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声势浩大的黄巢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后都败于胡人骑兵之手

为何声势浩大的黄巢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后都败于胡人骑兵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皇宫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34

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和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在成功攻下旧朝都城长安、北京,即将问鼎天下、胜利在望之际,被国内旧王朝残余力量联合北方外族沙陀骑兵、满清八旗铁骑一起镇压下去。

我们从史料中了解到,被农民起义军攻下都城后,不论是唐朝残余的各大藩镇力量还是明朝残余的关宁铁骑、南明军事力量,都是无力单独抗衡农民起义军的,最终成功镇压了实力强大的农民起义军,这些中原汉人王朝的残余力量还是借助了战力强悍的外族胡人骑兵力量,即唐朝借用了李克用率领的沙陀与漠南鞑靼(室韦)联合组建的草原铁骑重创了黄巢农民起义军,明将吴山桂联合了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八旗铁骑(其中包括东北原渔猎民族女真人,以及臣服女真人的蒙古人)才得以消灭李自成农民军主力。

沙陀人李克用的数万胡人铁骑在良田坡之战让黄巢农民起义军横尸三十里,后又一路向东追击数十万向东溃逃的黄巢余部;多尔衮的8万满蒙铁骑在山海关的一片石之战,让“闯王”李自成的10余万(有争议,一说20万)农民起义军灰飞烟灭,后又一路南下西进追击数十万“闯王”残部。

有鉴于此,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何声势浩大的黄巢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后都败于胡人骑兵之手?

我个人分析认为主要有下列原因:

首先,不论是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还是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这两支起义军的兵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地区淳朴的耕地农民。这些勤劳本分善良的农民,平时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刀枪剑戟这类杀伐兵器的,更别说骑射了,他们因为是被当朝统治者与各级贪官污史、地主压迫剥削及天灾引发的饥荒逼的实在无法生存了,为了求生,才被迫加入农民起义军讨口饭吃,成为了封建统治者口中所谓的“逆贼”。

由于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加之统治者“重农抑商”,因此农民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数最多的群体,这群人造反起义,朝廷平时精心训练出来的那批人数不多的精兵强将(常备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消耗殆尽,还有部分政府军精锐部队要长年累月部署在北方前线应付胡人南下铁骑的侵扰。为此,朝廷也开始从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中招收政府军士兵来镇压农民起义军,朝廷由于前线吃紧,可能草草训练或干脆来不及训练就将他们投入战场,这些从农民中招收的政府军士兵,他们与加入农民起义军中的农民一样都是没受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因此农民起义军面对的来镇压他们的政府军,双方的战斗力水平实际上是半斤八两,最后只要谁得到的农民拥护者最多,基本就胜券在握,因此农民起义军与这样的对手作战战斗力水平自然提升有限。

然而这样一支战胜与自己作战水平相当的政府军的农民起义军,在面对北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擅于骑射”的野蛮胡人组成的精锐骑兵集团的进攻时基本就无计可施了,双方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集体作战能力都不是一个等级的。由于古代中原王朝向来缺马,尤其是良马,因此装备的骑兵部队数量就不多,而政府军劣马装备的骑兵,与北方胡人大批良马装备的骑兵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这样政府军战力不高的骑兵部队农民军还可以勉强应付,但遇到胡兵胡马可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另外政府军都缺马装备骑兵,农民起义军那就更缺马装备骑兵了,由此导致农民起义军缺少对抗胡人千军万马的大规模骑兵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快速机动部队,可以想象万马奔腾的骑兵集团,以风驰电掣的速度、震天动地的气势滚滚而来,一辈子没见过这阵仗的很多农民军士兵,首先在心理上就被这气势震撼到了,别说打仗了,吓破胆的他们只会本能的后退逃命。

二,本身黄巢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其势力发展到顶峰之时,靠自己力量已经攻下旧王朝都城,驱逐了旧王朝皇帝或迫使其自杀,成为了当时汉人天下中最强大的力量存在,黄巢鼎盛时有50万部众、李自成鼎盛时有百万部众,依靠自身力量肃清旧王朝余孽、统一汉人天下绰绰有余,但是旧王朝余孽为了生存,引来北方野蛮强悍的胡人骑兵力量一起对付起义军,这使得在综合实力的对比上立足未稳、根基不深的新生农民政权先前的力量优势已荡然无存,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虽然黄巢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人数动辄50万、100万,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起义军流动作战时沿途新加入的没啥军事经验的贫苦农民,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真正经历过长期战争锤炼、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是不多的。而要把绝大多数没啥战斗力的农民士兵训练成战力强悍的战士,是需要长时间残酷战争磨炼与刻苦的军事训练方能做到,关键是农民起义军的敌人们是不会给对手时间的。而最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恰恰是原朝廷长年对外对内作战的战力一流的正规军以及与他们长年对峙冲突的胡兵。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跟随黄巢造反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仔细看看黄巢的文武百官

    历史人物编辑:子园谈古今标签:黄巢

    大凡造反,若要成功,必须要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大荒之年没饭吃,可以鼓动饥民造反,这就有了原始的军队;施政不当激起民变,可以建立同盟军,这就有了合势的基础;队伍里面有一到两个名流,要么是皇亲,要么是清流,这就有了政治的大旗。偏偏以上这几样都不完全具备的黄巢,竟然在短期内造反成功。黄巢因为长相太丑,被唐僖

  • 十年起义灰飞烟灭,黄巢的四年皇帝终究还是一场梦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黄巢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懿宗荒淫奢侈,纸醉金迷,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贪官污吏横行,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巢起义。黄巢自从875年举事,至884年兵败自尽,前后历经十年。这十年,以881年1月黄巢在长安称帝为分界线,前六年,黄巢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后四年,黄巢的起义军基本

  • 黄巢灭亡了大唐政权,但是历史并没有形成对黄巢造反的公案

    历史人物编辑:江明月好读史标签:黄巢

    唐僖宗即位的大唐王朝,已经气息奄奄。黄巢的出现,只是相当于大秦帝国的陈胜吴广,做了一把助推的前奏而已。但是世人对黄巢的评论却是众口不一,甚至于史官也无法真正定论。说黄巢是造反,这是事实。在朝廷混乱、佞臣当道的朝代,揭竿而起造反的,何止黄巢一人。比如隋朝的隋炀帝施政不当,就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造

  • 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最后功败垂成,那究竟黄巢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长河的咸水鱼标签:黄巢

    众所周知,唐末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一度兵力六十万人,加上随军家属有百万之众,在881年攻破唐都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被忠于李唐王朝的沙陀骑兵与各路藩镇力量联合绞杀了。可以说黄巢起义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在最后功亏一篑。这当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去探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唐末的

  • 宋江为什么瞧不起黄巢,因为黄巢看不透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黄巢

    宋江刺配江洲,在浔阳楼写下一句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他不安于现状,削尖脑袋向上爬。哪知道,饱狗总爱咬饿狗,大狗总爱欺小狗,宋江总是被高球之流往下踩。但他仍不死心,暂居水泊避难,等待时机,上能“尽忠报国”;下能“封妻荫子”。这就是宋江的“凌云志”。在宋江眼里的“丈

  • 黄巢建立的黄巢政权,为何不到四年就被唐朝消灭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历史上一次非常厉害的起义,在这场起义中,黄巢将门阀士族消灭。从此门阀士族消失在了历史上。更为主要的是,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彻底的失去了机会。正是因为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失去了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中和四年,黄巢已经64岁的高龄了,这一年中,黄巢身边仅仅剩下了千余人,

  • 黄巢起义,实力并不是很强,为何能攻破长安,席卷半个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黄巢

    公元878年,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黄巢起义爆发。这场席卷半个大唐的起义,看似浩浩汤汤,攻城略地,其实事实是,黄巢军败多胜少。大家都知道,黄巢起义之时,只有几千兵,而且大多都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凶恶、混乱的队伍,却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长安城,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实,

  • 黄巢终局之战:五虎将败亡,黄巢殒命灭巢山,李存孝大败群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晚唐唐懿宗年间,山东贩盐富商黄家大少爷,黄巢再次进京,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是随之也再次名落孙山。在这一次之后,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发出了对腐朽没落的唐王朝的最终“理想”。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黄巢的落榜并不是因为他能力

  • 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自驾跑山,休闲自驾,轿车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泉城自驾游俱乐部标签:黄巢

    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这样好的日子必须得给伙伴们推荐出门去玩!今天给伙伴们介绍一条轿车可行的休闲自驾游玩线路。一路可以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上简单盘山跑一跑,水库边吃鱼炖鸡,轻松悠闲一日游玩很不错。推荐第一站是济南版的红旗渠——群英渡槽。这条渡槽是当年柳埠公社调动附近六十多个村的壮劳力,开

  • 黄巢起义具有重要意义,为何会被后人诟病?原因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黄巢

    唐朝的前期,各个皇帝是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王朝大业的,可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宠幸杨玉环后,问题就出现了。李隆基只顾得宠幸杨玉环,结果荒废了朝政,同时李隆基还过度的信任了安禄山,这就有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前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让唐朝走向了衰落,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出现,唐朝对西域的控制逐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