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茂公临终前:若我徐家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竟灵验

徐茂公临终前:若我徐家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竟灵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鲲鹏历史阁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4/2/19 4:07:26

669年12月31日,辅佐大唐三代君王的徐茂公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在弥留之际,他想要对自己的家人后代说些什么,嗫嚅了很久,徐茂公缓缓开口,叮嘱家人们,如果徐家以后出了高人,一定要杀了他,不然他一定会造反,将整个家族推入深渊。

那么后来徐家到底出没出所谓的“高人”?徐家最后是否有安稳流传下来呢?

徐茂公发迹

徐茂公出生在隋末一个富商之家。等他快要成年的时候恰逢天下大乱,于是徐茂公就投了家附近的瓦岗军。徐茂公是个天生的文武全才,在瓦岗军中的他也被首领翟让重用。

当时翟让本想在当地抢掠财物用以扩军,而徐茂公则和他建议不能在家乡干这种事情。否则瓦岗军会失去当地的民心。于是翟让听从了徐茂公的建议,跑去运河沿岸蹲点,截获了无数官家和富商的货物,瓦岗军一下子富裕起来,同时在开始不断壮大。

这使得当地官府非常警惕,为了打压瓦岗军,避免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官府请令朝廷,派遣2万隋军剿匪。

翟让听说之后非常害怕,甚至想带着瓦岗军逃跑,但徐茂公却劝他利用瓦岗军对地形的熟悉排兵布阵。最后成功将隋军引入埋伏,两万多隋军被瓦岗军全歼。

甚至连一同去的徐茂公也被身边的兵卒砍了一刀,虽说徐茂公当时没死,但内心的确开始对李密不满。

没多久徐茂公听说唐王李渊也揭竿而起,适逢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为了继续抗隋,徐茂公果断带着手下人投奔了李渊。

不得不说那时候出身好的人,格局和品性要远超一般人,徐茂公在李渊麾下不久,其才能就得到运用,李渊的对他的赏识,让徐茂公感激不已。于是乎徐茂公下定决心誓死追随李渊。

在唐军南征北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徐茂公在做军师,可以说徐茂公见证了大唐王朝的最初建立。而在李渊彻底夺得天下后,徐茂公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外面征战,替李家打下了大片地区,这其中包括兖州、江南、突厥以及高句丽等。

四境平定后,李渊为了嘉奖徐茂公,赐予徐茂公李姓,列为大唐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到这里,徐茂公也算是“站在了人生巅峰”。而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自然也免不了被圣上猜忌。那么他到底是如何规避“功高震主”的呢?

徐茂公功成名就临终留下遗言

徐茂公为人非常聪明圆滑,他也被李渊誉为“最像臣子的臣子”。因为一片忠心耿耿而被李家所信任,他的政治智慧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李渊晚年的时候,玄武门之变爆发,当时徐茂公并未在一开始就直接站队,而是在李世民得势后,才一头倒向李世民。

虽然此举有墙头草之嫌,但不得不说这种选择很聪明。就算李世民之后心里不舒服,但考虑到徐茂公曾经的功绩和与自己四处征战的情分,李世民也难以直接对徐茂公问责。

而在受到李世民荣宠多年后,徐茂公依旧谨记自己只是臣子,从没有任何飞扬跋扈的僭越之举。

一次李世民拉上徐茂公问他心中的太子人选是谁,虽然李世民的语气就像是兄弟间的攀谈,但徐茂公还是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应当由陛下自己决定,何须问一个外人呢?”

说徐茂公识时务可以,说徐茂公反应机敏也行,总之这一回答让李世民很满意。但是身为皇帝,每一个决定都非常重要,后来可能是为了让徐茂公更加尽心竭力地辅佐李治,李世民在晚年时,难得的将这位大唐的老功臣一贬再贬。

如果是其他臣子,遭遇这种事少不了怨怼和愤恨,然而徐茂公却很是泰然,或许在他心里,当真是诚恳地认为:“雷霆雨露均是天恩。”

不过以徐茂公人生阅历丰富,也可能是因为他清楚李世民如此安排,就是为了让李治提拔自己,以换取自己忠诚对待李治的深意,所以一点都没有反抗。而李治成为皇帝后,徐茂公也确实再一次得到了重用。

按理来说封建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无法避免,但徐茂公偏生在其中混的如鱼得水,可以说是一个颇为难得和聪明的人才了。

这是就算再聪明,徐茂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有死的一天,669年12月31日,徐茂公在弥留之际,还不忘交代家里人:“如果家中出现高人,一定要杀了他。”

只是当时家里人并没有懂徐茂公这句话的意思,而后来徐家也的确出了一个“高人”,因为他,徐家遭受牵连,连已故的徐茂公本人也没有被放过。而这所谓的“高人”,便是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

后代“高人”最终害惨徐家

徐敬业在徐茂公去世后,承袭了爷爷的英国公爵位。他所要面对的皇帝也已经不再是李治,而是女皇武则天。起初女皇武则天还是很重视徐敬业的,但是后来徐敬业做了一些让武则天非常不满的事情,这使得武则天二话不说贬谪了他。

被贬之后心有不甘的徐敬业干脆直接联系了同样被贬的骆宾王、唐子奇等人发起了叛乱。其中骆宾王还写了一篇知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徐茂公被赐李姓后,徐敬业也被一些人称为李敬业),将武则天骂的狗血淋头。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将武则天描写为一个淫荡至极,屠戮至亲,篡夺皇位,人神共愤的小人,而这确实也煽动了许多人反对武则天。

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有底气和正义,徐敬业还特地找了个十分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并且以他为“旗号”号令天下。

但遗憾的是徐敬业最后并没有“讨伐”成功。虽然他所集结的军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攻陷了润州等一部分城池,但是武则天可并不是软弱的女子。

在徐敬业搞出这一系列事情的同时,武则天先是把徐家的祖坟掘墓砍棺,将徐家的李姓剥夺。之后大刀阔斧地开始剿灭徐敬业。

武则天发兵后,徐敬业的军队难以抵抗正规唐军,徐敬业本人战败后逃往润州,路上被自己的部下杀死。

如果徐茂公的家人以及后人能想起他弥留之际的嘱托,或许会早早断绝徐敬业接触朝政的机会,这样徐家说不定还能有一个好下场。

但遗憾的是徐家人似乎根本没有将徐茂公的临终遗言当成一回事,这才大致整个徐家遭受牵连,甚至连已经下葬的先祖都未能幸免。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一件文物,揭开了凌烟阁功臣徐茂公的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徐茂公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肯定对徐茂公不会陌生,此人是辅佐李世民的功臣,即使是在历史上,徐茂公的功劳也是非常大的。当时李世民册封功臣时,将徐茂公册封进了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是专门为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历史上并没有徐茂公此人,这个人物指的是李勣(jì)。对于李勣,历史上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此人

  • 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徐茂公

    题/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文/毛承之(研究员)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

  • 武则天让人挖了徐茂公的坟,为何见到陪葬品大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徐茂公

    武则天,这位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有人并不知道,在武则天登上顶峰的路上,曾经有人恰到好处地帮了她一把,而这个人死后却被武则天刨坟掘墓,这个人就是大唐王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李勣开国功勋李勣,原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徐茂公。徐茂公

  • 徐茂公父亲俆盖,曾受封郡王,这是怎么回事?徐茂公有多大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又名李绩,赫赫战功跟李靖齐名,他的父亲曾被封为郡王,徐茂公也没被封郡王,而他父亲封郡王,这是怎么回事呢?徐茂公的父亲徐盖,字广济,家族原先是高平望族,今山东巨野,家族没落后,迁居到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在隋末迁居到东都滑州卫南县。徐盖的祖父徐鹊,曾任后魏大中大夫,濮阳郡守,父亲徐康,北齐伏波将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对方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徐茂公

    想当年武则天一路扶摇直上,最终由太后之位将唐王朝皇位取而代之,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徐茂公可以说是对“武则天上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武则天在对待这位三朝元老功臣之时,却将其死后下葬遗体采取了“挫骨扬灰”的残忍做法,并且大骂徐茂公一生为人奸诈无比,将其作为奸淫臣子、心怀不轨之人来看待。如果这种行

  • 徐茂公并非诸葛亮型的人物,真实的身份是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军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是谁?这个问题仿佛很幼稚……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是谁都不知道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兄弟,你怕是没看过《隋唐演义》吧!贾家楼结拜、瓦岗寨起义、智收裴元庆、能掐会算、料人与先、屡败强敌,江湖人称小诸葛,后来投靠大唐李氏,靠着独一无二的智慧谋略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勋,受封英国公,唐太宗时期位列凌

  •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徐茂公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在唐朝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叫做徐茂公。并且在世人的眼中,他可是跟诸葛亮一样的聪明。因为在唐朝建立前的战场上,他可是表现非凡,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他原本是在李密的手下做事,但是李密后来失败,他就投靠了李渊。徐茂公还有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在当时他完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陪葬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史小策V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徐世绩,唐朝开国功勋,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唐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赐徐茂公姓李,太宗李世民又将徐茂公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唐太宗贞观年间,徐茂公先后参与了平定东突厥、灭薛延陀,以及远征高句丽等大战,屡立战功。李世民发现徐茂公为人非常重视恩义,就准备将徐茂公留给太子李治。太宗

  • 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诗风华丽空洞的初唐,即便是随手写下的羁旅小诗,也弹奏出了不一样的音符,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故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府内热闹之极,原来,十几岁的沛王召来了王府中的侍从,他宣布,第二天和弟弟英王斗鸡。斗鸡是当时长安权贵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年轻的沛

  • 王勃:因文章写得太好,先是被唐高宗贬出长安,渡海时又被海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王勃

    装逼被人当场打死的,并不稀罕;可是装的太优秀,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大概只此一人了。此牛人是谁呢?请看诗圣杜甫是如何称赞他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排在第一位的“王”,是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作者,名字叫王勃。公元668年,王勃“火”了,而且是在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