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造反,若要成功,必须要具备几个先决条件。
大荒之年没饭吃,可以鼓动饥民造反,这就有了原始的军队;施政不当激起民变,可以建立同盟军,这就有了合势的基础;队伍里面有一到两个名流,要么是皇亲,要么是清流,这就有了政治的大旗。
偏偏以上这几样都不完全具备的黄巢,竟然在短期内造反成功。
黄巢因为长相太丑,被唐僖宗逐出午门,不由得一肚子闷气。好端端的一个武状元,就这么白白地没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是因为长相太丑没被录用,还有很多同科来考试的举子,因为没钱孝敬、或者没有后台,也是纷纷落选。
这些落选的举子,同样有着和黄巢一样的闷气,有些人甚至于比黄巢还要恨得多。
黄巢离开长安,到藏梅寺住了一晚,继续前行,居然就碰到了这伙人。
这伙人纷纷扰扰,正没个主意,忽然看见武状元黄巢来了,登时大喜,立即将黄巢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互诉衷肠。
哪知道黄巢正好起心,要把大唐的花花世界,搅扰个天翻地覆。这群人的相逢,正好可以为黄巢所用。
这伙人也愿意黄巢当他们的头领,便立下誓言,共同反唐。然后立下战略方针,以山西太行山作为根据地,先取下相邻的宋州,作为发展的基础。
唐僖宗听说黄巢起兵,倒也不以为意。一来,是他自己不用黄巢,因为长相太丑;二来,天下造反的多了去,也不在乎多他一个。
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长得丑的黄巢,取下了宋州以后,就像一柄锋利的钢刀,已然插在了大唐的胸膛。
不到半年的时光,黄巢的队伍里,就多了朱温、尚让、柳彦璋、柳彦随、葛从周、邓天王、孟绝海等影响当时局势的大将,并聚集了饥民、灾民、难民五六十万。
时机成熟,黄巢命令葛从周为总兵,尚让做军师,一路西行,夺取州郡,领兵直至潼关。
唐僖宗也万万没有料到,这个文武双全的黄巢,竟然如此文韬武略。不到两个月,黄巢的兵马抢下了潼关,直接逼近长安。
朝堂的众臣全然没有了主意,竟然劝唐僖宗离开长安,到西祁州去避难。
昏君、庸臣,怎能不丢掉大好江山?
其实朝堂上还是有能征善战的勇将,比如令孜。可惜无人提拔,也无人有心思对抗,如同曹操征伐孙权,一班子文臣只想着投降。
长安很快失手。
黄巢进了长安,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长安的富饶景象,登时令造反的军士耳渲目染。
可怜从大唐宫殿,一直到民间,到处都是杀伐之声。
单说那朱温,血洗唐宫,却见唐僖宗亲妹妹玉銮英正欲投井。朱温见她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便娶为夫人。这屠夫一般的朱温,竟然成为了皇帝的妹夫,从此在政治上有了名正言顺的名义。
而就是这个朱温,外表粗憨,内藏奸诈,撺掇黄巢当皇帝。
黄巢本没有这个心,经不住朱温再三挑唆,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元年,立子球为太子,封尚让为太尉,葛从周为行兵总管,朱温为大元帅。
这些被任命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和朱温类似的一丘之貉。
朝堂之上,一派市井俚语;大唐宫中,两排下里巴人。
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可怜黄巢到死都不自知的是,他的皇帝位置,完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
黄巢死后,朱温一一干掉了同朝的大臣,独揽大权,为彻底终结唐朝的统治,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