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史载:胸有城府,功于心计,善于结交权贵谋士。发迹于景帝晚年,弟以姐贵,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
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被封为武安侯。田蚡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灌夫,字仲孺。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
几年后,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饮酒,在酒后殴打窦甫。事实上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汉武帝怕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由于再次犯法,被免去了官职,并以百姓身份在长安居住。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灌夫这次又得罪了皇帝的舅舅田蚡,在灌夫服丧期间,要去拜见丞相田蚡。丞相见了他说:“我本打算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结果你穿的一身丧服。”灌夫则说:“您如果愿意大驾光临他的家里,我有如何以此借口推辞呢!我会告诉他让他准备好酒宴器具,您明天早上会来。”武安侯田蚡听完答应了。事后,灌夫把他与武安侯之间的话全都告诉了魏其侯窦婴。随后魏其侯便和他的夫人到集市上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了房屋,早早的准备了帷帐、器具等到第二天他们的到来。天还没有大亮,窦婴就下令家人等着准备迎接和伺候武安侯。谁知到了中午,丞相一直没有来。魏其侯对灌夫说:“难道是忘了吗?”灌夫面部有些不高兴,准备以服丧的身份再去请他。于是乘车,亲自驾着马车去接丞相。谁知丞相上次是故意开玩笑答应灌夫的,根本就没有要去窦婴家的意思。当灌夫到了丞相府门,丞相还在躺着。于是灌夫入室拜见,问他怎么还没有去窦婴的家里,武安侯惊讶并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忽然忘记了答应你的话。”于是一同乘车前去窦婴家,在走出门时,丞相又走的很慢,灌夫更加恼怒。饮酒正兴起的时候,灌夫起舞助兴,又邀请丞相,丞相没有起身,灌夫回到坐席上说了辱骂他的话。魏其侯于是把灌夫扶走了,并向丞相道歉。丞相最后喝酒到晚上,很晚才走。此事经过魏其侯窦婴从中斡旋,刚刚平息,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究还是到来了。
在公元前131年的时候,丞相田蚡准备要迎娶燕王的女儿,于是太后诏令列侯宗室前来道贺。灌夫前来贺喜,谁知在酒宴上,他竟然借着酒劲再次大骂丞相,将心中对田蚡的不满渲泄而尽。于是,田蚡便以大不敬的罪名将灌夫绳之以法了,灭族弃世。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细思来源绝非偶然。骂座的发生,是在一定的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其中不但包含了新旧势力以及外戚权力的变换,还包括思想文化上主导权的争夺。当时的西汉王朝,历经汉文帝时代的膨胀,再加上爆发的七国之乱。虽然汉朝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时代,但是面对外敌匈奴的势力却没有一丝减退,即便是有和亲,但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经济状况也不是很稳定。政治新上任的汉武帝很是叛逆,根本担不起大任。思想上由于经济矛盾的不断显现,儒家文化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综上所述,面对这样的背景,需要一个事件来让人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窦婴、灌夫都死了之后,显然田蚡也没有逃过宿命,汉书记载他死的时候很惨,“一身尽痛,若有击者”。而后淮南王刘安谋反,田蚡与刘安的“阴事”也最终曝光了,这大大惹恼了汉武帝,那一句“使武安侯在者,族矣”足见对田蚡的满腔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