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刘邦当年的“带头大哥”、官至丞相的汉朝开国元勋王陵,堪称典型代表。虽然刘邦对这位“带头大哥”意见很大,但在临终前还是把辅佐少主、守护刘氏江山的重任托付给他,对他可谓一百个放心。
王陵(?——前181年),泗水郡沛县人,出身豪强之家,跟汉高帝刘邦是老乡,年纪比后者稍大几岁。据史书记载,“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
王陵、刘邦的结盟使西楚在三面受敌,为了破解这种局面,项羽便把王陵的老母“请”到军中,表面上以最高的礼遇来照顾她,但实际上却是把她劫为人质,意在胁迫王陵投降。“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要说项羽也真是够蠢,如果他能为王母挤下几滴眼泪,再风风光光地为她办一场葬礼,依然还有笼络王陵的可能。然而项羽却反其道而行之,“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王陵因为跟项羽有泼天的仇恨,所以在战场上非常卖力,立下赫赫战功,“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入汉。守丰。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功劳仅次于曹参、樊哙。刘邦在封赏功臣时,心里面仍对王陵当年鄙视自己、不愿随他起兵的行为耿耿于怀,再加上王陵同雍齿关系亲密。“雍齿雅不欲属沛公”,秦末的时候他就曾经在魏国人周巿的劝说下献出了丰邑。“陈王使魏人周韨略地。周韨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刘邦两次都打不下丰邑,还是项梁借了一些兵之后才攻下丰邑。刘邦对其一直怀恨在心:“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而王陵和雍齿关系好,这就成了刘邦厌恶王陵的原因。“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
王陵
刘邦虽然对王陵很有意见,但内心却也很清楚,王陵“少文任气,好直言”,把大事交给他来做,自己还是很放心。“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后来吕雉也确实这么安排,让王陵当了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当时以右为尊,可见当时吕雉还比较器重王陵的。
等到汉惠帝驾崩、吕后临朝称制后,便想把族中子弟全部封为王侯,“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
吕后见王陵不肯合作,“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王陵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先后承袭爵位。直到汉武帝时,才因酎金事件而失去爵位。“王陵亦至玄孙,坐酎金国除。”“元狩三年,侯定嗣,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