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盛唐名将哥舒翰之死:君臣猜忌,导致悲剧发生

盛唐名将哥舒翰之死:君臣猜忌,导致悲剧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窗夜话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1/31 17:35:37

哥舒翰,是盛唐时期的名将。甚至在唐朝,还有一首《哥舒歌》,专门用来讴歌哥舒翰的才干和能力。不过,哥舒翰算是一个晚节不保的将领: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哥舒翰被叛军俘虏,最终被安禄山之子杀害。而哥舒翰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唐朝君臣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导致的。

1、险些夭折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唐朝藩镇安禄山在河东起兵造反。当时朝廷中杨国忠弄权,而杨国忠和安禄山历来存在矛盾。所以安禄山以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名义起来造反。由于安禄山准备充足,加之唐玄宗对情况产生了误判,导致安禄山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很轻易攻下了洛阳。

不过,主体来说,当时的情况对唐朝来说还是占据优势的。因为当时,想要进入关中,必须攻下潼关。所以当天宝十五年,唐玄宗确定了安禄山要造反的消息以后,专门派遣名将哥舒翰守卫潼关。哥舒翰作为一代名将,加上潼关天险加持。当时的情况很快就出现了明朗迹象:一方面,各地勤王之师开始陆续筹备讨伐安禄山,另一方面,安禄山也意识到如果不能短期攻下潼关,就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状态。

当时安禄山大军内部士气低落:很多基层士兵认为跟着安禄山造反没啥前途。而安禄山也私下跟人抱怨:说自己不该听人鼓吹,起来干这没前途的造反。这下好,想当忠臣都没得当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

2、君臣猜忌

话说当时,哥舒翰手下不少部将都对杨国忠不爽。所以有几个部将建议哥舒翰:安禄山这小子起来造反,名义上是打算铲除奸臣杨国忠。杨国忠这小子确实该死,不如咱们发动兵谏,诛杀杨国忠,断绝安禄山的口实,这样,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将领擅自杀害当朝丞相?哥舒翰虽然也想杀杨国忠,但也知道:除非出现北魏胡太后掌权时候的情况,否则将领杀丞相的,皇帝事后必然秋后算账。自己没必要为了杨国忠赔上自己。但同时,哥舒翰又纠结:这可是一个干掉杨国忠的好机会。

就在哥舒翰犹豫的时候,杨国忠居然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杨国忠建议唐玄宗:现在朝廷的精锐都在潼关,万一潼关丢了,叛军可以直接进攻长安,不如再招募一些军队,作为后备队。唐玄宗许可了杨国忠的建议,而杨国忠也派遣了亲信杜乾运来做这支军队的将领,应对哥舒翰可能发动的突袭。

哥舒翰很快得到消息,于是哥舒翰派人联系杜乾运,以商议军事的名义,诱杀杜乾运,并兼并了杜乾运掌管的军队。

从这一系列操作,不难看出当时唐朝高层君臣、将相之间互相猜忌。

3、哥舒翰的溃败

按照哥舒翰的战略计划:哥舒翰的军队死守潼关,消耗安禄山的士气,然后等各地勤王军队赶来,就可以让安禄山的军队陷入溃败。安禄山对于当时的景况也很悲观。

就在这时,杨国忠认为,如果让哥舒翰继续在潼关,自己毫无安全保障,于是杨国忠放风称:安禄山大军现在不堪一击,如果哥舒翰主动出击,必然可以消灭安禄山的叛军。而哥舒翰也担心:如果贸然出击,很可能遭遇安禄山的埋伏,到时候会很被动。但是唐玄宗依旧坚持让哥舒翰出击安禄山。

哥舒翰无奈之下,只好出兵出击安禄山。而安禄山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果然,哥舒翰的主动出击遭到了安禄山的暗算,哥舒翰被俘虏,而潼关也不攻自破。安禄山的被动局势也随之消除,紧接而来的,是唐朝朝廷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标签: 哥舒翰

更多文章

  • 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军队正面对决为何打不过安禄山的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唐玄宗时期名将,多次大败吐蕃,战功赫赫,有“大唐第一神将”之称。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常胜将军在手握20万大军,又有着潼关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情况下,惨败于安禄山叛军,20万大军全军覆没。我认为导致战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唐玄宗好大

  • 安史之乱的爆发:要求哥舒翰打开城门,直接“葬送”了长安城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哥舒翰

    李渊创建了唐朝,在李世民的管理下,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并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可惜,在李隆基的执政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了,它阻碍了唐朝的发展,并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据专家研究,安史之乱或许是古代最血腥的叛乱。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公元755年,长安正面临磨难,可唐玄宗李隆基却还是斩杀了封常清与高仙芝二人,

  • 唐玄宗为何要逼哥舒翰出战,致使潼关沦陷?将相暗斗,皇帝被戏耍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哥舒翰

    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唐玄宗一点都不觉得心疼,我大唐有的是猛将,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哥舒翰,他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以哥舒翰的出身和履历来说,他何止是“合适”?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唐玄宗的礼物嘛。首先,哥舒翰是胡人边将。按照当年李林甫的说法,胡人不像汉人,在朝中的关系比较单纯,除了皇帝他们别无依

  • 哥舒翰名垂西北,为何兵败潼关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大器晚成建功西北哥舒翰也是唐一代名将,他出身突厥贵族家庭,父亲是突厥部落首领,母亲是胡人公主。他们家这一支在突厥内部争斗中失势就内迁到唐。或者由于家庭生活优厚哥舒翰年轻就像一个富家公子哥,整天吃喝玩乐到处胡混。一直到四十岁的时候,由于在长安遭到被人的轻视,感觉受到侮辱的哥舒翰就决心投军,要建功

  • 唐朝名将哥舒翰,李白写诗赞赏他,称白起卫青都不如哥舒翰

    历史人物编辑:缤纷历史清清讲标签:哥舒翰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存在,时至今日世界上一些国家仍然有唐人街。这些国家的唐人街与唐朝就有很大的关系,在唐朝时期,外交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前往唐朝进行过交流。最为人熟悉的例子就是日本,当时的日本派出很多使者前往唐朝学习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唐朝时期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唐诗和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败给了安禄山,其实并不是真的打不过安禄山,而是败给了当时复杂的时局,败给了君王的猜忌。准确来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这事,其实还得从头说起。唐朝初年,李渊从太原起兵,一路打到长安,建立了唐朝。李渊本就是隋朝的顶级大贵族,所以实际上,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很多制度也都是承袭前

  • 哥舒翰杀安思顺暗藏阴谋,狼子野心不逊于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哥舒翰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军毫无准备,叛军却在安禄山的指挥下长驱直入,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潼关之下。李隆基一开始派出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阻挡叛军,但不仅没有守住洛阳,还丢失关东重镇陕郡,被迫退守潼关。由于李隆基对外族将领的猜忌,他冤杀了主动放弃陕郡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改任哥舒翰为元帅,命其出关

  • 魅力中国行|甘肃省临洮县博物馆· 哥舒翰纪功碑详解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约704—756年),唐代武将,突厥族哥舒部人,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后兼任河西节度使,拜副丞相,被封为西平郡王。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哥舒翰以陇右节度使之职攻取吐蕃洪济城,大败吐蕃军于洮河流域,收复黄河九曲,“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立下郝郝战功,

  • 武则天从龙床上撞见了她亲姐姐,大怒:王皇后下场就是你的明天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王皇后

    一天,武则天在李治的龙床上撞见了她的姐姐武顺,武顺的头发乱糟糟的,本来红扑扑的脸色,此时已经是一片煞白。武则天对急着离开的姐姐说:如果不是顾念姊妹之情,王皇后的下场就是你的明天。武则天的生父武士彟有两个老婆,一个是相里氏,一个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杨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武顺,比姐姐武则天大一岁,但她的

  • 武则天出家当了尼姑,王皇后为争宠把她接回宫,却断了自己的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王皇后

    当年武则天进宫时,是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的,但是后宫中的美女才人太多了,得宠只是一时的事。武则天相貌美丽,举止温柔,但也有性情刚烈的一面。根据她自己回忆,当年刚进宫的时候,李世民有一匹马很难被人驯服,他问武则天该如何,武则天说:先用鞭打,后用棒击,还是不被驯服的话就用刀刺。李世民对她与众不同的性格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