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曾长孙无忌打压,她当皇后做一惊人举

武则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曾长孙无忌打压,她当皇后做一惊人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玉兔侃史 访问量:4054 更新时间:2024/1/25 7:49:08

话说一代女皇武则天因为出身寒门,她在发迹前历经劫难,虽然受唐高宗的宠爱,但在通往皇后的宝座的关键路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阻拦,特别是“三朝元老”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她为皇后。不得己,武则天和只好和长孙无忌展开了残酷的PK,而她这个“软肋”曾被长孙无忌抓住,后虽然通过一系列手段,曲径通幽地当上了皇后,但她却一直把自己的低微出身视为“奇耻大辱”。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了皇后,把握朝中大权后她,决定改头换面,光大门楣,并很快做了这样一件大事——修志。

修什么志?《氏族志》。

说起《氏族志》得说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他执政期间也感到了魏晋以来关东氏族力量,即崔、卢、李、郑山东大姓力量的过于强大,干预国家政治。因此,他也想改变观念,为此。委任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撰写《氐族志》,打破魏晋以来的门阀,另立新贵谱系。不过,主持编写《氏族志》的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蒝、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都出身于“士族”大家,高更是山东士族集团的重要人,他们脑袋里装的,就是“山东大户”尊贵,寒门低下,这种腐朽的等级制且不可动摇的观念。高士廉等收集全国各士族家谱,依据历朝史书,分别贵贱,将姓氏定出九个等级,反而加强了氏族门阀的地位。在编写的《氏族志》中,把山东的崔氏排为第一姓,皇族李氏却远距其后!

唐太宗看后,对高士廉等人说:“汉高祖与萧、曹、樊、灌(指萧何曹参樊哙灌婴)都是出身贫贱的布衣,你们现在还推重他们,难道是因为他们出身高贵吗?现在高氏偏在山东,梁、陈僻在江南,虽然还有些人才,实在是不足以说道了!尤其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德才都很浅薄,做的也都是小官吏,却仍然自负门第,贩夫走卒,依托权贵,实在是寡廉无耻,不知保为贵贱!现在朝中的高职,都是以德行、功劳、文学取得的,那些衷微的旧门第,有什么值得仰慕的啊!现在,有的人还要以多加彩礼同这些破落户联姻,真让人想不通。人们如果还把崔民干排在第一,就是看不起我朝的官爵而询流俗的情!”高士廉等人遭斥责后,唐太宗指示他们不要看“旧门第”,而是要根据当朝爵位高低来排列等级。高士廉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外戚列在第二,仍把崔民干的姓氏排在第三位。其三等姓氏为上,然后还是按照“九等顺序”,排出了293姓,1651家。

总之,唐太宗此次编修《氏族志》,最终打击了山东士族,抬高了陇士贵族。不过,最终出台的《氏族志》,仍是一个抬高士族地位、贬仰庶族地位的“贵族谱”。

武则天以其独特的眼光决定在《氏族志》上下功夫,做文章,决定重修《氏族志》,且主导思想极为明朗:否定士族门阀政治,让有才能者任官,为国家效力。

武则天的意图得到了唐高宗的赞同,武则天把项任务交给了礼部司郎孔志约等庶族出身的中级官员,让他们全权负责修改编撰的事,很快《氏族志》被改为《氏族录》,淡化了门第的观念,以在朝任职为标准,五品以上官员,不论原门第,一概入士流。

武则天这一做法,彻底打破了门第观念,受到了官吏层大多数的基层知识分子全力拥护。而通过这一改革,武则天由“寒门”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贵门”。结果这一改头换面,名利双全,一举两得。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头号功臣长孙无忌,最后败在武则天手中,只怪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的一天,在黔州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一个老人用自缢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三十多年的叱咤风云。这个人名叫长孙无忌,而逼迫他自缢的则是他的外甥媳妇武则天。作为助李世民登上帝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他人,而是长孙无忌亲手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助帝登基,位列功臣之

  • 大唐秘史,长孙无忌改太宗遗诏,废杀吴王李恪,自己也难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南极狼人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他经历三朝,辅佐李世民父子两人开创了大唐盛世,可他的权欲之心太重,也最终不得善终,作为凌烟阁二十四贤臣中的第一人,长孙无忌在秦王府时就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助手,玄武门之变前夜更是他帮助妹夫下定决心杀死太子建成,囚禁父皇李渊,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也迅速得到重用,但长孙皇

  • 长孙无忌忽悠半天,李世民下不定决心,找他来三言两语就开始兵变了,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隐真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咱们知道震惊中外的玄武门兵变可以说是我国历史第一明君李世民唯一的污点,可是李世民也不是那么狠心肠的人,关键手下有俩人,一个长孙无忌,另外一个就是他,有了他们俩的忽悠,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送玄武门兵变,结果呢,弑兄杀弟又逼父,终于登上帝位,而后才有了大唐盛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房玄龄,大唐明相

  • 都说李治软弱,为何他能成为太子?看看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年间,李承乾因为造反之事,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李泰因为心狠手辣也被排除在外。吴王李恪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太宗皇帝还经常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可惜的是,因为李恪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很多唐朝的门阀世家害怕被报复,毕竟他们都参与过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因此,这些人频频向太宗皇帝表

  • 李世民三儿子死前大喊:长孙无忌灭族!揭露李世民犯下的一大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长孙无忌

    简单的阐述一件事实,你就只知道这个故事。真想了解故事的真相,应当学会反复咀嚼,品读出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大唐盛世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荣伟岸的一个时代,那一时期我国对经济文化发展飞快,在英明的统治者领导下,百姓整体都是安居乐业的,在古代,他们的生活算是比较幸福的。大唐王朝对我中华民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长孙无忌所受恩宠为何最盛?四大原因,其中一点让李世民不得不宠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长孙无忌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的朝代,而功勋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奇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像的时候,没有将功勋卓著的武将排在第一,而是将一个文臣排在了众功臣之首。这个文臣就是赫赫有名的长孙无忌,唐朝的一代名相。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鲜卑族官宦世家,

  • 长孙无忌力排众议把李治送上皇位,为何最后还会死在李治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李秀云标签:长孙无忌

    要是提到长孙无忌的话,应该大多数人对于他都是比较熟悉的了。毕竟当年长孙无忌也是跟着李世民的,一直在身边为他献计献策。后来,长孙无忌更是力排众议,把李治给送上了皇位,按理说,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可以说得上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之巅的。可是当初的结果却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长孙无忌最后是死在了李治的手里。长孙

  • 长孙无忌凭什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你看看李世民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凭什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你看看李世民怎么说的唐朝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其中就包括李靖、侯君集、魏徵、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民等人,还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就不多列举了,今天和大家说一说关于长孙无忌的事情。在读唐朝历史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长孙无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

  • 唐太宗立李泰、李恪为太子都不成,是因为长孙无忌?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长孙无忌

    历朝历代,太子之位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这和政局的稳定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帝会立嫡立长,只要嫡长子活着,那他的太子之位基本是板上钉钉。但是成为太子和成为皇帝是两回事,比如胤礽被立为太子,又得康熙宠爱,最后还是无缘皇位。李建成是太子,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所以能不能当上太子,是各种势力的博弈,比如

  • 为什么和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宝排名末尾?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长孙无忌

    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小楼,名日“凌烟阁”。阁中绘有二十四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为了怀念当时帮助他平定天下的众位功臣们所设置的。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图,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阎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绘制画像,画中有褚遂良题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