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帝城之祖”公孙述的喜乐人生:在迷信中称帝,在迷信中死亡
文/有疾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整个汉朝期间,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迷信。远的不说,就说在刘秀征讨陇西军阀隗嚣,即将胜利的时候出现了日食,这在古代可是「日月告凶」的象征。吓得刘秀连忙停止了一切军事活动,专心向上天祷告,硬生生让隗嚣缓了一口气。
不单单刘秀是这样,正在南方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更是一个迷信到家的人,甚至正是因为他的迷信,让自己稀里糊涂送了一条命。
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还曾经展开过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舆论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秀雕像)
也是公孙述赶巧在天下大乱之前被派到了好地方,整个中原反抗王莽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人家在巴蜀优哉游哉的过着好日子,想等天下大定的时候再考虑怎么做。
很快更始政权打着汉朝的旗号占据了长安,公孙述就想归顺了。没曾想自己归顺不成,还遭到更始帝刘玄的两次攻打,一怒之下将他们赶出巴蜀之地之后,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高大了起来,有一些别样的想法就应运而生。
什么想法呢?现在外面的群雄割据的割据,称王的称王,称帝的称帝,简直乱成一锅粥。没怎么被祸害过的巴蜀之地不知道比外面强到哪里去了,我怎么就不能称王?
况且巴蜀地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就算将来不能争夺天下,守住关隘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四川盆地)
于是在人们的劝进之下,公孙述自称蜀王,开始正式割据。没过了多长时间,看外面更是打成了一团乱麻,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势力。
(东汉初年割据势力)
公孙述的心又开始痒痒。现在就属我的地盘没有遭受过战乱,并且这里土地肥沃,人民生活殷实,要不称个帝玩玩?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结果当天晚上就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和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就是“公”字,“子系”就是“孙(孫)”子。
合起来就是“公孙”两个字。这可让公孙述高兴坏了,这说明老天爷让我当皇帝啊,才能当十二年,短是短了点,不过总比不当强啊!
不过在称帝之前还得来点程序,万一百姓们闹起来可不好。老前辈王莽给了公孙述不少灵感,一时间巴蜀地区出现了很多祥瑞,甚至公孙述本人的手掌上也出现了「公孙帝」三个字(大概率自己刻的)。百姓们不懂这个,一听说自己的蜀王这么厉害,纷纷纳头就拜。
于是公孙述就这样称帝了,国号为“成”,崇尚白色,所以也号称“白帝”。没错,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就是这位老前辈造的。
(白帝城所在处)
不过为啥公孙述要崇尚白色呢?照理来说白色在古代那和丧服是一个颜色,迷信透顶的公孙述不可能不忌讳这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古人们发明的“五德始终说”说起了。邹衍老爷子发明的这一套神神怪怪的东西真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其实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差不多,只不过是认为王朝还应该代表五行中的五种德性,所以就有了金德、木德、水德等等。
(五德始终说)
邹衍认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而王朝之间的兴衰也逃不出这个规律之内。所以就有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五德的相生相替。
汉朝在西汉末年的时候被认为是火德。所以王莽将自己的新朝定义为土德代替了汉朝的火德。
而公孙述想要继承顺位变得合理合法,从「五德始终说」的理论上,只能选金德,因为「土生金」,按照顺位来说就是火(汉)、土(王莽)、金(公孙述)。
并且后来人又给五德配上了方位、颜色等等。金代表的方位正好是他所在的西方,金德的话那只能崇尚白色了。
(五行对应)
要是不按这个选,那就名不正言不顺呐。拿什么能在舆论上压倒其它割据势力?只能先把「五德始终说」祭出来,显得咱正规不是?
不光巴蜀地区的百姓,咱也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咱这个「白帝」名正言顺。不过他没有想到,要是按照“五德始终说”,金德还被火德相克。而现在正有一个打着汉朝旗号的政权——刘秀。而这也成为公孙述后来和刘秀打嘴仗的重要原因。
(刘秀剧照)
为啥刘秀要和公孙述打嘴仗呢?
因为刘秀认为自己姓刘,应该是正统。况且《赤符书》里的谶言还说了「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我才是这个天下的正主啊!
结果公孙述才不管这个,大肆向中原地区宣扬自己才是正统的皇帝,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刘秀打起了舆论战。
(刘秀画像)
公孙述这个时候显露出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先引用《春秋》中「为赤制而断十二公」,看啊,从刘邦到汉平帝,正好十二个皇帝,你们汉家气数尽了。接着又连续甩出文献:
《录运法》中说「废昌帝,立公孙」,瞧见「立公孙」这三个字没有?老天爷这就是要立我公孙述啊;
《括地象》中说「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看见没?我公孙氏一族从轩辕帝时期就已经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了;
《援神契》中「西太守,乙卯金」,自己的巴蜀地区正处于整个中原的西面,乙字又有“碾压”的意思,“刘(劉)”字又能拆成“卯金刀”三个字。这意思还用说?我这西面的太守要碾压你们老刘家!
刘秀很是紧张,打仗动真刀子他不怕,就怕这种不见刀子就杀人的招数。公孙述这是在挖刘秀的墙根啊!要是百姓都信了这种鬼话跑他那去,那我还当个什么皇帝?
于是直接给公孙述修书一封,对公孙述的说法进行驳斥:
「废昌帝,立公孙」那说的是昌邑王和汉宣帝,有你公孙述什么事?
汉武帝还说过一句谶言叫作「代汉者,当涂高」,我老刘家是不能祖祖辈辈干下去,但是你看看你,「当涂高」三个字和你有什么联系?没有联系就别说话。
至于手掌纹路,天降祥瑞这些招数都被王莽玩烂了,别出来现眼了。现在你公孙述投降,我保证不追究你当皇帝这码事。
被刘秀一通辩驳,公孙述自己都有点开始自我怀疑了,愣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半天还是不回答,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紧。
于是就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
(东汉初年势力图)
这个时候巴蜀地区北面的隗嚣和东面的秦丰基本上已经被刘秀拿下,就剩下孤零零的公孙述在和刘秀对抗。
但是因为巴蜀地区四面环山,从南面走水路的话又要经过以险著称的“三峡”,所以公孙述有充足的信心将刘秀的三路大军拒之门外。
(长江三峡)
结果没曾想,被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直接突破了自己精心构筑的防线,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距离成都不远的武阳,之后的两路也成功会师成都。
在连续刺杀北路的来歙和神将岑彭成功之后,公孙述也成功将刘秀惹怒了。在刘秀又一次劝降无果之后,下令开始进攻成都。
(岑彭画像)
这个时候的公孙述已经没了办法,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算卦的身上。结果有一天卦象显示「虏死城下」,这让公孙述大喜,认为自己的运势来了。自己亲自领兵出城迎战。但是他根本不会想到,这里的“虏”说得究竟是谁。
刚开始战争进行的十分顺利,连续打退了汉军的进攻,从早上一路打到了中午,双方都疲惫不堪。没想到汉军还藏着一支生力军,在公孙述疲敝不堪的时候突然杀出,当场被刺落马下。
就这样,公孙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东汉平公孙述示意图)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从公孙述称帝到被杀身亡为止,正好过去了十二年,这和先前「八厶子系,十二为期」的谶言正好对应。当然,说这些也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这些也有可能是后人根据发生的事情后来添加上去的。
根据前人留下的这种“自然规律”生搬硬套,很容易就让自己陷进去。因为这玩意儿没有现代科学做支撑,人嘴两张皮,怎么解释都行。
不过公孙述迷信倒也是真的,最后老天爷还和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卦象而出城,却死在乱军之中,他认为刘秀是「虏」,没想到自己才是阻挡刘秀统一天下的那个「虏」。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王莽的失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没事儿别瞎折腾,不然后果堪忧
养牙即养生,中国古人的四大“护牙心经”,有三种至今仍在传承
为什么唐朝的公主也愁嫁,男人不愿当驸马?网友:换我也接受不了
汉初“第一天使投资人”萧何,孵化一个皇帝,三点特性缺一不可
不易君子是文史地理爱好者聚集地,欢迎后台私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