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听说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人们一定听说过将自己大半辈子都很穷。72岁时,受到周文王赏识,姜子牙成为宰相。后来,姜子牙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封为齐王。关于姜子牙的传说很多。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60岁时当上了官员,最后当上了首相。
虽然他的成就不如姜子牙,但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公孙弘是祁地人,年轻时是狱卒。后来,公孙弘触犯了法律,被免职。为了谋生,公孙弘开始努力养猪。然而,公孙弘一直不愿意这样做。公孙弘开始研究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40岁时,公孙弘将竹简刻成竹简,抄写竹简上的内容,认真研究,成为一位伟大的学者。
如果你在40岁时什么都没完成,生活还有希望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40岁时,公孙弘还在养猪,60岁时步入仕途。76岁时,公孙弘被封为侯爵,向首相致敬。此人就是传说中的西汉宰相公孙弘!公孙弘,祁地雪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公孙弘年轻时是个看守。
因为公孙弘一无所知,他经常犯错误而被解雇回家。为了谋生,公孙弘靠养猪养活继母。按照古人的寿命计算,一个40岁,已经葬身黄土高原的人,生活还有什么希望?然而,公孙弘并没有选择放弃。公孙弘40岁时开始学习《春秋》。经过20多年的专业研究,公孙弘成为薛县文化名流之一。此外,公孙弘对继母也很孝顺。
凡是听过公孙弘名字的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有些人可能很好奇看到这个。从这个角度看,公孙弘不是一个忠臣孝子。其实,公孙弘不是。公孙弘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性格恶劣,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差。有学者甚至说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第一个奸臣。汉代公孙弘善于伪装伪善。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汲黯。
汲黯曾多次在汉武帝面前向他讲述公孙弘的错误。汲黯总共告诉公孙弘两次。不过,公孙弘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而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宏大量。公孙弘还指出了他与汲黯交朋友的原因。当你看到这个,你可以说公孙弘是一个为过去的嫌疑犯提供给养的人,是一个可以养活肚子里的船的宰相。
但是,你只对这件事作出判断是不对的,因为根据史料记载,还有一件事彻底暴露了公孙弘的虚伪。汉武帝扮演公孙弘。在汲黯和其他几位大臣面前,名人演奏了一段曲子。这首曲子是汉武帝所作。不过,听了之后,汲黯当即表示这音乐不好听,还说了一些缺点。汉武帝听了这话,并没有马上放松下来,表情变得阴沉起来。
汉武帝建元元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才,公孙弘因贤良被当地官员举荐给朝廷,当了博士。这时候的公孙弘已经60岁了,现如今的话,公孙弘的年龄已经基本可以退休了。60岁的公孙弘开始进入朝廷为官。没多久公孙弘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心意,他称病辞官,数年间一直赋闲在家做学问,这是他第一次当官。
公孙弘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汉武帝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因此想要入朝为官,只能靠举孝廉。到了元光五年公孙弘再一次被推荐,这一次因孝(孝顺后母,为她守孝三年)而被举荐,他几次推辞不过,只好再次入仕。这一年公孙弘已经70岁了。这一次他官运亨通,先后被任命为左内史,御史大夫,丞相。
最后还被封为平津侯。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时期,出现了13位宰相,这13人中,能够得到善终的,仅仅两人,一个是公孙弘,另一位是田千秋,公孙弘死在了宰相的任上。西汉初期,主张“无为而治”,致使丞相的权力膨胀,为了能够避免被其他大臣所嫉妒,公孙弘的为人相当老辣。
公孙弘是个聪明人,在他当上丞相时,每当上朝讨论事情,他总是说出事情的好坏,列出几条建议,让皇帝自己抉择。跟为重要的是,公孙弘从来不与汉武帝争执。元光元年,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面对这种主张,公孙弘还是很会说话的,在一次向汉武帝谏言的朝会上,本来群臣商议好了,可是汉武帝不同意,公孙弘赶紧改变立场站在了汉武帝一边。
历史上对于公孙弘的议论很多,有褒有贬,说他狡诈,无容人之量,喜欢和稀泥,其实坐在他的位置上,不是老狐狸还真得不到善终。公孙弘能够成为汉武帝时期得以善终的宰相,肯定是老狐狸,否则早就被汉武帝给除掉了。除了老狐狸的表现以外,公孙弘更是40岁开始发奋读书,60岁入仕为官,70岁再次为官,因为找准了自己定位,所以被汉武帝赏识官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