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彭总终于在开玩笑时让陈赓吃了亏:你和刘伯承站在一起,正好是一句成语

彭总终于在开玩笑时让陈赓吃了亏:你和刘伯承站在一起,正好是一句成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4/2/23 22:26:34

彭德怀元帅和陈赓大将不但是好战友,而且还是好搭档,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一个是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中间隔着师一级,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就成了正副手:1951年8月,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司令员;1952年4月,彭总奉调回国,陈赓接手主持志愿军司令部工作。

我们细看彭大将军(这个名头比元帅响亮)和陈大将的履历,就会发现二者有多处重合:1954年10月,陈赓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彭总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这对好战友好搭档可以说经历不同、性格迥异,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可以说是最好:严肃的彭总极少开玩笑,见了陈赓例外;陈赓开玩笑极少吃亏,遇到彭总例外。

陈赓是出身于将门世家(祖父是湘军),不但是黄埔一期生,还当过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基本算“留校教官”,二期的郑介民、罗历戎、邱清泉,三期的王耀武、李天霞见了陈赓,可以叫“学长”,也可以叫“长官”。

彭总是贫苦出身,种过地、挖过煤、筑过坝,从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出来后,在湘军从排长、连长、营长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陈赓除了给孙中山当侍卫,还给老蒋当过护卫连长、侍从参谋。

湖南湘潭的彭总和湖南湘乡的陈大将一个严肃认真,一个机智乐天,按理说很难走得很近,但是当年的人们都记得这样一件事——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一八零师受重创,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给国内发了一份急电,上面只有六个字:“火速派陈赓来!”

总参谋部回电:“换一个人行不行?陈赓还在越南。”

彭总的回电更简单:“不行!”

彭总之所以如此坚决点将,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陈赓正在越北的丛林中北越游击队发起边界战役,被爆锤的法国惊呼“越南人一夜之间就会打仗了”——当时朝鲜战场最缺的,就是一位有对外作战经验的高级指挥员。

除了指挥能力超群,彭总与陈赓惺惺相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二人合作,就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刚柔相济、有张有弛。

本文主写彭德怀元帅,但是却找不到清晰的配图,这是因为彭总不喜欢照相,笑的时候也不多,能让他开怀大笑的,除了周总理,就是陈赓大将了。

说起彭总开怀大笑的照片,这里面也有一个跟陈赓大将有关的故事。当年朝鲜战场危机四伏,娱乐活动几乎没有,陈赓爱摆龙门阵,彭德怀却只爱下棋——彭总的棋艺是很高明的,有时候连朱老总也要悔棋才能不输,能赢彭总的,可能也就是周总理而已。

陈赓不喜欢下棋,但喜欢凑热闹,他自知棋术不高不愿上阵,却喜欢在一旁当支招。有一天彭总开完会后拉着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下棋,陈赓照例在旁边“观棋多语”。

甘泗淇棋艺很高,但还真不是彭总的对手——任何人专注一个爱好,造诣都不会太低。

这一天彭总首战告捷后宜将剩勇追搭档,却发现战局出现了逆转:明明要赢了,怎么忽然之间陷入了被动?

彭总拧着浓眉琢磨了半天,忽然跳起来大叫:“陈赓,是你偷下爪子!”

要不怎么说彭总下棋厉害呢,他琢磨了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一个关键位置上的卒子丢了。

彭总揪住陈赓,费了好大力气,才从他手里抠出一个卒子。

气愤不已的彭总把不断支招且偷子的陈赓按在凳子上,转瞬之间就杀得他只剩了一个光杆老将。

大获全胜的彭总仰天大笑,旁边的记者闪光灯一亮,彭总却拉下脸来:“我有什么好照的,去给战士们照相嘛!”

记者抓拍失败,私下里求助陈赓,陈赓胸有成竹:“你们太笨了!想拍彭总的笑容还不容易?晚饭后,你们在外面等着,选好外景,剩下的看我的!”

晚饭后,陈赓找了一帮人围住彭总,说是要派一个战场留念,彭总照例一脸严肃,陈赓却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故事:“有一年我去照相,结果照片洗出来效果很不好,那老板还板着脸说人长得什么样照出来就是什么样,我一听就急了:‘哦,原来我长得模糊!’”

彭总大笑,记者也终于抓拍到了彭总的笑容。

笑过之后,彭总才知道自己又被陈赓“算计”了。

彭总不苟言笑,陈大将机灵跳脱,但是彭总跟他斗智斗嘴,也不总是吃亏,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彭总也“占了一回便宜”。

当时彭总的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编在一路,三军团负责开路和侧卫,他们比军委纵队早到宿营地并买了很多肉。

彭总听说晚餐有肉,就派警卫员告诉伙房:“多做几个人的饭菜,告诉他们,别把菜里的肉给挑光了,我有客人!”

彭总站在村口等客人没到,却等来了快马加鞭的干部团团长陈赓:“彭大军团长亲自迎接呀?”

彭总哭笑不得:“我亲自接你个头!军团长就是军团长,还得加个大字,好听是吧?”

彭总要请的是已经被降为第五军团参谋长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听到请客消息的陈赓当先飞马赶来,刘帅还在后面呢。

彭总与陈赓驻马远眺,看着姗姗来迟的刘帅,彭总自言自语:“他的马有点老了……”

陈赓马上接茬儿:“可不是老了嘛,脚力赶不上趟,你给换一匹年轻力壮的吧!”

彭总上下打量陈赓说:“我看你年轻力壮……”

彭总还想继续打趣,刘帅已经翻身下马:“他不合适,眼神不好,腿脚也不行,我俩凑在一起,真成了那句成语……”

彭总大笑:“陈赓和你刘伯承在一起,还真是一句成语,那就叫什么人什么马!”

当然,彭老总说的什么人什么马,是一个四字成语,为了尊敬起见,咱们还是不说了——将帅之间的玩笑话,笔者没资格复述。

心情大好的彭总对陈赓下了逐客令:“客人来了,你走吧,不过你得留下几个人,待会好护送他到回去!”

闻到肉味的陈赓当然不肯走:“我也得留下,把他丢了,我的脑袋也丢了!”

陈赓说完就往伙房走:都把我说成马了,我还不得吃点肉?

标签: 刘伯

更多文章

  • 刘伯承曾邀请他来讲课,他是国军王牌,一句话点明了国军为什么败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刘伯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是一名国军将领,他是国军的王牌军长,日军的王牌军队被他所歼灭,他就是廖耀湘。刘伯承曾经邀请他来讲课,他是国军王牌,一句话点明了国军为什么败他在1906年出生于湖南,他中学刚毕业那年想要考入黄埔学习,可是由于路费不足,他错过了这一期的招生,到了第二年,他才考入了黄埔军校。在黄埔毕

  • 八路军129师刘伯承麾下战将4主力团团长、参谋长开国授什么军衔?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伯

    一二九师作为中国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一二九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县城109座,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部队由建制时的一个师发展到近30万人的大兵团。八路军将领一二九师人才辈出,猛将如云,开国将帅中,有295名少将、48名中将、18名上将、3位大将、2位元帅

  • 1986年刘伯承元帅离世,聂荣臻强忍悲痛写下悼文:生死与共,战友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伯

    前言 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与聂荣臻极为特殊,两人虽然是同乡,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一个是“儒将”,一个则是“福将”。在数百次的战斗中,刘伯承是元帅中受伤次数最多的,而聂荣臻则一点皮都没有破过,在十年浩荡中,刘伯承被撤职批判,而聂荣臻却并没有受到冲击,就是这样两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却是至交好友。198

  • 毛主席在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刘伯承:愿做主席的小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伯

    1982年,叶剑英元帅85岁寿辰上,面对众人对他一生丰功伟绩的赞扬,他由衷的表示,如果没有毛主席,自己一生将十分平庸,不知做什么。而没有毛主席,中国还在黑暗中探索。毛主席是伟大的,我们都仰仗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让开国将帅对毛主席如此之高评价,毛主席在开国将帅及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毛

  • 刘伯承给学生们讲恋爱的三个秘诀,刚一开口,大家都被逗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茶馆2020标签:刘伯

    有一次,刘伯承到红军大学,他喜欢讲笑话,学生们请他讲讲自己的恋爱史。刘伯承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他又把皮球踢给了大家,一开口,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这是什么情况呢?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红军大学,由林彪担任校长,刘伯承后来被任命为副校长。无论是林彪,还是刘伯承,都是红军的高级将

  • 刘伯承最后心愿:让邓小平为我主持追悼会,否则把尸体扔荒郊野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标签:刘伯

    1986年10月,94岁的刘伯承元帅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华国锋代表中央赶来探望他,刘伯承撑着虚弱的身体,对华国锋交代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最佳搭档 中央满足了刘伯承的愿望,由邓小平来操

  • 刘伯承平生“最得意”的事:长征中,用六只船渡过了三万红军!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35年5月,长征途中,刘伯承随先遣第3营行动,一起伪装成国民党军,星夜兼程,强度急行军160里,于3日抵达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刘伯承了解敌人已下令烧掉一切渡船之后,当机立断,命令先遣连攻敌人之不备。当晚,红军猛扑江岸,占领了渡口,夺取了仅存的两只船,把红军一个排送到江北岸。敌军还摸不着头脑,红军便

  • 鏖战中原,敌13个旅包围刘邓大军,反被刘伯承率部包围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47年8月蒋介石的黄河阵被击破后,在四五个月中,他极力挣扎,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到11月,他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大厦将崩了。战场从黄河被迫南移,他只有全力保住中原这一条路了。于是,国共争夺中原成为了重点,首先是大别山。蒋介石对大别山逐次增加兵力,纠合了33个旅,由白崇禧指挥,

  • 刘伯承逝世后,有人建议照顾其后人,邓公却当即拒绝,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刘伯

    1947年,中共中央作出了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即:决定由刘邓大军实施千里跃进大别山计划,将战火从解放区引到敌人内部。这一决定在当时相当大胆,也极为重要,因为此后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了。而作为挺进大别山的主角刘邓二人,也广为人知。然而,关于这两位军事家的故事,很多人只停留在“刘邓大军”这个词汇上,对他

  • 刘伯承寻找失联部队遇险,与日军演了一场空城计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37年10月,日军两个师团沿正太路进犯,一部兵力从正面猛攻娘子关,一部兵力由河北、山西边境的侧鱼镇沿正太路南侧大道西犯,向娘子关实行迂回进攻。几万国民党军阻挡不住,纷纷败退。娘子关告急!刘伯承率八路军129师决定绕到进攻娘子关敌军的侧后,寻机歼敌。娘子关东南,由侧鱼镇通向平定城的公路上,有个七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