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为宰相田蚡计杀灌夫背后的隐情

同为宰相田蚡计杀灌夫背后的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影讲历史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1/27 17:41:24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史载:胸有城府,功于心计,善于结交权贵谋士。发迹于景帝晚年,弟以姐贵,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

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被封为武安侯。田蚡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灌夫,字仲孺。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

几年后,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饮酒,在酒后殴打窦甫。事实上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汉武帝怕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由于再次犯法,被免去了官职,并以百姓身份在长安居住。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灌夫这次又得罪了皇帝的舅舅田蚡,在灌夫服丧期间,要去拜见丞相田蚡。丞相见了他说:“我本打算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结果你穿的一身丧服。”灌夫则说:“您如果愿意大驾光临他的家里,我有如何以此借口推辞呢!我会告诉他让他准备好酒宴器具,您明天早上会来。”武安侯田蚡听完答应了。事后,灌夫把他与武安侯之间的话全都告诉了魏其侯窦婴。随后魏其侯便和他的夫人到集市上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了房屋,早早的准备了帷帐、器具等到第二天他们的到来。天还没有大亮,窦婴就下令家人等着准备迎接和伺候武安侯。谁知到了中午,丞相一直没有来。魏其侯对灌夫说:“难道是忘了吗?”灌夫面部有些不高兴,准备以服丧的身份再去请他。于是乘车,亲自驾着马车去接丞相。谁知丞相上次是故意开玩笑答应灌夫的,根本就没有要去窦婴家的意思。当灌夫到了丞相府门,丞相还在躺着。于是灌夫入室拜见,问他怎么还没有去窦婴的家里,武安侯惊讶并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忽然忘记了答应你的话。”于是一同乘车前去窦婴家,在走出门时,丞相又走的很慢,灌夫更加恼怒。饮酒正兴起的时候,灌夫起舞助兴,又邀请丞相,丞相没有起身,灌夫回到坐席上说了辱骂他的话。魏其侯于是把灌夫扶走了,并向丞相道歉。丞相最后喝酒到晚上,很晚才走。此事经过魏其侯窦婴从中斡旋,刚刚平息,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究还是到来了。

在公元前131年的时候,丞相田蚡准备要迎娶燕王的女儿,于是太后诏令列侯宗室前来道贺。灌夫前来贺喜,谁知在酒宴上,他竟然借着酒劲再次大骂丞相,将心中对田蚡的不满渲泄而尽。于是,田蚡便以大不敬的罪名将灌夫绳之以法了,灭族弃世。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细思来源绝非偶然。骂座的发生,是在一定的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其中不但包含了新旧势力以及外戚权力的变换,还包括思想文化上主导权的争夺。当时的西汉王朝,历经汉文帝时代的膨胀,再加上爆发的七国之乱。虽然汉朝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时代,但是面对外敌匈奴的势力却没有一丝减退,即便是有和亲,但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经济状况也不是很稳定。政治新上任的汉武帝很是叛逆,根本担不起大任。思想上由于经济矛盾的不断显现,儒家文化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综上所述,面对这样的背景,需要一个事件来让人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窦婴、灌夫都死了之后,显然田蚡也没有逃过宿命,汉书记载他死的时候很惨,“一身尽痛,若有击者”。而后淮南王刘安谋反,田蚡与刘安的“阴事”也最终曝光了,这大大惹恼了汉武帝,那一句“使武安侯在者,族矣”足见对田蚡的满腔恨意。

标签: 灌夫

更多文章

  • 西汉名将灌夫满门抄斩只因酒后失言?

    历史人物编辑:小新讲生活标签:灌夫

    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灌夫英勇善战,并且对汉武帝也是忠心耿耿,却不想竟因为酒后失言而落得如此下场。要说这灌夫,在很多影视剧的改编中也不难看到他的身影。比如,《大汉天子》中与汉武帝刘彻称兄道弟的关夫一角就是从他的形象改编来的。当然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好是肯定的了。话说回来这灌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虽然骁

  • 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灌夫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刘启时期的重臣,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在西汉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汉武帝刘彻亲政不久,他就在窦田之争的政治风波中被处死,甚至是遭到了斩首示众这样严酷的刑法。要知道窦婴作为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最顶级的。这样的权贵即便要处死,一般也不会选优斩首示众

  • 赵相贯高:为了替赵王张敖出气而刺杀刘邦,为何还被刘邦誉为壮士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贯高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汉高祖八年(前199年),赵相贯高图谋在柏人刺杀汉高祖刘邦,但因刘邦提前离开而未能得手。随后贯高就因事情败露而遭朝廷逮捕,被刘邦赞为“壮士”。为何刘邦要称赞刺杀自己的贯高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担任赵相贯高早年投靠赵王张耳,在其手

  • 刘邦被女婿张敖的宰相贯高追杀,调查结果属实,为何刘邦还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贯高

    刘邦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张敖,这个张敖也不是别人,而是张耳的儿子,张耳是秦末的名士,刘邦对他很敬佩。刘邦后来当了皇帝,给张耳封了赵王,还把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等于是张耳死了之后,他把赵王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张敖。事实上这个张敖也是很老实的一个人,对刘邦是毕恭毕敬。有一次,刘

  • 大侠郭解行侠仗义,汉武帝为何下令杀他全族?事后才知此计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郭解

    对于中国人来说,匈奴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了,无论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都是描写匈奴这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几乎是与中原文明一起壮大的游牧民族,贾谊在《过秦论》中就有“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句子,这说明匈奴早

  • 大汉最牛游侠郭解:汉武帝嫉妒他的威望,不顾卫青阻挠,灭他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白丁寻史标签:郭解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鸿篇巨制,很多人都因为它记载了较早时期的历史而知道这本书。但是实际上,《史记》还记载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一定是王侯将相,有的人只是侠肝义胆的人,为了朋友和百姓两肋插刀,最终成就了一代侠客之名。今天要讲的郭解,就是被《史记》记载的一位有名的侠客。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

  • 郭解-历史上乐善好施的大游侠救得了别人,但唯独救不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郭解

    很多年轻人,经常为他报仇,却从来不肯让他知道郭解,轵县人,字翁伯。他的外祖父许负,可了不得,曾经帮周亚夫看相,曾预言周亚夫将饿死,竟然神奇应验了,周亚夫果然绝食而死了。他的父亲由于行侠仗义却触犯法律,被汉文帝处死了。小时候由于生性彪悍,个性比较凶残,只要有人惹他不高兴就要取人性命,而且还杀过不少人。

  • 郭解身材短小却胸襟宽广,一度引领少年追随,以平民之身入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郭解

    藉交唯有不赀恩,汉法归成弃市论。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史记》是我国最经典的历史典籍之一,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人物方面,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名臣列传,如果从阶级论起来,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贵族阶级,而非平民阶级。不过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个人感情,太史公在七十篇列传中,

  • 大侠和游侠到底有啥区别,金庸讲大侠,郭解直播游侠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郭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对侠者的定义。然而,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真实历史上的侠者却很难配得上这句“为国为民”。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历代王朝对于游侠无一例外都是采取打击、抑制的措施。因为在一定历史时空内,游侠对国家的统治与社会的安定总是构成一定的威胁

  • 大侠郭解死亡之谜:汉武帝与卫青联手,除掉国家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郭解

    在春秋时期,有着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士,就连开国皇帝刘邦年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侠客,开国以后刘邦也没有禁绝侠客,所以到了武帝时期,侠客文化大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郭解的人。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颇为矮小,但是为人却爱恨分明爱好结交亡命之徒,偶有与人冲突便会杀人泄愤在当地是凶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边围着一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