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那么牛!为什么朱元璋只封他为:诚意伯?

刘伯温那么牛!为什么朱元璋只封他为:诚意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录幸福生活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3/12/13 15:48:18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是中国民间,对刘伯温的评价,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可以看出:中国民间,对刘伯温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甚至,在民间,刘伯温,还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

我之前在大别山,接触到一位算命先生,他说:我们江相派这行的祖师爷,正是刘伯温刘老先生。

总之,在民间,刘伯温的地位很高,常常把他看作是一位能掐会算,无所不能的“牛人”。

事实上,刘伯温,确实很了不起,他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和治理大明王朝,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从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到1375年,十多年的时间里,刘伯温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等重大事件,后来,又奏请设立军卫法,肃正纪纲,可谓鞠躬尽瘁。

朱元璋,也常说刘伯温: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谓其:吾之子房。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却并没有给刘伯温一个很高的赏赐,仅仅赏赐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要知道,在当时,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按照爵位高低,一共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其中,最高的爵位,当然是公爵,排在公爵第一位的,正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食禄五千石,而且,还是世袭。

而功勋卓著的刘伯温,却只封了一个伯爵,食禄只有二百四十石,着实令人没有想到。

那么,问题来了,刘伯温那么牛!为什么朱元璋只封他为:诚意伯?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

或许,与下面两个原因,不无关系。

一:因为刘伯温是浙东人

朱元璋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家乡情结特别深,无论是用人,还是家乡建设,一直都对老家,关怀备至。

不信你看,他所封赏的功臣,大多数都是淮西人,都是当年与他一起,从老家起兵反元的淮西兄弟。

后来,大明王朝建立,论功行赏的时候,一般都是淮西人优先,而且,150名功臣名单中,120多位,都是老家人,靠前的,也多是老家人。

而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青田,地处浙江东部,谓之:浙东。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很大的赏赐。

二:只因为他太“能”了

当然,除了地域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只因为刘伯温太“能”了。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刘伯温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朱元璋治理大明的时候,刘伯温帮他制定法纪,巩固中央集权。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刘伯温,想其所想,及其所及,朱元璋想到的,他能想到,朱元璋没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如此一位高手,的确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朱元璋说刘伯温是“吾之子房”。

子房,是谁?

熟读历史的你,肯定知道,子房就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啊,他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朱元璋,将刘伯温比作自己的“张良”,可见,刘伯温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但是,请不要忘了,朱老板,是一位疑心很重的人。

如此一个聪明之人,打江山的时候,或许用得上,天下太平的时候,就得放一放了。

朱元璋和刘伯温两人,都是聪明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千古真理,两人都懂!

所以,当朱元璋封赏刘伯温为诚意伯的时候,刘伯温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选择了沉默,大家心照不宣,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后来,刘伯温想告老还乡,主动退出朝野,但是,朱元璋不批,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朱老板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不想“放刘伯温走”,想把这样一位聪明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日话题:朋友,你认为朱元璋刻意封赏刘伯温为伯爵,还有其他原因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大鱼号:@历史观景台,更多历史见闻,欢迎关注我。

标签: 刘伯

更多文章

  • 彭总终于在开玩笑时让陈赓吃了亏:你和刘伯承站在一起,正好是一句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伯

    彭德怀元帅和陈赓大将不但是好战友,而且还是好搭档,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一个是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中间隔着师一级,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就成了正副手:1951年8月,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司令员;1952年4月,彭总奉调回国,陈赓接手主持志愿军司令部工作。我们细

  • 刘伯承曾邀请他来讲课,他是国军王牌,一句话点明了国军为什么败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刘伯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是一名国军将领,他是国军的王牌军长,日军的王牌军队被他所歼灭,他就是廖耀湘。刘伯承曾经邀请他来讲课,他是国军王牌,一句话点明了国军为什么败他在1906年出生于湖南,他中学刚毕业那年想要考入黄埔学习,可是由于路费不足,他错过了这一期的招生,到了第二年,他才考入了黄埔军校。在黄埔毕

  • 八路军129师刘伯承麾下战将4主力团团长、参谋长开国授什么军衔?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伯

    一二九师作为中国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一二九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县城109座,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部队由建制时的一个师发展到近30万人的大兵团。八路军将领一二九师人才辈出,猛将如云,开国将帅中,有295名少将、48名中将、18名上将、3位大将、2位元帅

  • 1986年刘伯承元帅离世,聂荣臻强忍悲痛写下悼文:生死与共,战友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伯

    前言 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与聂荣臻极为特殊,两人虽然是同乡,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一个是“儒将”,一个则是“福将”。在数百次的战斗中,刘伯承是元帅中受伤次数最多的,而聂荣臻则一点皮都没有破过,在十年浩荡中,刘伯承被撤职批判,而聂荣臻却并没有受到冲击,就是这样两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却是至交好友。198

  • 毛主席在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刘伯承:愿做主席的小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伯

    1982年,叶剑英元帅85岁寿辰上,面对众人对他一生丰功伟绩的赞扬,他由衷的表示,如果没有毛主席,自己一生将十分平庸,不知做什么。而没有毛主席,中国还在黑暗中探索。毛主席是伟大的,我们都仰仗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让开国将帅对毛主席如此之高评价,毛主席在开国将帅及老一辈革命家心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毛

  • 刘伯承给学生们讲恋爱的三个秘诀,刚一开口,大家都被逗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茶馆2020标签:刘伯

    有一次,刘伯承到红军大学,他喜欢讲笑话,学生们请他讲讲自己的恋爱史。刘伯承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他又把皮球踢给了大家,一开口,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这是什么情况呢?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红军大学,由林彪担任校长,刘伯承后来被任命为副校长。无论是林彪,还是刘伯承,都是红军的高级将

  • 刘伯承最后心愿:让邓小平为我主持追悼会,否则把尸体扔荒郊野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标签:刘伯

    1986年10月,94岁的刘伯承元帅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华国锋代表中央赶来探望他,刘伯承撑着虚弱的身体,对华国锋交代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最佳搭档 中央满足了刘伯承的愿望,由邓小平来操

  • 刘伯承平生“最得意”的事:长征中,用六只船渡过了三万红军!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35年5月,长征途中,刘伯承随先遣第3营行动,一起伪装成国民党军,星夜兼程,强度急行军160里,于3日抵达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刘伯承了解敌人已下令烧掉一切渡船之后,当机立断,命令先遣连攻敌人之不备。当晚,红军猛扑江岸,占领了渡口,夺取了仅存的两只船,把红军一个排送到江北岸。敌军还摸不着头脑,红军便

  • 鏖战中原,敌13个旅包围刘邓大军,反被刘伯承率部包围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刘伯

    1947年8月蒋介石的黄河阵被击破后,在四五个月中,他极力挣扎,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到11月,他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大厦将崩了。战场从黄河被迫南移,他只有全力保住中原这一条路了。于是,国共争夺中原成为了重点,首先是大别山。蒋介石对大别山逐次增加兵力,纠合了33个旅,由白崇禧指挥,

  • 刘伯承逝世后,有人建议照顾其后人,邓公却当即拒绝,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刘伯

    1947年,中共中央作出了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即:决定由刘邓大军实施千里跃进大别山计划,将战火从解放区引到敌人内部。这一决定在当时相当大胆,也极为重要,因为此后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了。而作为挺进大别山的主角刘邓二人,也广为人知。然而,关于这两位军事家的故事,很多人只停留在“刘邓大军”这个词汇上,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