蒯通早就料到了,只是他没想到韩信临死前把他抖了出来,所以不得不再与刘邦周旋一番。

刘邦自然明白“蒯通之计”的意思,于是质问蒯通为什么唆使韩信背叛他。蒯通说,狗只认自己的主人,见了别人就要咬,我当时只认韩信当主人,自然要帮韩信出谋划策了。刘邦听了,觉得蒯通的话有道理,于是便放了他。

刘邦心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忠诚,因为蒯通对韩信忠诚,所以刘邦认为这种品质应该得到表彰,而不是打压。

当时,刘邦离去世只剩下了两年时间,他预感到了来日无多,但他之后的大汉江山怎么守成了最忧心的问题。显然,他需要所有的大臣不光对他忠诚,更要对他的接班人刘盈忠诚,所以他要拿蒯通来标榜这个忠诚。

同样的道理,刘邦却把曾在彭城之战败逃途中放他一马的丁公杀了,因为他认为丁公虽然对自己有恩,但对主人项羽不忠,所以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惩戒。而那个屡次把他打的灰头土脸的季布,他又重新重用,因为季布对项羽忠诚,接下来对他也会忠诚。

所以说刘邦杀人有技术含量,他不会稀里糊涂地把人杀了,他要在杀人的事情上做足了文章,他不会发泄私愤,他要的是整个事件带来的积极意义。

标签: 蒯通

更多文章

  • 韩信用蒯通之计,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么?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蒯通

    韩信临终前说:“后悔没有用快通的计谋,却被我儿女给骗了。”这不是天堂吗!''七年前,韩信灭魏,伐赵,擒燕,伐齐。还打败了项羽大将的20万楚军,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军人地位。又请汉王刘邦封为齐王,可谓春风得意。但他没有接受蒯通提出的将世界一分为三的提议。韩信有什么顾虑?如果那个时候就做决定,岂不是死路一

  • 曾经有人劝韩信自立,如果他听了蒯通,会不会灭了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蒯通

    公元196年,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韩信临终前感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韩信的兵权早就被夺走了,从齐王到淮阴侯,他一直都处于刘邦的严密监控之下。楚汉之争结果明朗化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重兵的,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天下形势,其实那个时候的韩

  • 蒯通建议韩信造反,韩信死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威胁”刘邦得赦免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蒯通

    韩信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他的志向却终究“不够”远大,因此这也决定了后来很多的事情,让他在临死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啊!”我们都知道韩信的死亡,是在前196年,他早些年跟老部下陈豨说:“以后你在外边起事,我会在京城接应你的。”到这一年,陈豨果然造反了,刘邦离开京城前去平叛

  • 楚汉风云之五大顶级谋士排行榜,陈平第二,蒯通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蒯通

    楚汉战争打了近五年时间,那是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最后在韩信、刘邦大军合围之下,项羽兵困垓下,是夜,狂风大作,楚歌四起,楚军思乡心切,军心涣散,项羽只率数十骑突围而出,最后自刎于乌江古渡。项羽死后不久,刘邦为巩固政权,开始杀戮有功之臣,韩信功高盖主,首当其中。最后韩信被吕后设计诱杀于钟室。韩信临死前的

  •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刘邦后来为何要煮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蒯通

    蒯通此人,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做的事情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劝谏韩信三分天下。楚汉战争之际,韩信接连灭赵、齐,并诛杀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使得天下局势逐渐明朗。此时的刘邦和项羽都知道,想要解决这场战乱,关键点就在于韩信。因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此稳住他,而项羽则是派人来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够保持中立,以

  • 神秘的蒯通,他让韩信悔恨的计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蒯通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是韩信的临终遗言!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他意识到自己被萧何小人、吕后妇人所欺骗,后悔没用蒯通的计策。蒯通给韩信什么计策?蒯通又是谁?跟随司马迁从《史记》找一下相关记叙,让我们的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人物——蒯通其人其事……1话说汉四年(前203

  •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董卓李傕失败,而曹操却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李傕

    《三国演义》说的是曹操胁迫皇帝命令诸侯。他为奸臣,专权乱政,反对曹操的人也指责曹操犯了这个罪。而曹操执掌皇帝,除了要面对汉奸的指责之外,他并没有让所有的军阀都听他的,而且里面还有衣带和许多叛乱。甚至在曹操之前,董卓、李崔、郭汜也胁迫过皇帝。他们为什么要胁迫皇帝?胁迫皇帝是好是坏?1、当时名师荀彧建议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献计李傕推开三国大门,痛打曹操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李傕

    贾诩一生献计无数,策无遗算,先后帮助李傕攻下长安、两次击败曹操、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贾诩一生为人低调,一切行事的准则以自保为重,这也使得他在三国群星璀璨的谋士中,名气不是很大。但这也正是贾诩的聪明之处,凭借明哲保身的哲学和低调为人的处事风格,贾诩成了三国为数不多能寿终正寝

  • 《三国杀》李傕强度如此之高,却被玩家吐槽,出场率低也是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李傕

    天天给大家讲一些平民武将,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只有用元宝才能购买到的武将这个武将就是李傕。可能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他念李傕(jue)。这个武将是官方不定时上架,需要6666个元宝才能获得的。这是他的唯一获取途径,但是这个武将的强度说句实话,完全对得起这个价格。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武

  •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董卓、李傕还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傕

    谁也不是汉献帝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汉献帝身边哪位仍活着的僵尸,这种问题基本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主所说的问题我个人不同意,汉献帝最恨的我认为就是曹操。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真不知道,因为相比较其他人,董卓的所作所为确实对刘协个人来说:利大于弊汉献帝恨不恨董卓?确实很难说,因为董卓让汉献帝成为皇帝。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