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秘史,长孙无忌改太宗遗诏,废杀吴王李恪,自己也难得善终

大唐秘史,长孙无忌改太宗遗诏,废杀吴王李恪,自己也难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南极狼人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2/9 17:04:06

长孙无忌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他经历三朝,辅佐李世民父子两人开创了大唐盛世,可他的权欲之心太重,也最终不得善终,

作为凌烟阁二十四贤臣中的第一人,长孙无忌在秦王府时就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助手,玄武门之变前夜更是他帮助妹夫下定决心杀死太子建成,囚禁父皇李渊,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也迅速得到重用,但长孙皇后却不愿意让哥哥掌握大权,她认为自古以来外戚掌权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极力劝哥哥适可而止,有妹妹的劝诫,长孙无忌只能压制自己的权力欲,但随着长孙皇后的病逝,他的权力之路再也没有了掣肘,他开始搅入了太子之争。

魏王李泰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太子李承乾则不断犯错,他的娈童称心被杀,让他恨极了父亲,加上弟弟的步步紧逼,也让他铤而走险,决定仿效父亲,也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但最终东窗事发,李承乾被废,

这让长孙无忌看到了机会,他对李承乾和李泰两位外甥都不满意,因为这两人年长,府邸都有自己的人马,无论谁当了太子,将来长孙无忌都会靠边站,所以他属意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晋王李治,虽然房玄龄等大臣都推崇李泰,但最后李世民权衡利弊,违心地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此后唐太宗的身体状况不佳,贞观十七年后,长孙无忌已经当了朝廷的半个家,而李世民对他也是无比信任,

在《唐宫秘史》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也侧面反映了长孙无忌的熏天权势,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移驾骊山养病,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都随驾前往,在骊山,李治私会武才人,被唐太宗撞破,这让病中的李世民勃然大怒,瞬间病势加重,清醒过来的他下旨废太子李治,让吴王李恪速来骊山,

可传旨官拿着圣旨根本没有出行宫,就被长孙无忌扣下,并且严密封锁消息,病重的唐太宗等了几天没有见到吴王李恪,最后传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命他们立吴王为太子,然后带着无尽的遗憾驾崩,但长孙无忌却对褚遂良说,这是皇帝临终前的乱命,我们不能听,随后扶立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这个故事虽然不是史书上所载,可也是假中有真,实中有虚。因为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就开始阴忌李恪。

当时的吴王李恪是太子诸子中最年长的,所以高宗皇帝对他还是非常倚重,永徽二年他被封太子太师,可以说他是在权力上李治制衡长孙无忌的一枚重要棋子,但在权力倾轧前,李恪还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无忌利用房遗爱诬告吴王李恪谋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恪在长安宫内被缢杀,

此时的长孙无忌再也没有制衡,他成为当朝第一人,连皇帝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为了控制李治,长孙无忌又给无子的王皇后过继了一个儿子李忠,随后在他的拥立下,李忠成为了太子,此时的唐高宗也已经年近三十,在皇位上却如同牵线木偶,对于这位跋扈的舅舅他早就不满,特别是他召回在感业寺的武才人后,两人的矛盾更是开始升级,

为了打击长孙无忌,唐高宗先是废去王皇后,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可长孙无忌以武氏侍奉过先帝为由坚决不同意,这让甥舅二人彻底翻脸,随着秦王府文学馆的老臣许敬宗的投诚,和司空李蹟选择站队在高宗一边,让李治有了底气,公元659年,长孙无忌以谋反之罪被发配黔州,不久后唐高宗又赐了一道白绫,长孙无忌的权臣之路被彻底终结。

自古以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最为危险,无论是伊尹周公,还是后来的霍光都和当时的君主关系不佳,长孙无忌没能急流勇退,想要操控已经成年的皇帝,等待他的只有身死族灭。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忽悠半天,李世民下不定决心,找他来三言两语就开始兵变了,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隐真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咱们知道震惊中外的玄武门兵变可以说是我国历史第一明君李世民唯一的污点,可是李世民也不是那么狠心肠的人,关键手下有俩人,一个长孙无忌,另外一个就是他,有了他们俩的忽悠,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送玄武门兵变,结果呢,弑兄杀弟又逼父,终于登上帝位,而后才有了大唐盛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房玄龄,大唐明相

  • 都说李治软弱,为何他能成为太子?看看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年间,李承乾因为造反之事,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李泰因为心狠手辣也被排除在外。吴王李恪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太宗皇帝还经常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可惜的是,因为李恪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很多唐朝的门阀世家害怕被报复,毕竟他们都参与过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因此,这些人频频向太宗皇帝表

  • 李世民三儿子死前大喊:长孙无忌灭族!揭露李世民犯下的一大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长孙无忌

    简单的阐述一件事实,你就只知道这个故事。真想了解故事的真相,应当学会反复咀嚼,品读出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大唐盛世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荣伟岸的一个时代,那一时期我国对经济文化发展飞快,在英明的统治者领导下,百姓整体都是安居乐业的,在古代,他们的生活算是比较幸福的。大唐王朝对我中华民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长孙无忌所受恩宠为何最盛?四大原因,其中一点让李世民不得不宠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长孙无忌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的朝代,而功勋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奇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像的时候,没有将功勋卓著的武将排在第一,而是将一个文臣排在了众功臣之首。这个文臣就是赫赫有名的长孙无忌,唐朝的一代名相。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鲜卑族官宦世家,

  • 长孙无忌力排众议把李治送上皇位,为何最后还会死在李治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李秀云标签:长孙无忌

    要是提到长孙无忌的话,应该大多数人对于他都是比较熟悉的了。毕竟当年长孙无忌也是跟着李世民的,一直在身边为他献计献策。后来,长孙无忌更是力排众议,把李治给送上了皇位,按理说,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可以说得上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之巅的。可是当初的结果却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长孙无忌最后是死在了李治的手里。长孙

  • 长孙无忌凭什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你看看李世民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凭什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你看看李世民怎么说的唐朝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其中就包括李靖、侯君集、魏徵、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民等人,还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就不多列举了,今天和大家说一说关于长孙无忌的事情。在读唐朝历史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长孙无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

  • 唐太宗立李泰、李恪为太子都不成,是因为长孙无忌?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长孙无忌

    历朝历代,太子之位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这和政局的稳定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帝会立嫡立长,只要嫡长子活着,那他的太子之位基本是板上钉钉。但是成为太子和成为皇帝是两回事,比如胤礽被立为太子,又得康熙宠爱,最后还是无缘皇位。李建成是太子,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所以能不能当上太子,是各种势力的博弈,比如

  • 为什么和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宝排名末尾?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长孙无忌

    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小楼,名日“凌烟阁”。阁中绘有二十四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为了怀念当时帮助他平定天下的众位功臣们所设置的。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图,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阎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绘制画像,画中有褚遂良题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

  • 长孙无忌凌烟阁排第一,还是李治舅舅,为何被逼自杀?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它们皆真人大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功勋大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然而,谁也没想到,长孙无忌却被自己的外甥李治逼得自杀。这是为何?长孙无忌

  •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敢逼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敢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长孙无忌

    武则天篡位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在家乡的亡故时间,却是在公元665年。这就是说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故去二十五年。因此便可以说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不是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机会杀。在投奔李世民前,程咬金曾先后效力瓦岗之主李密、洛阳王世充麾下。后来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其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