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十大名将,为何没有苏定方?论实力和战功苏定方足以名列第二

唐朝十大名将,为何没有苏定方?论实力和战功苏定方足以名列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吴秀红 访问量:2390 更新时间:2024/1/25 0:27:52

唐朝十大名将,战功赫赫,前五人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后五人为大唐稳定平定患难有守土之功。

TOP、10 凉国公李愬

公元816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第二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死后赠太尉,谥号武。

TOP、9 南康王韦皋

公元763年,韦皋任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公元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次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公元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世称”韦南康“。

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死后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TOP、8 西平王李晟

李晟自幼善于骑射,十八岁时到河西从军,跟随节度使王忠嗣屡战吐蕃。后来,李晟被凤翔军节度使高升署任为列将,攻打反叛的叠州羌、连狂羌,因功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年,李晟因攻打党项有功,授特进、任太常寺卿。

后三败吐蕃、征伐反叛节度使田悦等,并收复长安,后又去抵御吐蕃;可惜后来因受奸臣诋毁,被迫交出军权;册封他为册封他为太尉、中书令。李晟去世时,唐德宗流涕不止,命百官到其府第吊唁,并追封他为太师,赠谥号忠武。

TOP、7 临淮王李光弼

李光弼时契丹族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后来归降了大唐,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反击突厥战争中暴卒,谥曰忠烈。所以李光弼也算将门之后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经由郭子仪推荐一同平定叛乱,并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TOP、6 汾阳王郭子仪

郭子仪只能说是一个传奇,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TOP、5 临洮郡公王忠嗣

王忠嗣于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

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又使吐谷浑降唐。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但晚年因唐玄宗好大喜功,加上奸相李林甫陷害,被贬为汉阳太守,后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五岁。

TOP、4 辽西郡公薛礼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TOP、3 英国公徐世绩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公元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勣”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靖而已。

TOP、2 陈国公侯君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

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TOP、1 卫国公李靖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唐朝第一军神,中华史上绝对能进前五的超级牛人。

被历史所黑的超级牛人,论实力和功绩绝对能排第二:苏定方

少年时代的苏定方便以骁勇善战和气魄惊人而闻名一时,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苏邕为州郡征讨叛贼,先登陷阵,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隋朝大业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

直到贞观初年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作为前锋率领两百名骑兵一马当先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唐灭亡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定方前后消灭了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史无前例地将大唐帝国版图向西开疆到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拓土至朝鲜半岛南部。

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苏定方先后迁任为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标签: 苏定方

更多文章

  • 明明苏定方功劳更大,为何名声远不如薛仁贵

    历史人物编辑:臧翁说史标签:苏定方

    明明苏定方功劳更大,为何名声远不如薛仁贵在唐朝,名将辈出,唐朝开国之初,有着李靖、侯君集、尉迟恭、契苾何力等人,到了李治年间,有了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不过薛仁贵和苏定方两个人之间却有很大的差别,苏定方在唐朝的功劳是能够和李靖相比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名声却远不如同时期的薛仁贵,虽然薛仁贵的功劳也

  • 不是苏定方李靖,此人才是唐朝第一大将,曾单骑退敌战功赫赫!

    历史人物编辑:望月寄伤思标签:苏定方

    在那个强盛且威震八方的年代,在唐朝这个盛世王朝,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起初硝烟四起,但是,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有名大将,例如秦叔宝,尉迟恭等,还有灭三国,为大唐开疆拓土,声震八方的苏定方,虽然大唐的疆域很宽广,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王朝涌现出的这一些些的杰出军事天才们

  • 吐蕃要与大唐和亲,唐太宗六难婚使,禄东赞能否完成任务?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禄东赞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的松赞干布,第二年,文成公主在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迎亲使禄东赞的陪同下前往吐蕃和亲。此事表面看起来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李世民在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是颇难为了迎亲使者一番的,而且当时想要迎娶文成公主的可不止吐蕃一国,但禄东赞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

  • 禄东赞:吐蕃权臣是如何养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禄东赞

    要说大唐帝国最大的对手是谁,不是高句丽,也不是东西突厥人,而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公元670年,大唐帝国疆域处于巅峰的时候,正是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在大非川之战打败大唐名将薛仁贵,彻底打破了唐朝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吐蕃与唐朝展开了长久的拉锯战,最后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时,百年争霸

  • 雄霸吐蕃50年,禄东赞家族为什么还是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禄东赞

    自古以来权臣这个职业都不好当,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只能在谋朝篡位的单向车道上狂奔到死,要么车毁人亡,要么登顶成功,绝对没有回头路可走。中国历史上有曹操、司马懿这样的成功典型;也有像宇文护、鳌拜这样的失败案例。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藏历史上一个权臣家族的失败教训,说起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 武则天没将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除了狄仁杰还有三个男人很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武承嗣

    武则天登基后,最高兴的就是武家的族人了,因为武则天想要让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只能是传位给姓武的,其中最高兴的就要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了,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不二人选!盼星星盼月亮,武承嗣终于盼到武则天自立,心情又是激动,有是忐忑,接下来就该撺掇人来向武则天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了!要立太子,最大的

  • 李光弼比郭子仪功劳还大,号称战功中兴第一,为啥结局没有他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太会做人,李光弼是个老实人。这就是两个人后来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时期,帮助大唐平定叛乱的将领当中,比较出众的就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这其中李光弼的功劳,甚至还比郭子仪要大。历史上对李光弼的赞誉,那是数不胜数的: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

  •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名扬后世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杰野钓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真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光弼57

  • 1200多年前的一场地道战李光弼直接让10万敌军大营神秘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留声时尚标签:李光弼

    1、墨子是地道战“祖宗”小时候看电影《地道战》,许多年过去了,主题歌仍回荡在耳边: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所谓“地道战”,就是依托地道打击敌人的作战方法。人们最熟悉的地道战,莫过于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河北一带的地道战了。在地形无险可守,中国贫穷落后

  •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他们两个人那是相当的出名了,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乱”之后,继续掌握兵权,统领兵马。直到后来85岁才离世,但是李光弼却在平叛后的第2年就郁闷而终,只活了57岁。为何会这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郭大人非常有政治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