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侠郭解行侠仗义,汉武帝为何下令杀他全族?事后才知此计真高明

大侠郭解行侠仗义,汉武帝为何下令杀他全族?事后才知此计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浩 访问量:4077 更新时间:2024/1/8 23:03:44

对于中国人来说,匈奴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了,无论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都是描写匈奴这个北方的游牧民族。

匈奴几乎是与中原文明一起壮大的游牧民族,贾谊在《过秦论》中就有“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句子,这说明匈奴早在秦朝就成为了中原统治者的心头大患。而汉高祖刘邦更是在“白登之围”中吃了大亏,如若不是谋士陈平献出奇计,刘邦恐怕难以逃出生天。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对于匈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实际上是历史上首位与匈奴“和亲”的帝王,此后的汉惠帝、汉文帝以及汉景帝等人,对于北方匈奴的政策也都是采用“和亲”这种方式。

真正开始正面对抗匈奴的帝王是汉武帝,此时的西汉经历了长达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和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匈奴对战。汉武帝时期有三次非常重要的战役,它们分别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正是这三次大战使得匈奴由兴盛转向了衰落,汉朝开始在西亚、中亚以及西域诸国之中称雄,伴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深化,东方大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说到汉武帝朝与匈奴的对抗,那便有两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和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传奇的将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们低贱的身世以及诡异的上位之路。

卫青是何许人也?他不过是平阳侯府女仆与县吏通奸的私生子罢了,一生下来就给人放羊的卫青身份也只不过是一个骑奴。而霍去病的身份更加低微,他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搞不清楚是谁。但就是这样两个人被汉武帝重用,并且打响了中国历史上对抗匈奴的第一场战役,活生生地将匈奴人由“鼎盛”打到了“中衰”。

汉武帝为何要选择两位身份低微的奴隶做将军?难道当时的汉朝就没有人才了吗?

当然不是,当时的汉朝有一位相当出名的人物,他便是名噪一时的大侠郭解。“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游侠列传》中描述了郭解的名声:“即便是普天之下最没有道德和操守的人,只要听到郭解的名字,也必定会肃然起敬。”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不仅没有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反而在一场小小的官司中被汉武帝杀死。前面提到汉武帝重用出身卑微的卫青与霍去病,可见汉武帝用人是看重才能的,可对于名声如此好的大侠郭解汉武帝却宁愿杀掉也不重用他,汉武帝莫非是昏聩吗?

不不不,司马迁的一句话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司马迁记录了关于郭解的几件事情,以彰显他这个人的侠义之气,第一件事情是说郭解的外甥仗着郭解的名声,便到处欺凌人家,后来他的外甥因强迫别人喝酒被杀死,郭解在别人的指引下很快就知道了凶手的去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这个人眼看没有办法,只能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郭解,却没有料到郭解说:“这是我外甥的错,和你没有关系”,竟然就这样放走了他。关于郭解的事迹还有很多,大致意思都是说他这个人因为宽大的胸怀和惩恶扬善的性格,行侠仗义,在当时拥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游侠豪倨,藉藉有声。权行州里,力折公卿。朱家脱季,剧孟定倾。急人之难,免雠於更。”

这是后人对郭解等游侠的评价,这其实也反映出了郭解等人的影行事方式,他们这些游侠擅长的是潜行和暗杀,尤其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游击式打法,往往都能在悄无声息中解决一个人的性命。

与《游侠列传》并列的《刺客列传》中,就有很多这类的故事,例如荆轲刺秦、专诸刺王僚、高渐离击筑刺秦王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偷袭与刺杀的高手。游侠等人虽然与刺客有着些许的区别,但就他们行事的手法来说,还是相当一致的。

汉武帝面对的是数十万骑兵的匈奴,这不是仅仅靠刺杀一个两个人就能解决的,这就是汉武帝不用郭解的直接原因。这些游侠们根本就不具备统兵打仗的能力,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郭解都不能进入汉武帝的法眼。

事实上,游侠这种分散的单独行动是不具备任何杀伤力的,尤其是在几乎决定汉朝与匈奴国运的重大战争上,郭解这些人根本就不具备任何才能。而卫青与霍去病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们无疑是天生的军事家,卫青当年还是马奴时便以“汉朝人不爱惜自己的女人和马,注定是没有前途的”这样的话震惊了汉武帝。

汉武帝作为一个阅人无数的帝王,他深深地明白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

公元前127年,大将军卫青收复了河南地区(漠南地区),6年之后,霍去病成功地夺取了河西走廊,并且俘获了匈奴人十万有余。2年之后,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兵分两路,分别击溃了单于和左贤王,匈奴再也没有力量南下骚扰汉朝。

统领数十万士兵打仗这样的事情,是一向离群索居的郭解大侠做不到的,但这并不是汉武帝杀死他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死大侠郭解呢?

司马迁曾经借荀子之口给所谓的游侠们下了一个定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下的读书人总是以文字来蛊惑人心;而所谓的游侠也用武力来违反国家的禁令。”

这个现象在《游侠列传》中是相当明显的,这些所谓的游侠们和儒生一样不事生产,但却能轻轻松松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更为重要的是,大侠们几乎是想杀谁就杀谁,而且杀人之后根本都不用负任何责任,这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早在秦朝时期,法律条文就已经相当完备了,汉朝更是有详细的法令法规,这些游侠们却视国家法律为无物。

试想一下,一群人公然凌驾在国家层面的法律之上,任意杀害他人却逍遥法外,哪一个皇帝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更奇特的是,这些人在蛊惑人心方面实在是相当有一套,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人狂热崇拜,这种风气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是很不利的。

因此,汉朝下令逮捕郭解。

然而郭解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很多人都冒着杀头的风险帮助郭解,以至于抓捕多年都未曾成功。在郭解逃亡的期间,有一个儒生说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结果这个儒生就被人杀死并且割掉舌头。类似于这种事件有很多,为此,御史大夫公孙弘上书汉武帝道: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於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汉武帝觉得有道理,于是加大对郭解搜查力度最终将其抓住并杀死,不仅如此,郭解的家人也一并遭到株连。

汉武帝作为一个明智的君王,他根本不可能让这样的人去带兵打仗,相反,他还要找机会除掉这些人。大侠郭解作为游侠中的领军人物,自然是首当其冲的,汉武帝这是有意的杀鸡儆猴。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的这个行为虽然残暴,但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策,否则的话,西汉百姓的价值观便不再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整天向往如何成为一个古惑仔,想想真令人后怕!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很多的故事都能给我们以发。

曾国藩曾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年轻时期的曾国藩甚至可以用“愚笨”来形容。他能以庸才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

可见,读书真的能启迪智慧。

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曾国藩日夜捧读,如痴如醉。出了曾国藩之外,这本书被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杜月笙得到这本书之后如若至宝,因为他识字不多,就让人边读边讲解,经常听得如醉如痴,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的老总也都喜欢读这本书,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就非常推崇这本书,从中学会了很多道理智慧,他也将这本书推荐给万达高层诵读。

而他们,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智囊》是明代奇才冯梦龙所著一部智慧故事总集,全书收录了上讫先秦下至明代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再进行解读,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一读这本奇书,不过原版的乃是文言文叙述,理解难度较大。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标签: 郭解

更多文章

  • 大汉最牛游侠郭解:汉武帝嫉妒他的威望,不顾卫青阻挠,灭他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白丁寻史标签:郭解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鸿篇巨制,很多人都因为它记载了较早时期的历史而知道这本书。但是实际上,《史记》还记载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一定是王侯将相,有的人只是侠肝义胆的人,为了朋友和百姓两肋插刀,最终成就了一代侠客之名。今天要讲的郭解,就是被《史记》记载的一位有名的侠客。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

  • 郭解-历史上乐善好施的大游侠救得了别人,但唯独救不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郭解

    很多年轻人,经常为他报仇,却从来不肯让他知道郭解,轵县人,字翁伯。他的外祖父许负,可了不得,曾经帮周亚夫看相,曾预言周亚夫将饿死,竟然神奇应验了,周亚夫果然绝食而死了。他的父亲由于行侠仗义却触犯法律,被汉文帝处死了。小时候由于生性彪悍,个性比较凶残,只要有人惹他不高兴就要取人性命,而且还杀过不少人。

  • 郭解身材短小却胸襟宽广,一度引领少年追随,以平民之身入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郭解

    藉交唯有不赀恩,汉法归成弃市论。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史记》是我国最经典的历史典籍之一,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人物方面,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名臣列传,如果从阶级论起来,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贵族阶级,而非平民阶级。不过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个人感情,太史公在七十篇列传中,

  • 大侠和游侠到底有啥区别,金庸讲大侠,郭解直播游侠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郭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对侠者的定义。然而,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真实历史上的侠者却很难配得上这句“为国为民”。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历代王朝对于游侠无一例外都是采取打击、抑制的措施。因为在一定历史时空内,游侠对国家的统治与社会的安定总是构成一定的威胁

  • 大侠郭解死亡之谜:汉武帝与卫青联手,除掉国家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郭解

    在春秋时期,有着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士,就连开国皇帝刘邦年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侠客,开国以后刘邦也没有禁绝侠客,所以到了武帝时期,侠客文化大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郭解的人。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颇为矮小,但是为人却爱恨分明爱好结交亡命之徒,偶有与人冲突便会杀人泄愤在当地是凶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边围着一群亡

  • 郭解: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游侠,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他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郭解

    他的外祖母给薄太后和周亚夫算过命,他和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识,他能让卫青在汉武帝面前为他说话,他的“粉丝”为他付出过生命!他就是古代超级游侠——郭解。01黑料明星郭解这个人长得不帅,个子不高,为人阴森狠辣,如果你不小心和他结了梁子,那就要小心了,他极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杀了你报仇。为了生活,郭解干

  • 河南历史名人 一百一十四 郭解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郭解

    郭解(jiě),字翁伯,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西汉汉武帝时期游侠,女相士许负的外孙。网络图片,侵权联删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

  • 平定七国之乱的韩安国,游刃于战场和朝堂之上,最终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笑话历史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又一位重要将领。与周亚夫不同的是,韩安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表现出一种稳重的姿态。无论是追随梁王刘武,还是面对朝中的窦太后、丞相田蚡,乃至后来的汉武帝,都显得游刃有余。因而他得以在朝中平步青云,由梁国内史升任御史大夫。但即使如此谨慎,他还是因为与武帝在伐匈奴问题

  • 死灰复燃在今天是个贬义词,它却记录了汉初名臣韩安国转折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韩安国

    汉景帝时期有一位名臣叫做韩安国,字长孺。他最初在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深得梁孝王的信任。后来有一次,韩安国犯了法了,被判了罪,关押到了蒙县的监狱里。原来的韩安国在梁孝王面前,可以说红得发紫,但是现在成为了阶下之囚,地位变了就容易被人欺负。蒙县监狱里有个狱吏叫田甲,就经常的侮辱韩安国:“別看

  • 御史大夫韩安国:如果哭有用,男人哭哭又何妨

    历史人物编辑:小鱼儿说情感标签:韩安国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01《史记·韩长孺列传》对西汉一个人物有过很高的评价: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大意是,安国(韩安国,字长孺)这个人有大韬略,他的聪明才智,足以让他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