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太后“三板斧”抵制建元新政,儒家朝官被罢免,赵绾王臧惨入狱

窦太后“三板斧”抵制建元新政,儒家朝官被罢免,赵绾王臧惨入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 访问量:1113 更新时间:2023/12/15 19:00:36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大动作,是尊崇儒学的新政,该举措最初虽然没有得到窦太后的支持,但好在窦太后也没有干涉他的行为。

可没想到的是,御史大夫赵绾在被提拔之后,一心想要向皇帝表忠心,迎合刘彻企图实现中央集权的想法,向他上了一个奏折,建议说,皇上已经开始自己处理政事了,以后朝廷里发生的事情,就不用继续向太后禀报了吧。

赵绾这想法说明什么?那是在告诉刘彻,可以把祖母的权力夺了,让她安享晚年了。

而正因为这个折子,把窦太后彻底惹怒了。窦太后给了儒生们“三板斧”,把刘彻的新政搞得一团糟。

了解汉朝的朋友们都知道,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前朝皇帝汉景帝曾一度为了讨好窦太后而做出过许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甚至连立储问题都要看窦太后的脸色,可见,即便是皇帝,头上也是压着一个重重的“孝”字的。

那么刘彻到底为什么非要做出如此“不孝”的事情,从祖母窦太后手中夺权呢?这祖孙二人之间莫非有什么嫌隙?

说到底,这实际上是祖孙二人理念上的不同,从本质上来说,是黄老学说与儒学之间的抗衡。

身边有这么一个拥护黄老学说的长辈,不赶紧从她手里夺过实权,刘彻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新政,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因此,从安太后手中夺过权力,做一个能够自己做主的皇帝,这对于刘彻来说非常重要。

而窦太后呢?作为一个历经三朝的、最尊贵的女人,她又怎么可能轻易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于窦太后而言,这大汉的皇宫是她的家,高高在上的天子是她的家人、小辈。

现在居然有人妄想将她“赶”出这个家,“离间”她和家人的关系,这是绝对不可以忍受和饶恕的。

盛怒之下的窦太后,立即就展开了行动,以精准的“三板斧”,将孙子刘彻好不容易搭建的舞台摧毁得体无完肤。

第一“板斧”是抓把柄,对这朝堂上的事情,摸爬滚打了三朝的窦太后心知肚明,哪个大臣家里还没有点儿问题,哪个大臣手头还没有点儿见不得光的事情。

平时不处理,装作哑,那是因为那些“小事情”并不会危及大汉的统治,但如果一心想查,谁身上还抓不到些把柄呢。

为了合理、合法,并且让汉武帝刘彻无法驳地处理掉碍眼的大臣,窦太后立即派出人对刘彻新提拔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进行了深入调查,果不其然,还真查出了点儿问题。

这问题是大是小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抓了把柄,窦太后就完全能够底气十足地向皇帝发难。最终,赵绾和王臧被投入大牢。

把赵绾和王臧从朝堂上拉下来之后,窦太后急不可耐地挥起了第二大“板斧”,区别处理。参加刘彻发动的“建元新政”的人实际上都得罪了窦太后,但这些人与窦太后之间的亲疏关系有所不同,窦太后对他们的怨恨以及处理方式显然不会一样。

窦太后将此次要处理的人分为了三个类别:第一类,“建元新政”的发起者,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窦太后的亲孙子,无论做错了什么,让窦太后多不高兴,窦太后也不可能真的伤害他,因此,盛怒之下,窦太后只可能将愤怒转移到刘彻的左右,向追随他的大臣下手。

而刘彻展开新政的左右帮手就是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蚧,属于第二类。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田蚧是王太后的亲弟弟,怎么算都是亲戚,太后同样进行了宽大处理,只罢了他们二人的官,让他们无法再继续和自己作对。

而这第三类,也就是最倒霉的那类人,显然就是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了,这两人都不是皇亲国戚,更无半点可能博得窦太后的欢喜,就只能无辜承受窦太后最后的怒气了。在被关入大牢中不久后,在窦太后的逼迫下,二人相继自杀。

将刘彻的领导班子彻底摧毁之后,为了震慑震慑这个“不肖”的孙子,让他好好认清楚自己的地位,窦太后挥起了第三大“板斧”,任免朝官。

处理完刘彻亲手搭建的领导班子之后,朝廷里重要的官位也就空出来了,窦太后立马提拔了柏志候许昌做丞相,武强候庄青翟做御史大夫。

这二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实际上也没什么本事,之所以能够一步登天,只不过因为此二人都尊奉黄老学说而已。

窦太后的“三板斧”不仅轻易摧毁了刘彻所建立的新政,同时也让刘彻从根本上认识到一个事实:自己根本就不能完全掌控大汉的天下在这皇宫里,最有权势的不是他这个皇帝,而是高高在上的老太后。

现实的残酷给了斗志昂扬的少年天子狠一击,让他陷入了长久的苦闷之中,这尊贵的天子之位顿时变成了囚禁他的樊笼,那高耸的墙和紧闭的宫门,无一不是阻挡他放眼天下的障碍。

刘彻就这样在窦太后的“压制”下被迫忍让六年之久,直到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才开始自己的改制新政。

标签: 赵绾

更多文章

  • 昭信的玉碎花残,何尝不是北齐的荣辱兴衰?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昭信

    清朝《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一改传统历史观,认为古代五大至尊美女,当属汉后张嫣、明后张宝珠、高后李祖娥、战国西施、西汉昭君。传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三国貂蝉、唐后杨玉环则名落孙山。该书作者鹅湖逸士果然也是闲的,但不得不说他的确另辟蹊径,从美女的角度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记李祖娥是:

  • 昭信和唐屋,厦门老知青刻骨铭心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你我标签:昭信

    武平是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边远县,1969年阴差阳错,有八千多厦门思明区的知识青年被发配到这里插队落户,分散在各个公社下属的近百个生产大队,也就是如今的镇与村的概念。我们到了武平当地之后才明白,武平并非铁板一块,武平北部的四个公社永平、桃溪、大禾与湘店统称武北,更山地更偏远更落后,我就被安排在其中的永平

  • 赵兴龙:靠赌石发家,两度问鼎云南首富,今负债90亿宣布破产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赵兴

    提起暴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些让人暴富的项目中一定不会缺少:赌博,彩票,股票,房产,更有甚者如今社会更有比特币,限量鞋包。这些东西一旦炒起来,富起来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那潦倒也是一夜之间,但还有一个并不那么有名的暴富项目:云南兴起的赌石。或许少有耳闻,但网络的传播想必多多少少也是有了解的,顾名思义

  • 赵兴勤 | 论《金瓶梅词话》情节模式的承继与改造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赵兴

    ──《金瓶梅词话》中的常时节故事与韩小窗《得钞傲妻》的改编《金瓶梅词话》中的常时节,是恶霸西门庆所「热结」的十兄弟之一。然而,在他的 结拜兄弟中,祝日念、谢希大之流,不过是小说情节的点缀,匆匆来去,难以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唯应伯爵因善于逢迎拍马、帮衬凑趣,出场才比较多。 而作品里集中写常时 节的文字

  • 赵兴勤|​陈经济栖身晏公庙故事由来及其他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赵兴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三回〈王杏庵仗义赒贫,任道士因财惹祸〉,叙及「广结交, 乐施舍」的王杏庵,对穷困潦倒的陈经济多方接济,却被其挥霍一空。无奈,只得将他送往「临清马头上」晏公庙以寄身,投靠任道士为徒。因由晏公庙生出许多关目,故这一地名为不少论者所关注。张竹坡谓: 「晏者安也。入晏公庙,则欲安其身,为

  • 西汉大臣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说他‘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郑当时

    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

  • 西汉大臣郑当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郑当时

    郑当时也叫郑庄,历经了景帝和武帝两代帝王,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到了武帝时期担任了太守,后来升至大司农。因为他经常把一些人才推荐上去,所以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好。郑当时虽然没有晁错等人有名,但却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过作为一个官员来讲,他在朝堂上却总是顺着汉武帝说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并不是

  • 汉景帝的宠妃如厕时遭遇野猪,汉景帝让郅都去救人,他却说: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郅都

    以谬悠之説,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儻,不以觭见之也。——《庄子·天下》有些历史故事,看似荒唐得好像民间流传的野史传说,实际上却是在各种正史传记中都有所记载。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中都不约而同地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景帝宠爱的妃子贾姬,在野外如厕的时候碰上了野猪,郅都却抗旨不救,事后,他却

  • 郅都曾令匈奴闻风丧胆,却因曾讯问刘荣而被窦太后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郅都

    郅都是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本是汉文帝刘恒的郎官,在汉景帝时被任命为中郎将,他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当面使人折服,后被录用为中尉,他执法严苛,不畏权贵,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由此他得到一个“苍鹰”的外号。“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

  • 郅都:大汉第一酷吏,人送外号“苍鹰”,威名远震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郅都

    在古代封建君主专统下,有一种专门采用严刑峻法,冷面无情,手段强硬的官吏,他们专门和各种豪强作对,堪称专业打黑,因此他们的能力政绩往往都非常突出,尤其善于强化治安,司马迁称这种官吏为酷吏,郅都就是这样的一个酷吏,而且他算得上是两汉期间最有名的酷吏。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即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早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