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相贯高:为了替赵王张敖出气而刺杀刘邦,为何还被刘邦誉为壮士

赵相贯高:为了替赵王张敖出气而刺杀刘邦,为何还被刘邦誉为壮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芜品文史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3/12/20 12:55:37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赵相贯高图谋在柏人刺杀汉高祖刘邦,但因刘邦提前离开而未能得手。随后贯高就因事情败露而遭朝廷逮捕,被刘邦赞为“壮士”。为何刘邦要称赞刺杀自己的贯高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担任赵相

贯高早年投靠赵王张耳,在其手下担任门客,由于他做事尽心竭力,所以很受张耳信任与厚待。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张耳病逝,其子张敖继任赵王。贯高便继续为赵王效力,被张敖提升为赵相。

二,刺杀刘邦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北上讨伐匈奴,结果在白登山失利,只得率军南返。刘邦路过赵国,受到女婿张敖的盛大款待。但刘邦此前就已经着手铲除异姓王,又因为白登山的失利而闷闷不乐,便故意态度傲慢,大声训斥张敖。可张敖对岳父刘邦的态度却依旧恭敬,不敢出言反驳。

贯高与赵午等赵国大臣对刘邦之举十分生气,叹息张敖过于懦弱了。然后贯高与赵午就劝张敖说:“当初天下群雄并起,有才能的就首先称王。现在大王对皇帝十分恭敬,皇帝却对大王十分无礼,请让我们替你杀了他。”

张敖听了贯高、赵午所说,感到十分震惊与害怕,于是咬破自己的手指发誓说:“你们怎么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况且先王被陈余偷袭而丢了赵国,正是靠着皇帝的帮助才得以收复赵地,皇帝对我们张家有天高地厚之恩,还是我的岳父,希望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贯髙、赵午等十餘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髙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贯高与赵午等人于是假意答应张敖,私下商议说:“大王仁慈宽厚,不愿意背弃皇帝的恩德。但我们却不能忍受皇帝对大王的白白侮辱,一定要杀他雪耻。如果事成就归于大王,如果失败就自己担责。”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再次路过赵国,贯高与赵午便在柏人县埋伏刺客,决定趁刘邦上厕所时将其刺杀。可刘邦就要在柏人的馆驿安歇时,感觉有不好的事要发生,便问手下这里是哪?手下回答说:“柏人。”刘邦一听,感觉此名近于“迫人”不吉,于是立即离开。

三,不屈自杀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贯高等人刺杀刘邦的事情败露,刘邦于是下令逮捕张敖、贯高等人,押往京城治罪。赵午等人担心牵连张敖,于是纷纷自杀。

贯高于是怒骂他们说:“谁让你们这么做的?现在大王没有参与密谋却被逮捕,你们都死了,谁来证明大王的清白?”然后贯高坐着囚车,随张敖去了长安。刘邦趁机削去张敖的封爵并将其囚禁,还命令手下严厉审问贯高等赵国大臣。贯高坚定回答说:“此事确实与张敖无关,只是我与赵午他们干的。”

贯髙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撃者,终不復言。(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审问的官吏不相信,于是对贯高严刑拷打,把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贯高宁死不屈,坚决不肯诬陷张敖。廷尉于是把此事报告皇帝,刘邦听了,赞叹贯高是壮士,便问群臣说:“谁与贯高相识,替我用私情说动他承认张敖谋反。”

中大夫泄公回答说:“臣与贯高是老乡,对他十分了解,他是一个注重名节远超性命的人,绝对不会为了活命而背信弃义。”刘邦有些不信,便执意派泄公去劝说贯高。

泄公到了牢里,便向贯高询问张敖是否参与谋反?贯高回答说:“人都有感情,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呢,现在我全家都因为谋反而被判处死刑,难道我会拿他们的性命去换张敖吗?只是因为张敖确实没有参与谋反,只是我和赵午他们干的。”

随后泄公将贯高所说一一告知刘邦,他这才相信张敖确实没有参与谋反,便将其释放,还称赞贯高是贤臣并将其赦免。然后泄公再奉刘邦之命去探望贯高,将张敖被放及他遇赦之事告知,还说皇帝十分欣赏他,希望他能为朝廷效力。

贯高确认张敖获释十分欣慰,便对泄公说:“我之所以不自杀,就是为了证明张敖的清白。现在他获释,我就死而无恨了。况且我有刺杀皇帝的罪名,怎么有脸为他效力呢?即使皇帝不杀我,难道我就无愧于心吗?”然后贯高就自杀而亡。

标签: 贯高

更多文章

  • 刘邦被女婿张敖的宰相贯高追杀,调查结果属实,为何刘邦还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贯高

    刘邦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张敖,这个张敖也不是别人,而是张耳的儿子,张耳是秦末的名士,刘邦对他很敬佩。刘邦后来当了皇帝,给张耳封了赵王,还把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等于是张耳死了之后,他把赵王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张敖。事实上这个张敖也是很老实的一个人,对刘邦是毕恭毕敬。有一次,刘

  • 大侠郭解行侠仗义,汉武帝为何下令杀他全族?事后才知此计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郭解

    对于中国人来说,匈奴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了,无论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都是描写匈奴这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几乎是与中原文明一起壮大的游牧民族,贾谊在《过秦论》中就有“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句子,这说明匈奴早

  • 大汉最牛游侠郭解:汉武帝嫉妒他的威望,不顾卫青阻挠,灭他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白丁寻史标签:郭解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鸿篇巨制,很多人都因为它记载了较早时期的历史而知道这本书。但是实际上,《史记》还记载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一定是王侯将相,有的人只是侠肝义胆的人,为了朋友和百姓两肋插刀,最终成就了一代侠客之名。今天要讲的郭解,就是被《史记》记载的一位有名的侠客。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

  • 郭解-历史上乐善好施的大游侠救得了别人,但唯独救不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郭解

    很多年轻人,经常为他报仇,却从来不肯让他知道郭解,轵县人,字翁伯。他的外祖父许负,可了不得,曾经帮周亚夫看相,曾预言周亚夫将饿死,竟然神奇应验了,周亚夫果然绝食而死了。他的父亲由于行侠仗义却触犯法律,被汉文帝处死了。小时候由于生性彪悍,个性比较凶残,只要有人惹他不高兴就要取人性命,而且还杀过不少人。

  • 郭解身材短小却胸襟宽广,一度引领少年追随,以平民之身入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郭解

    藉交唯有不赀恩,汉法归成弃市论。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史记》是我国最经典的历史典籍之一,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人物方面,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名臣列传,如果从阶级论起来,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贵族阶级,而非平民阶级。不过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个人感情,太史公在七十篇列传中,

  • 大侠和游侠到底有啥区别,金庸讲大侠,郭解直播游侠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郭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对侠者的定义。然而,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真实历史上的侠者却很难配得上这句“为国为民”。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历代王朝对于游侠无一例外都是采取打击、抑制的措施。因为在一定历史时空内,游侠对国家的统治与社会的安定总是构成一定的威胁

  • 大侠郭解死亡之谜:汉武帝与卫青联手,除掉国家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郭解

    在春秋时期,有着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士,就连开国皇帝刘邦年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侠客,开国以后刘邦也没有禁绝侠客,所以到了武帝时期,侠客文化大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郭解的人。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颇为矮小,但是为人却爱恨分明爱好结交亡命之徒,偶有与人冲突便会杀人泄愤在当地是凶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边围着一群亡

  • 郭解: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游侠,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他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郭解

    他的外祖母给薄太后和周亚夫算过命,他和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识,他能让卫青在汉武帝面前为他说话,他的“粉丝”为他付出过生命!他就是古代超级游侠——郭解。01黑料明星郭解这个人长得不帅,个子不高,为人阴森狠辣,如果你不小心和他结了梁子,那就要小心了,他极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杀了你报仇。为了生活,郭解干

  • 河南历史名人 一百一十四 郭解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郭解

    郭解(jiě),字翁伯,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西汉汉武帝时期游侠,女相士许负的外孙。网络图片,侵权联删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

  • 平定七国之乱的韩安国,游刃于战场和朝堂之上,最终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笑话历史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又一位重要将领。与周亚夫不同的是,韩安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表现出一种稳重的姿态。无论是追随梁王刘武,还是面对朝中的窦太后、丞相田蚡,乃至后来的汉武帝,都显得游刃有余。因而他得以在朝中平步青云,由梁国内史升任御史大夫。但即使如此谨慎,他还是因为与武帝在伐匈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