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和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宝排名末尾?

为什么和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叔宝排名末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憨豆侃影 访问量:4151 更新时间:2024/2/9 17:03:29

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小楼,名日“凌烟阁”。阁中绘有二十四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为了怀念当时帮助他平定天下的众位功臣们所设置的。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图,是唐太宗的李世民,命令阎立本按照各位功臣身材,以1:1的大小绘制画像,画中有褚遂良题字,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怀念旧时各位臣子。而此后又有几位皇帝效仿太宗,在凌烟阁中设置功臣画像,大约共有132幅画像,除去彼此重复的一些画像,总共记录了100功臣左右。这些画像全部面向北方,阁内中又从中间用隔墙分开,隔墙内最里边北边写着“功高宰辅”,南边写着“功高侯王”,而隔墙外面的是次第功臣。

而唐太宗李世民所立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赵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勋公殷峤、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琼。首位为长孙无忌,而战功赫赫的秦琼排在末尾。

二、终身得太宗信任,得封第一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公元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自幼是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的,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后双方子女又有姻亲,因此更得太宗信任。在唐高祖李渊太原兵变后,长孙无忌便前往投奔,后归入太宗门下,成为太宗的心腹大臣,后来参与和计划了当时有名的玄武门事件。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成功登基,长孙无忌便成了其左膀右臂,历任过一品官职司空、司徒以及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等官职。太宗对其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能够排在二十四功臣之首,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其在玄武门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三、一生戎马,奈何伤痛加身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秦琼骁勇善战,可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曾加入过瓦岗寨,在李密手下任职,但后因王世充为人有问题,便投奔唐高祖李渊去了,随后跟在李世民身边为其攻营夺寨,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参与过玄武门事件,但因为秦琼救过李渊一家,因此在玄武门事件中不愿意过多参与。因此出力过少,这也许就是他位列二十四功臣之末尾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常年征战,导致他伤病加身,因此在贞观十二年,他便去世了。奈何戎马一生,最后病逝,不能再建功勋,不然必定能在上几位,不至于在二十四功臣之末。

总结

人生在世,要想建功立业,必先选择正确的领导者,成为其心腹之人。如若君臣猜忌,不管在大功劳,也会因为心中有所间隙,而等不到重用。谋为先,勇为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增加知识,培养内心,成为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才能在此世间留下一丝痕迹。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凌烟阁排第一,还是李治舅舅,为何被逼自杀?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它们皆真人大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功勋大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然而,谁也没想到,长孙无忌却被自己的外甥李治逼得自杀。这是为何?长孙无忌

  •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敢逼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敢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长孙无忌

    武则天篡位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在家乡的亡故时间,却是在公元665年。这就是说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故去二十五年。因此便可以说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不是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机会杀。在投奔李世民前,程咬金曾先后效力瓦岗之主李密、洛阳王世充麾下。后来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其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业,

  • 唐太宗最为出色的皇子,本可取代李治,结果遭到长孙无忌陷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明史专家标签:长孙无忌

    唐太宗,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贞观之治”为基础,开创了大唐盛世。无论是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对唐太宗以高度评,称他是“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北宋司马光更是称赞唐太宗,“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唐太宗再英明神武,也掩盖不

  • 柳奭辞相,李治顾左右而言他,矛头直指亲舅舅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长孙无忌

    在大朝会上,性情大变的李治先发制人,指责朝廷成了“一言堂”,大臣们都成了“应声虫”,矛头直指国舅长孙无忌。就在此时,宰相柳奭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请辞中书令!众臣哗然,长孙无忌更是后背发凉:一向唯命是从的柳奭跟他招呼没打就请辞,这是要和自己划清界限吗?长孙无忌突然彷徨起来:不行,要阻止他辞职!就在他要

  • 为什么武则天把长孙无忌杀了,却不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长孙无忌

    杀大臣的时候是在公元659年,比如当时的长孙无忌就是在这年被害的,而程咬金是在公元665去世的,其实之所以程咬金能够避免这场遭难还是有一些天命的。长孙无忌是什么人?他是在唐太宗驾崩前被任命为辅政的大臣,地位是有多高,有点像但年刘托孤之时把刘禅托付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大臣一样,地位是很高的。长孙无忌生在

  • 长孙无忌要谋反?竟落得自杀而死,家人被贬为奴婢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也因为参与指挥了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登上大唐皇位,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高宗时期,他也因为身为皇帝舅舅,颇受信任,一直是位高权重,可最后却为何落得被逼自杀,家人被贬奴婢的结局?《资治通鉴》中记载: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

  • 康熙为何反感唐代的长孙无忌?为何因为此人而联想到废太子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长孙无忌

    撰文/日小尧茗居清代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反感唐代的宰相“长孙无忌呢?”这又与康熙皇帝所确立的太子“胤礽”又有何关联呢?这还要从康熙皇帝过早的确立太子而造成的“九子夺嫡”所带来的各位皇子之间对于“储君”的争夺战和太子胤礽背后的支持者说起。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国舅爷“长孙无忌”他对于左右唐

  • 李治被迫立太子,武媚娘暗中结交皇亲,打算和长孙无忌掰手腕?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长孙无忌

    652年秋,李治被迫在朝堂上答应长孙无忌立李忠为太子,散了朝就直奔立政殿。见到坐在殿里笑吟吟等他消息的武媚娘,李治扑过来抱着她就放声大哭,像极了委屈的孩子。在朝堂上,国舅爷长孙无忌连讽刺带挖苦,就差没当着众人的面说李治与庶母不伦了。生性懦弱、遇到难事就逃避的李治只好同意立储,长孙无忌十分欣慰,李治却

  • 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李治除了落下几滴眼泪,还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初,大唐科举大考正式启动,出身寒门的英才纷至沓来,旬日后成绩公布,20名幸运儿高中进士。其中,张昌宗兄弟二人俊美超群、才华横溢,殿试表现十分抢眼。李治回到后宫后仍对兄弟二人赞不绝口,还勾起了武媚娘的好奇心。科举考试刚结束,李治就收到褚遂良病死的消息。回想起褚遂良也曾做过很多好事,李治有点

  • 长孙无忌是如何成功的?3个原因,是如何失败的?3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名相,成功时风头无两,这点通过任职、封赏可以得到证明: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赵国公、太尉、顾命大臣,凌烟阁功臣排行第一。但是仍旧无法避免,他结局落魄:先被诬陷,而后流放,最终自缢身亡。我们都直到,当一个人走到某个高度,他自己的荣誉和耻辱,就都和周遭环境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