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立李泰、李恪为太子都不成,是因为长孙无忌?真相并非如此

唐太宗立李泰、李恪为太子都不成,是因为长孙无忌?真相并非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古诗新说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2/9 17:03:33

历朝历代,太子之位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这和政局的稳定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帝会立嫡立长,只要嫡长子活着,那他的太子之位基本是板上钉钉。但是成为太子和成为皇帝是两回事,比如胤礽被立为太子,又得康熙宠爱,最后还是无缘皇位。李建成是太子,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所以能不能当上太子,是各种势力的博弈,比如庞大的母族关系和重臣支持。

而今天要说的是李世民立太子的风波,李世民一开始是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从小受万般宠爱,但长大后的李承乾性格大变又试图谋反,最后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之位。而这时候,李世民的嫡子还有李泰李治

李世民有意立李泰,但是长孙无忌就说了,如果李泰登基了,那李承乾和李治就没命了。李世民一听,爱子心切,就改立温顺对哥哥又好的李治为太子。

不过没多久,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李恪在众多儿子中最为贤能,还有一点也很占优势,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因此身兼两个皇族血统。但长孙无忌又继续阻拦道:说太子之位是不能轻易改动的,又不然会影响国本。李世民一听,就打消了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这样看来,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李世民似乎拿长孙无忌没办法,对他言听计从。

长孙无忌心里面是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为何力挺李治当太子,反对李泰和李恪呢?

反对李泰的原因是因为李泰有自己的班底,如房遗爱。而李治年龄小,当了太子之后只能倚仗作为舅舅的他。反对李恪的原因就是李恪并不是自己的亲外甥,这样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而李世民真的任长孙无忌的摆布吗?真相并非如此,从李世民的经历来说,他并不是一个会被权臣左右的皇帝。

第一,李世民不立李泰,确实是因为长孙无忌提醒了他。因为李泰在和太子争斗时,表现太过完美。李世民忍不住在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手段,有心计的小孩。如果他当了皇帝,其他兄弟还有活路吗?所以李泰就被淘汰了。

第二,李世民不立李恪,并不是因为长孙无忌的话,因为李恪确实是个优秀的人选,这点李世民很清楚。但他知道李恪登基后,会得不到大臣的支持,而李恪的母氏空有身份,但没有势力,李恪又是个庶子,怎么都不合规矩。所以李恪登基,为了加强统治,也会对其他兄弟下手。而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实在不忍自己的儿子也相互残杀吧。

文:上下古今团队漫舞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和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宝排名末尾?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长孙无忌

    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小楼,名日“凌烟阁”。阁中绘有二十四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为了怀念当时帮助他平定天下的众位功臣们所设置的。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图,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阎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绘制画像,画中有褚遂良题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

  • 长孙无忌凌烟阁排第一,还是李治舅舅,为何被逼自杀?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它们皆真人大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功勋大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然而,谁也没想到,长孙无忌却被自己的外甥李治逼得自杀。这是为何?长孙无忌

  •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敢逼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敢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长孙无忌

    武则天篡位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在家乡的亡故时间,却是在公元665年。这就是说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故去二十五年。因此便可以说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不是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机会杀。在投奔李世民前,程咬金曾先后效力瓦岗之主李密、洛阳王世充麾下。后来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其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业,

  • 唐太宗最为出色的皇子,本可取代李治,结果遭到长孙无忌陷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明史专家标签:长孙无忌

    唐太宗,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贞观之治”为基础,开创了大唐盛世。无论是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对唐太宗以高度评,称他是“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北宋司马光更是称赞唐太宗,“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唐太宗再英明神武,也掩盖不

  • 柳奭辞相,李治顾左右而言他,矛头直指亲舅舅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长孙无忌

    在大朝会上,性情大变的李治先发制人,指责朝廷成了“一言堂”,大臣们都成了“应声虫”,矛头直指国舅长孙无忌。就在此时,宰相柳奭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请辞中书令!众臣哗然,长孙无忌更是后背发凉:一向唯命是从的柳奭跟他招呼没打就请辞,这是要和自己划清界限吗?长孙无忌突然彷徨起来:不行,要阻止他辞职!就在他要

  • 为什么武则天把长孙无忌杀了,却不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长孙无忌

    杀大臣的时候是在公元659年,比如当时的长孙无忌就是在这年被害的,而程咬金是在公元665去世的,其实之所以程咬金能够避免这场遭难还是有一些天命的。长孙无忌是什么人?他是在唐太宗驾崩前被任命为辅政的大臣,地位是有多高,有点像但年刘托孤之时把刘禅托付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大臣一样,地位是很高的。长孙无忌生在

  • 长孙无忌要谋反?竟落得自杀而死,家人被贬为奴婢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也因为参与指挥了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登上大唐皇位,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高宗时期,他也因为身为皇帝舅舅,颇受信任,一直是位高权重,可最后却为何落得被逼自杀,家人被贬奴婢的结局?《资治通鉴》中记载: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

  • 康熙为何反感唐代的长孙无忌?为何因为此人而联想到废太子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长孙无忌

    撰文/日小尧茗居清代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反感唐代的宰相“长孙无忌呢?”这又与康熙皇帝所确立的太子“胤礽”又有何关联呢?这还要从康熙皇帝过早的确立太子而造成的“九子夺嫡”所带来的各位皇子之间对于“储君”的争夺战和太子胤礽背后的支持者说起。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国舅爷“长孙无忌”他对于左右唐

  • 李治被迫立太子,武媚娘暗中结交皇亲,打算和长孙无忌掰手腕?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长孙无忌

    652年秋,李治被迫在朝堂上答应长孙无忌立李忠为太子,散了朝就直奔立政殿。见到坐在殿里笑吟吟等他消息的武媚娘,李治扑过来抱着她就放声大哭,像极了委屈的孩子。在朝堂上,国舅爷长孙无忌连讽刺带挖苦,就差没当着众人的面说李治与庶母不伦了。生性懦弱、遇到难事就逃避的李治只好同意立储,长孙无忌十分欣慰,李治却

  • 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李治除了落下几滴眼泪,还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初,大唐科举大考正式启动,出身寒门的英才纷至沓来,旬日后成绩公布,20名幸运儿高中进士。其中,张昌宗兄弟二人俊美超群、才华横溢,殿试表现十分抢眼。李治回到后宫后仍对兄弟二人赞不绝口,还勾起了武媚娘的好奇心。科举考试刚结束,李治就收到褚遂良病死的消息。回想起褚遂良也曾做过很多好事,李治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