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巢起义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场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事件,故事的主人公黄巢原本只是个卖盐的私盐贩子,但是他却有着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胆量和野心,不仅率领起义军大闹了一场,还自封大齐皇帝,想要彻底夺取李唐天下。
黄巢起义的规模和成果,实际上远超了之前的“造反老前辈”们,因为在他之前,唐末的一些起义都以完全失败而告终,不是自相残杀就是被唐军全部剿灭,而黄巢可谓是唐末农民起义的一朵奇葩,这也可能与他的领导天赋和手段多样有关。
然而历史这个东西,真的是无法预料的,刚刚夺取了长安,还在庆祝胜利的黄巢可能不知道,这已经是他这一生的顶点了,从此之后,黄朝军队一直在战败、分解,而最后黄巢被李克用一举剿灭的时候,更是快到让他反应不过来。究竟为什么黄巢打下长安之后,整股势力就开始衰败呢?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答案。
基础不牢,人心不稳
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但是由于家大业大,所以一时半会也不会立刻衰亡,因此随后而来的几次农民起义基本都被处理得服服帖帖,再加上农民起义军缺乏统一意见和有效领导,所以只要战线拉长多半就自己散了伙。
黄巢作为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眼见着家乡已经民不聊生,人们由于吃不上饭甚至开始做起了贩卖人口充当口粮的行为,就觉得机会来了,他组建部队,拉拢百姓,准备做一番大事。
黄巢起家如此顺利,主要还是走了一条非常迎合当时民众需要的路线。那些不想为国家卖命的溃军,不愿守着田地饿死的农民,以及一些落魄的小官员,都投身到了黄巢的队伍当中,黄巢的队伍成长速度,也因此比其他的农民军快得多。
但是成分复杂对于一支队伍来说不全是好事,这也会带来难以管理的问题,如果出现军心散漫,士兵随心所欲的情况,那么这支队伍就会变成流贼,逐渐分裂然后被剿灭或者自然消亡。
虽然黄巢心里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以他的能力,能够率领队伍打这几年的胜仗已经是极限了,现在让他在有限的时间内给部队大换血、全面整改的话,他是根本无暇顾及的。再加上南下的时候黄巢很倒霉地赶上了南方大疫,部队损耗极其之多,部下建议他还是应该以北方为根据地发展,所以黄巢下了决心,放弃了自己广州的根据地,开始全员北伐,出征前由于缺少钱粮,黄巢军还把广州一带恨恨地掳掠了一番。
抢劫起家,难成大器
淮南的节度使高骈,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虽然没参与多少与黄巢有关的行动,但是对于黄巢军队的势力范围和发展前景,他是看得很透彻的,他曾在一次谈话时指出,:“黄巢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是因为饥荒而组建的一支乱军,人心各异。
而这支军队又大肆劫掠百姓,导致毫无民心,这种队伍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的,我们不如先假装大赦其罪,等他们人员稍微松散一些,就把他们分批次剿灭,最终一网打尽。这种想法是非常安全且实用的,只可惜上头并没有人采纳,所以这事情最后也就没了后续。
正如高骈分析的那样,黄巢军再厉害,主要组成力量其实还是农民,他们起事的原因更是简单,那就是没有饭吃,如果有机会让他们得到钱粮,或者说自己的土地没有灾情之后,谁还愿意当兵呢?只要碰上了丰收年的话,说不清多少人会去当逃兵。再加上黄巢没能坚持为百姓起义的原则,纵容手下烧杀抢掠的事情,也让他们失去了群众基础。
一开始黄巢军碰到百姓不仅不侵扰,甚至还要前去资助,而后来人多了,成分也杂了,黄巢自己管不住,也没有得力的手下出谋划策,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军队变成冷酷的强盗匪徒,后期黄巢军队所过之处,休说钱财粮食,就连活人都见不到了,这样一支恐怖的冷血大军,怎么可能有人支持呢?
《太平御览·卷一百一十六·皇王部四十一》:自淮以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惟驱丁壮为兵耳。
长安之后,走到终点
无论是黄巢还是当时的唐朝势力,他们的失败都出在“散”这个字上,先不说各怀鬼胎的各路藩王,就连军队之中也不乏一群发国难财的投机倒把之人,这种军队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打起仗来人先跑没了一半,还怎么抵抗敌军?
再看黄巢这里,也是一样的问题,本来能打下长安已经是非常碰运气的事情了,而黄巢打完了长安就只做皇帝梦,不思考以后该如何是好,再加上他的部下个个残暴成性,在长安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因此打下长安对于黄巢军来说,可以说是毫无战略价值,只是捡了一座空城而已。
在夺取长安前后,黄巢整支军队已经严重偏离了一开始的目标,从对天灾人祸的躲避以及对贪官酷吏的仇恨转变成了欺侮无辜百姓,再加上夺取陈州一战,黄巢着实是打上了头,他听闻跟随自己多年的部将在战斗中死亡,便发誓不打下陈州绝不罢休,而长期攻城需要不少粮草,这下怎么办呢?
打红了眼的黄巢就纵容手下食人肉,喝人血。陈州四周能抓到的百姓,全被黄巢军丧心病狂地做成了军粮,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整支军队以人肉为食的现象,场面一如西游记当中的狮驼岭,十分骇人。
《新唐书.逆臣下》:帝使平庐节度使宋威与其副曹全晸数击贼,败之,拜诸道行营招讨使,给卫兵三千、骑五百,诏河南诸镇皆受节度,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副焉。
总结
这最后的疯狂,彻底摧毁了黄巢和他的部队,本就家底不厚的起义军势力,在攻打陈州方面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再加上人心已散,黄巢军此时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后面遭遇的失败就更是板上钉钉了。
参考文献
《新唐书》《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