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是背叛,曹无伤告密被杀,雍齿多次背叛,却被刘邦封侯?

同样是背叛,曹无伤告密被杀,雍齿多次背叛,却被刘邦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华毅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4/1/16 12:16:52

古代的纷争向来不少,而三国时期尤为如此,那个时代分裂十分严重,到处都是一片混乱。

而三足鼎立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汉末的分化,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风云人物,时至今日,还令人耳熟能详。

汉高祖刘邦用时7年打下天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被伟人称为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众所周知,对于背叛者,我们向来都是欲处之而后快的,但是刘邦对于背叛他多次的雍齿却百般维护,还加官封侯。

但是另一个告密者曹无伤却被刘邦去除,是什么让刘邦对两个背叛者的处理态度截然不同呢?

刘邦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刘邦是布衣之身,在自立为王之前,是一穷二白,那这样一个人能够登上大位,一定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俗话说,在一个人身上看不见的优势,才是他真正的优势,所以很显然,刘邦身上有着我们所做不到的潜质。

一介草民能够混到如此地位,除了背后的辛酸磨难,还有他那不为人知的聪慧,据说刘邦是一个十分善于用人的人。

他能够精准地把握到自身利益的源头,经常在军营中关心士兵,对外面的老百姓们施以爱护和关照。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收买了人心,让更多的人支持他上位,这何尝不是一种手段。

而在他身边的能人异士也十分多,都是他日后上位的重要“使力者”,帮助他成就了大业。

刘邦成为汉高祖后,每天勤勉的处理朝政,为大量的功臣加官进爵、封赏真金白银,安抚了很多大臣们的心,让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

他所立下的政治制度使汉朝成为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国泰民安,经济迅速发展,刘邦也被后人所称赞。

能够把王朝建立得这么好的一个人,心中怎能无大志,而且据说刘邦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亲和力、善于忍耐。

所以在面对背叛者时,他的不同处理手法,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一代君王,还是白手起家的草根出身,怎能任人随意摆布?

那么曹无伤和雍齿是怎么背叛刘邦的,刘邦又是怎么处理的他们?

曹无伤的背叛

刘邦具有高超的用人能力,曹无伤就是他手下的一员,此人忠心耿耿,能力出众,曾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的曹无伤虽然立了功,但仍然是刘邦手下小小的一个士兵,他看着后面上来的人的地位渐渐远超于他。

于是心中觉得很是不公平,他认为自己在刘邦这里十分没有前途,或许永无出头之日。

这就是人心中的贪念,想要更好的,却还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就想着走一条捷径投机取巧。

为了让自己有更高的地位,他把主意打到了项羽身上,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平分秋色,实力相当。

而恰巧这段时间项羽和刘邦称兄道弟,交往甚密,于是曹无伤就冒着风险去向项羽告密了。

后来就有了鸿门宴这一说,本来曹无伤以为刘邦一去不复返,所以安心的在军营里等消息。

可没想到刘邦不仅平安回来了,还了解了是他告的密,这可遭了。要知道刘邦眼中十分容不下背叛者。

当即立下就把曹无伤杀了,不仅除去了背叛者,还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让曹无伤背水一战、孤注一掷,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自古以来,背叛者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这种人是无法被人原谅的,自己就要为自己做出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所以曹无伤的结局都是他本身自己造成的,也算的上咎由自取了吧。

加官封侯的雍齿

众所周知,建设伟大宏图的时候,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身边的朋友就体现出来了。

刘邦成就大业时,身边的亲信都是曾经随着他一起上过战场,拼过命的人,雍齿就是其中之一,可他却背叛了刘邦。

雍齿是刘邦的老乡,可以说是刘邦最早期带领的一支队伍中的一个人,当时刘邦善于结交,认识了雍齿后十分重用他。

但是雍齿却看不起刘邦,认为他是市井出身的,没有什么出色的谋略和治理能力,暂时屈身于刘邦旗下也是迫于无奈。

所以后来在魏国的引诱下,毅然决然地将城池献给魏国,还是在刘邦刚刚起步,最困难的时候。

这让刘邦怎能不恨,雪中送炭没有,落井下石倒是挺快,于是在项梁的帮助下,带人攻打魏国,击杀了魏王。

雍齿只能四处逃窜,不过随后刘邦又乘胜追击,将雍齿最后的栖身之所赵国覆灭,这下,雍齿可没地方去了,只能重新回到刘邦身边。

风水轮流转,苍天饶过谁,历史上没有哪一个背叛者有善终的,本以后刘邦会就此除去雍齿,但结果往往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

他将雍齿重新招回了旗下,还封了侯,你以为刘邦不恨他?刘邦早就恨之入骨了,但是当时刘邦因为封赏不当,朝廷上下一片争吵。

他为了平息非议,稳定人心,故意封赏了雍齿,不过雍齿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后代还都可以袭爵。

而且当时雍齿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再加上他本人有勇有谋,不然当时刘邦,也不可能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去夺回城池。

所以刘邦拿雍齿暂时没有办法,不过后来经过张良的计策,他利用了雍齿稳固朝堂,也算的上是物尽其用了。

结语

曹无伤和雍齿同为背叛者,结局却大不相同,不仅仅是因为两人的地位不同,也是因为两人所处的当下环境不同。

曹无伤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还没有什么具体实权,尽管立过大功,但生死还是任由刘邦做主。

而雍齿本身就是一个聪慧的人,也有自己的势力,当时背叛刘邦之后也跑得快,所以刘邦后来才拿他没有办法。

不同背景不同情形下,才导致两个人的结局差别过多 ,但是,更多的是刘邦本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善于治理,可能当时所作的决定是最符合当下的,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的人,又岂是无能之辈。

标签: 雍齿

更多文章

  • 雍齿驻扎在丰邑,背叛了沛公,沛公最终带领士兵攻打下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雍齿

    雍齿驻扎在丰邑,背叛了沛公,沛公最终带领士兵攻打下来了公元前208年,陈涉的将领周章带领着军队一路向西来到戏水以后原路返回。燕国,赵国,齐国,魏国,都自立为王。项氏在吴地起兵造反,秦朝的军队率领士兵包围了丰邑两天,沛公带领士兵,打开城门与其交战,在做好防御和攻打防线以后,他们打败了秦军。这一次战争也

  • 刘邦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还被封了侯?只因这一简单职场法则

    历史人物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标签:雍齿

    雍齿,原是沛县的世族出身,家庭往上追溯几代,也曾经显赫过。虽然比不上先祖世代为楚将的项梁、项羽,但雍齿这个没落的世族后代,身上多多少少也还讲究点贵族遗风。战国时期,以秦国的军功爵制为代表,整个社会进入了“爱拼才会赢”的时代,讲究的是个人能力、立功挣地位。可那毕竟还是个新老观念交替的阶段,像雍齿这样的

  • 张良提示有人会造反,刘邦只依靠封赏雍齿解决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雍齿

    刘邦掌权之时,曾多次发现宫门外许多将军总是在一起闲聊,从来没有见他们参与训练过。所以刘邦便认为这些人不值得重用,他们只是一群只知道贪图享乐的混混。但张良却不认可刘邦的说法,他告诉刘邦,这些人并不是在混日子,他们很有可能在谋反,我们必须要小心应对,以防出了叉子,被他们夺去了好不容易夺来的王权。 这不仅

  • 刘邦最恨的人为何是雍齿,不光是背叛,与刘邦的家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历史标签:雍齿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

  • 汉朝建立不久,将领们聚众谋反,刘邦:怎么办?张良:快册封雍齿

    历史人物编辑:又是秋风标签:雍齿

    打江山难还是守江山更难,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困扰人的难题,通常开国皇帝还觉得打江山非常难,但继位的君主则会觉得守江山也并不容易。事实上哪怕是那些亲自打江山的皇帝,有时候也会体验到,想要真正守住江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前202年,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彭越等人的帮助下,总算打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

  • 辕固和黄生辩论本以平局告终,为何后人一致认定黄生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辕固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辕固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学者,对《诗经》有着极其深厚的研究,其名声一度传播到朝堂之上,汉景帝时期,他被选拔为博士,负责为景帝出谋划策。从汉朝建立到景帝执政时,道家思想都占据了绝对地位,因此辕固能以儒生身份登堂入室,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学问之深厚。博士之间往往在

  • 堂堂尹京手,风采汉张敞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张敞

    堂堂尹京手,风采汉张敞尹京手是一位历史上的名人,他在明朝时期曾担任过京城的尹,为人正直刚毅,深得人民的爱戴。而在他的时代,还有一位风采独特的汉子,他就是张敞。这两位人物,一个是官场中的清流,一个是文化界的佼佼者,在这篇散文中,我们来一起领略一下他们的故事。尹京手,字孟侯,号孟山,明朝末年的尹京城,官

  • 张衡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强。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张衡

    “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瑰宝横空出世,智慧结晶陡然而出,他们代表了古代中国高超的创造能力,天地玄妙,巧借神力,很多的发明创造在我们看来都是惊叹不止,难得其解。黄帝之胄,华夏之光,祖先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结晶,遥看当年,我们不知他们如何灵光乍现,百转千传,终流传璀璨星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真能预言地震?为何被教科书删除了?原因很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张衡

    谈起中国的四大发明,想必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那就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可谓是影响深远。然而今天要说的这个发明在名气上并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那就是张衡的地动仪了。很多人从小便从教科书中,读到过关于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往往还有着一张精美的配图

  • 你可能不知道,制作地动仪的张衡在诸多领域竟有如此高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张衡

    张衡,字平子,出生在南阳西鄂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多才多艺,不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画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张衡小时候家境贫穷,常常要靠亲戚、朋友的接济生活。但是,他在穷困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读书求学,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了,在家乡小有名气。他十七岁时到长安游历,不久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