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这些历史的“推动者”,值得我们歌颂吗?

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这些历史的“推动者”,值得我们歌颂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断鹰攀崖 访问量:2216 更新时间:2024/1/30 3:44:09

我们的教科书本身就带有主观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某个历史人物一定是好的或者坏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历史知识的增加,心中渐渐有了一定的衡量。于是李自成不仅仅是灭亡了封建的腐朽王朝,却也不是纪律严明的正义之师。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衰落,而其本身却也是同样腐败的政权。黄巢也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屠夫。

黄巢只富不贵,士农工商,商排末位,而且黄巢参加科考落了榜,心理落差大。加上唐朝在没落,这些可能在推动他起义。既然这些都可能推动他最终发起起义,那么他的起义之心,真的因为社会地位、科举落榜造成的吗?唐朝在没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主观而言,黄巢可能一直就有起义之心,社会地位、科举落榜只是起义的导火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表达黄巢的志向没错,他确实是想改变制度,以及表达改变制度决心。但是于个人理解而言,他想让桃花和菊花一起开,是违反时令,有点“反人类”心理。所以后来他的屠杀行为都能解释得通,而且他这是确实存在的,没有点根据,史家能编出那么多?

黄巢起义,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让人钦佩,流传千古也没有失去原本的韵味,这种情怀适用于励志于各种的逆境吧,不过不是谁都可以取而代之的,梁山宋江曾提笔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虽聚天下好汉,最后也可怜了本来面目。黄巢,自始而终,我们可以不看好,但没人能否定他的勇气,况且还有目连救母的神话内容。

百万闯军是怎么来的?很多的流民恰恰是李自成造成的,我知道这样说让人困惑,不是明庭的腐朽吗?明庭的问题固然是长期的,但李自成的做法是围攻一地,破城后,收缴全城的粮食和包括炊具在内的金属物资,然后告诉老百姓愿意跟着闯军反有饭吃,不跟也不强求。一州一府之内的粮草都被带走了,隔壁州府正被攻打,马上也要如此,加上就算藏有粮食连做饭的锅都没有,闯军一走,几天全部人都得死,只能跟随。但是跟着也是九死一生,下一场攻城战新来的老百姓就被要求冲城做炮灰,很多都是用尸体堆起来的道路。

洪秀全造反为己,专权淫邪,连称奸雄都不配。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改朝换代除了朱家的明朝是农民出身,别的从陈胜吴广张角到黄巢,再到李闯哪个成功过,农民本来目标和野心就不大,无非就是金钱美女,就像我们现在的暴发户一样,突然有钱感觉:世界都是他的没什么事不敢做。而太平天国太可笑,国家还没打下来一半就自封天王,还封了东南西北冀那么多王,到后期两千多个王,洪秀全这个天王除了好色贪财,没有政治才能,害死当时中国一亿人。

李自成的失败是环境使然,朱元璋是在蒙古人坐山观虎斗的情况才能实现的,而明朝在中央集权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给义军以高筑墙,广积粮的机会。先降后叛,虚与委蛇,以期保存实力,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这是后世证明了的。明未李闯王未攻入北京前,政治宣传工作与军事发展共重,及入京后,不安民,而是荼毒老百姓,杀害明朝的政府官员,贪图享受。最终,一败再败,败亡于九宫山,余部坚持了抗清。洪秀全则是彻底仿效朱元璋,初期也确实非常成功,失败的原因则是地方利益集团不愿意接受中央集权,曾国藩及湘军实际上开了近代军阀割据的先河,后来的张文祥刺杀马欣怡案件也是如此思维方式的反映。

历史就是两个字:破和立。打破陈旧的、落后秩序,建立新的、相对进步的新秩序,就是历史的进步。落第士子,盐贩出身的黄巢,入长安后,欺压老百姓,也是其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他的余部为祸老百姓,更残,更烈。据说以人肉充军粮。黄巢起义加快了李唐王朝的灭亡,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从此,军阀混战开始,割据势力遍地开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李自成虽然打破了旧的落后的腐败的明朝,但却让满清建立了残酷的落后的清朝,被骂确实有十分道理。洪秀全不但没有推翻腐败的清朝,更没有建立先进的新秩序,而且自己更加荒淫无道,罪人无疑!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盗掘乾陵失败,盗其他墓也失败,他是为了钱财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黄巢

    众多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盗墓行为自古就没有停止过。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盗墓行为益为盛行。尤其是处于乱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盗墓的最高峰,那个时候的中国四分五裂,地方分分合合,乱世造英雄,同样也会出现许多盗墓之人。黄巢的经历算得上是挺悲惨的,他本是生于

  • 黄巢起义败从何来?起义军虽为农民却不得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黄巢

    如果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使唐朝无法再复以往兴盛的致命拐点,那么黄巢起义则是敲响了唐朝灭亡的丧钟。纵观唐朝历史上发生过的诸多起义、节度使割据事件,虽然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对唐朝造成了或多或少地影响,只有黄巢起义给了本就虚弱的唐王朝重重一击,并再度加速了它的灭亡。而黄巢起义的失败,则是一件更值得讨论与思考的

  • 黄巢举事初期声势浩大,曾率军夺取长安,却为何不久就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黄巢

    前言黄巢起义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场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事件,故事的主人公黄巢原本只是个卖盐的私盐贩子,但是他却有着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胆量和野心,不仅率领起义军大闹了一场,还自封大齐皇帝,想要彻底夺取李唐天下。黄巢起义的规模和成果,实际上远超了之前的“造反老前辈”们,因为在他之前,唐末的一些起义都以完全失

  • 黄巢军队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黄巢

    关于黄巢军队拿百姓当军粮的记载,《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这样的文字,将黄巢起义军吃人肉的情形,描绘成了一条完整的“抓人

  • 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黄巢

    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这个人名为皮日休,他生于公元838年,那个时候唯一能够成功的道路就是要考取功名,他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的考试道路也不怎么顺利。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第一次去京城参加考试的时间是公元866年,20多岁,正是好年纪,不过这回考试没中他没考中。到了第二年,他不

  • “咏诗狂人”黄巢:五岁出口便吟诗,然而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黄巢

    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读书人都有个“学而仕”的梦想。唐朝末年出身于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的黄巢,乃是万千学子中的一份子自是不例外。黄巢可不是正儿八经农民阶级,祖传大业是贩卖私盐。封建王朝时代,盐可不是如今随处可见,盐一直是朝廷把控,贩卖私盐不亚于如今贩卖毒品,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买

  • 黄巢明明已经占领了长安,为何不继续向西追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黄巢

    #头条创作挑战赛#黄巢原本是唐朝末年的一位私盐贩子,世代都以贩盐为生,黄巢曾经也做过贩盐的生意,然而他的生活却被一位太监给打乱了。咸通十四年(873年),唐僖宗李儇即位,此时的李儇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玩,于是将大权都交给了身边的一位叫做田令孜的太监。秦始皇十三岁登基,有吕不韦辅政

  • 黄巢是如何化身为士族的“克星”,将士族送进深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黄巢

    前言: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许多传承百年,数百年的士族,虽说在隋唐时期饱受打压,但是其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就拿科举制来说,说是打压士族的利器,可士族的文化底蕴在那里摆着,考科举还是比寒门子弟强,比如博陵崔氏在唐朝组织的263次科举考试中,出了9名状元,荥阳郑氏比之更多,达到了13名。然而这些士族

  • 此人是黄巢40代后人,至今崇文尚武,最爱打抱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黄巢

    黄巢有一首名满天下的诗《不第后赋菊》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末年,黄巢在山东曹州揭竿而起,聚义兵百万,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一举攻下唐王朝的长安,赶走唐喜宗,登基称帝,建立大齐国。黄巢雕塑黄巢一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血洗长安,当时世上人口最多的

  • 唐朝的灭亡: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黄巢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唐朝的文化输出可谓是盛况空前,在当时的世界上,唐朝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亚洲一霸,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派遣使臣来到唐朝学习,唐文化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纵使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也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