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有高人,定要杀掉,否则会造反,结果应验

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有高人,定要杀掉,否则会造反,结果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露瑶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1/22 9:54:35

一个老人在遗嘱里交代家人要杀掉自己某些后人,这样的情节你敢相信吗?

大多数人可能都对此事嗤之以鼻,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哪个为人父母者不替自己的子孙打算一二。

临终之前安排遗产、为自己的后代谋福利都来不及呢,哪里有要求杀掉后代的长辈呢?

还真有!公元669年的一天,时年七十六岁的李勣病得只剩一口气了,回光返照之下对弟弟李弼托付后事,除了一般的身后下葬之事外,

还有一条遗嘱就是嘱咐李弼一定要把自己的某些不肖子孙杀掉,然后再烧纸告诉他。

一般人这个时候都会觉得老爷子病糊涂了,这条遗嘱大概就是老爷子说着玩的,但历史的发展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李勣老爷子的后人当中还真出了个叛贼,导致李老爷子一家都受了牵连。

“英雄一世”的李勣

说起李勣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是说起“徐茂公”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

在演义小说中几乎每朝每代都得有两个“智多星”式的人物,譬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吴用等,而在《说唐》中,这个人物设定自然是属于徐茂公的。

而徐茂公的历史原型就是李勣,李勣字懋功,他又本姓徐,所以在小说家的艺术加工之下,才有了徐茂公这么个角色。

而李勣原名徐世勣,后来投靠唐朝后,唐高祖李渊赐他皇族姓氏,他才改名叫李世勣,后来在唐高宗时期,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将名字中间的那个“世”字省掉,改称李勣。

在唐太宗的一众功臣中,李勣的出身属于中等,虽然比不上长孙无忌、萧瑀那样出身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但所属家族也算得上一方豪强,其曾祖父徐鹊、祖父徐盖先后主政地方,担任过一郡太守,到了其父亲徐康这一代也是“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的大地主,总而言之早年的李勣应该不缺吃也不缺喝,比起出身贫寒的同僚魏征、张亮强上很多。

这个时候的李勣和他的父亲徐盖都属于《水浒传》中那类“仗义疏财”的人物。

反正家里也有钱败得起,也从而收拢了不少人心。不久之后,太平了还没有几年的隋朝再度陷入混乱当中,一时之间大野龙蛇纷纷现世,眼瞅着就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

不知是野心使然,还是兵荒马乱之下家族自保困难,本来吃穿不愁的富二代李勣干起了落草为寇的勾当,根据就近原则投靠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瓦岗寨,虽然只是初来乍到,但李勣很快在瓦岗军中崭露头角,向翟让献策转移瓦岗军的工作重点,利用当地纵横交错的运河体系劫掠商旅,以此增长财力、扩大势力。

其后李勣先后参与了瓦岗军的各项主要活动,并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譬如战胜张须陀、拥立李密、攻夺黎阳仓等一系列军事政治活动,而他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逐渐成为瓦岗军中举足轻重的元老,但可惜李密并非真龙天子,瓦岗军也从煊赫一时迅速走向没落,而李勣也再度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

李勣的眼光很不错,他并没有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生岔路口上走上歧路,他坚定不移地投靠了李唐政权,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李密遗留下大批地盘一起投靠了李唐,而唐高祖李渊也投桃报李,让李勣继续在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此后李勣替李唐南征北战,讨王世充、斩徐圆朗、破辅公祏,为李唐削平群雄立下赫赫战功。

唐太宗继位后随着唐朝的军事重心转向突厥等外族,李勣又奋斗在唐太宗对外征战的第一线上,一时之间北方的草原大漠、高句丽的高山平原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他的存在也令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大唐的敌人瑟瑟发抖。

李勣不仅在军事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他本身更是一位出将入相的全才,早在唐太宗时期他就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务位列宰相,参与朝中的各项政务,唐高宗时期作为唐太宗为儿子留下的股肱之臣,他更是唐朝中枢的实权人物,“参掌机密”、“知国事”。

唐太宗很早就将李勣视为辅佐唐高宗的顾命之臣,早在唐高宗被立为太子之初,唐太宗就对他殷殷嘱托道:“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虽屈阶资,可勿怪也。”

此后为了方便唐高宗施恩于他更是有意将其外放,以便唐高宗继位后提拔他。

而李勣在唐高宗继位后也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在唐高宗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其他辅政大臣在发生矛盾之时也总能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当唐高宗因“废王立武”而与长孙无忌等人激烈交锋之时,他站在唐高宗的一边,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表明了自己支持唐高宗的立场。

也因此在唐高宗时期波谲云诡的政坛上,李勣始终能在各种政治风波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论是唐高宗还是武则天都对其给予充足的信任和尊重,而李勣也因此得以生时位极人臣,死后哀荣无限。

“败坏家声”的徐敬业

临终前的李勣尽管已经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仍然对自己的家族放不下心,不过他表达这种担忧的方式跟一般人不同。

他没有一个劲儿地在临死前为家族后人铺路,反而要求弟弟及时清除家族中“操行不伦、交游非类”的败家子,以防遗祸家族、祸害天下。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条遗嘱意有所指,指向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徐敬业是李勣家业的第二代继承人,在公元669年名正言顺地继承了李勣的爵位和家族基业,然而他却并没有继承李勣在政坛上的谨慎和游刃有余,当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临朝称制,彻底由幕后走向台前,掌控中央政权之时,徐敬业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在扬州铤而走险举兵反叛。

徐敬业打着匡扶李唐皇室的旗号,一时之间声势浩大,然而在具体行动中徐敬业却暴露出格局的不足。

他拒绝了魏思温“直指洛阳”的建议,反而贪图“金陵王气”,欲行割据之实,未能集中兵力趁着士气正旺、人心归附之时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反而分兵略地错过最佳战略时机。

所以徐敬业在武则天先后派遣李孝逸、黑齿常之统领大军平叛之后,很快就走向穷途末路,不仅自己兵败身死,还连累家族获罪,李勣等李家先祖都被掘墓砍棺,连皇族赐姓也被收回,真真儿是应了李勣的临终遗言。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李勣早已看出徐敬业有反骨,譬如《隋唐嘉话》中就记载李勣曾认为徐敬业是祸胎,“然破我家者必此儿”,而《酉阳杂俎》的记载更具有戏剧性,说李勣早从面相上看出来徐敬业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所谓“此儿相不善,必赤吾族”。

为了以防万一,甚至在一次外出打猎中不惜故意放火想要烧死自己这个孙子,结果徐敬业杀了马,躲在马肚子里逃过一劫。

不过无论是《隋唐嘉话》还是《酉阳杂俎》都属于笔记小说集,天马行空的脑洞成分居多,不算是可靠的历史资料,这些记载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很难说得清。

结语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相比于一般父母恨不得将所有的好东西都一股脑交给后辈,李勣这种注重后辈为人的方式无疑更加高明,他或许不是真的想要杀死自己的后代,只是想要以此极端的方式要求后辈走正道,但很可惜,世事难料,世间事岂能尽如人意,李勣一脉终究因为子孙不得力而蒙上一层阴霾。

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隋唐嘉话》《酉阳杂俎》等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徐茂公算出罗成能活到73岁,为何英年早逝?只因犯下这些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徐茂公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身穿白色战袍面色如玉的年轻将军,他叫做罗成,身手矫健、杀敌无数,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本以为他会一直杀敌到老,没想到最后却战死沙场,在这之前,其实早就有人算出了他的结局,原本徐茂公给他算命是活到七十三岁,只因他犯下了很多错误,最后却只能活二十三岁。罗成出身将相之家,父亲是燕山王罗艺,

  • “半仙”军师徐茂公,死后惨遭掘墓破棺,千年后墓中现绝世珍宝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徐茂公

    “半仙”军师徐茂公,死后惨遭掘墓破棺,千年后墓中现绝世珍宝文|小羽《隋唐演义》这部影视剧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对里面很多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尤其像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人,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实在这些人里面还有一位“神仙”级别的人,他就是军师徐茂公。在演义中将他讲的出神入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皇帝的套路——徐茂公和李世民喝酒,酒醒却发现自己身披龙袍……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徐茂公

    皇帝的套路——徐茂公和李世民喝酒,酒醒却发现自己身披龙袍……唐朝时期的中国发展迅速,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对唐朝感兴趣的朋友自然也不在少数。和三国时代一样,后人也喜欢将隋末唐初的故事编撰成了小说演义,从而使得大家对于当时的风云人物也有所了解。我们都知道徐茂公是唐朝的开国功臣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到外地?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归顺李渊在隋朝末年,徐茂公跟随李密。后来,李密投降李渊。李密投降之前,徐茂公该如何做?一是可以继续拉队伍,自立为王。二是可以寻找优秀的主子,比如陈友谅等。三是跟着曾经的主人,投降李渊。徐茂公选择跟着曾经的主人李密投降李渊。如何投降,虽然在常人看来,直接接触上层领导,可能进步的空间最大。但茂公反

  • 李世民为何特别恩宠徐茂公,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徐茂公

    有德有才之人,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领导最赏识之人,这就是李世民特殊对待徐茂公的主要原因,至于目的更是最明显不过,领导赏识你,就是希望你为江山社稷添砖加瓦出谋划策而已,其余目的再无其他。为何这么说呢?我继续带你了解一下徐茂公本人,你就会更加明白我所说之意。一、战功赫赫李勣(jì)(594年-669年)

  •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说:此儿必亡我李家,后来果然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徐茂公

    在历史上,徐茂公这个人,因跟着李世民解决了最大的威胁,稳固了李世民的统治地位,立下了大功。后来徐茂公得到李姓的恩赐,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李绩。李绩是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之一,在早年就跟随着太宗,在大唐建立初期,李曾帮助太宗拔除朝政中最大的刺,东突厥。李绩的一生混迹官场,左右逢源,又知进退,深得帝王心。

  • 徐茂公给罗成算命能活到73岁,为何却23岁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徐茂公

    首先负责任的告诉你,历史上就没有罗成这个人,是《说唐》虚构的一个人物,书中说他是燕王罗艺的儿子,和秦琼是表兄弟。对于我的答案山东临沂和河北邢台的朋友有意见了,没有罗成?我们这两个地方为什么从古至今就有罗成墓呢?还别说,这两个地方确实有罗成墓,要想知道原因还得从头说起。徐茂公给罗成算命能活到73岁,为

  • 徐茂公临终前:若我徐家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竟灵验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徐茂公

    669年12月31日,辅佐大唐三代君王的徐茂公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在弥留之际,他想要对自己的家人后代说些什么,嗫嚅了很久,徐茂公缓缓开口,叮嘱家人们,如果徐家以后出了高人,一定要杀了他,不然他一定会造反,将整个家族推入深渊。那么后来徐家到底出没出所谓的“高人”?徐家最后是否有安稳流传下来呢?徐茂公

  • 一件文物,揭开了凌烟阁功臣徐茂公的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徐茂公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肯定对徐茂公不会陌生,此人是辅佐李世民的功臣,即使是在历史上,徐茂公的功劳也是非常大的。当时李世民册封功臣时,将徐茂公册封进了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是专门为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历史上并没有徐茂公此人,这个人物指的是李勣(jì)。对于李勣,历史上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此人

  • 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徐茂公

    题/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文/毛承之(研究员)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