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雄霸吐蕃50年,禄东赞家族为什么还是功败垂成?

雄霸吐蕃50年,禄东赞家族为什么还是功败垂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家伦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1/18 20:08:45

自古以来权臣这个职业都不好当,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只能在谋朝篡位的单向车道上狂奔到死,要么车毁人亡,要么登顶成功,绝对没有回头路可走。

中国历史上有曹操司马懿这样的成功典型;也有像宇文护鳌拜这样的失败案例。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藏历史上一个权臣家族的失败教训,说起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他就是大唐人民的老朋友禄东赞

吐蕃历史224年,他们家只手遮天的时代占了五十多年,七十年间一直垄断丞相的职位,以至于这个家族覆灭之后,吐蕃人居然长达七年的时间都不敢设置大相。史称大相空窗期。这个家族的恐怖由此可见一般,这么多的时间,这好的牌面怎么就输了呢?

五十年时间按照古代的人均寿命来说那是两代人了,对于权臣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们需要时间来改变人们对过去王朝的记忆。可夜长梦多这么长时间得面对多少明枪暗箭衣带诏,一个不小心就翻车了。

你看人家曹操和司马懿是在掌权之后,面临多少次反扑,最后人家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消耗前朝的影响力,水到渠成。

葛尔家族有这么长的时间他为什么就没有搞成,是因为缺乏人手吗?这还真不是他们家个个都是人才,龙精虎猛的。人家司马懿有两个好儿子就能够把篡位大业给敲定了,禄东赞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这五个儿子个个都是为了家族事业呕心沥血,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牙齿印。

那他们家到底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权臣的由来

葛尔家族之所以能够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吐蕃还是个年轻的王朝,是青藏高原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政权,这个新生的政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权力制衡,也不像大唐那样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进化出三省六部制度。

相本来是部族社会是类似于管家的职务,随着部族进化成为国家,他也就变成了所谓的宰相。后来的皇帝怕这个位置权力太大了,然后就搞出什么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度。总之就是一步步地分割宰相的权力。

年轻的王朝哪里懂得了这些,就算他懂他也不会就这么做,正所谓利不百不变法,没有经历过切身之痛去改变制度,是不会得到人们的支持的,这是葛尔家族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

否则的话就算禄东赞有再大的能力,放在大唐的制度体系里头,他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权臣。

内外兼修的第一家族

禄东赞死了之后,权力落到他的五个儿子手里,大儿子赞悉若就是个宰相之才,代表家族坐镇中央;二儿子论钦陵吐蕃军神未尝一败;老三赞婆;老四悉多于;老五赞刃。

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这五个兄弟齐心协力,硬生生把大唐王朝从巅峰打到谷底。他们活着的时候大唐王朝被摁在地上掐着脖子硬是喘不过气来。生子当如禄东赞啊。

有着五个儿子的存在内政军事完全落到他们家手里。老大坐镇首都压制王室和国内反对派,为弟弟们在外征战提供政治和后勤的安全保障。兄弟们在外面开疆拓土,反过来加强老大在国内的政治威望,这是个正循环。

家族内耗,核心人物缺失

如此坚固的堡垒只可能从内部攻破。这个第一家族同样也不能够免除。对手知道这个家族真正的命门所在,在那个已经跟傀儡差不多的吐蕃王族挑拨之下,家族里头一个叫做芒辗的家伙主动挑起了火并。

这次事件其实对于这个家族来说造成的伤害并不算大,因为他们家族四个兄弟手握重兵,一直都在边疆。枪杆子还是牢牢地握在他们家族的手里。唯一的损失就是老大赞悉若死了。

可这恰恰是最致命的损失,因为老大是五个兄弟里头唯一个精通内政权谋的。虽然他打仗的本事可能不如弟弟们,可他是五个兄弟里头最不可或缺的。哪怕老二论钦陵死了,都不至于影响大局。

可是老大已死,他们在朝廷里头就没有震得住场子的人物。自古以来都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军事家永远都玩不过政治家,在朝廷里头没人的将军往往都会死得很惨的。

老大一死家族在战场上获得的胜利,它就不能够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因为你朝廷没人,再大的功劳也会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对方掌控中枢却能培养自己的影响力,毕竟中枢掌握话语权,掌握不了中枢就没有话语权,行也不行。

政治失措,摇摆不定

就在这个时候,大军事家论钦陵就犯了第一个政治错误,听到大哥死去的消息他二话没说直接带领军队杀回首都,把罪魁祸首辗芒干掉。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撺掇芒辗,干脆来一次无差别的屠杀,把首都贵族都清洗了一遍。

这种举动可就太掉分了,因为这样就相当于把原先那些对他们家族有好感的中立派全都推到了王室的那边去,毕竟谁都不敢跟着一个不分对错不分、敌友乱杀一通的老板,谁知道自己哪天稀里糊涂的就被他给干掉了。

这一下子王室的势力就开始出现暴涨,而且当时王族那边还出了一个政治高手,太后没庐。迅速就把这些马仔收入门下,然后又把大相的位置给了论钦陵来安抚他。我就不明白了,他都杀那么多人了,为什么就不把最有嫌疑的王室也给清洗一遍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他把他们家大相的世袭职位给拿回来了。可实际上都是假象,因为他最擅长军事也更喜欢军事,所以长时间以来他一直都在边疆牢牢地握紧枪杆子,这样一来他就不能够分身二用,这个所谓的大相根本就发挥不了他应有的权力。

随着老大被杀死他们家内外兼修的绝世武功就被破掉了,这就给了对手在大后方从容布局的空间,你在前面就算打一百场胜仗有什么用啊。是非功过还不是后方一张嘴说了算。

果然不久之后一个杀局就落到老五赞刃头上。据说是老五面见赞普的时候,赞普的手指被水果刀划伤了,然后大家说老五想过一把荆轲的瘾意图刺杀赞普,最后被乱刀砍死,这明摆着就是对方要撕破脸。

按理说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马上把军队开回首都清君侧,亲自到首都去坐镇局面实行军管。什么国家大局什么边疆局势,哪里还能管得了这么多?可他没有,他选择了忍。

他是觉得只要军队在自己的手里那帮人就翻不了天。可是吐蕃的军队都是贵族兵等到人家要动手的时候他手上的军队马上就做鸟兽散。

这就是为什么军事家永远玩不过政治家的原因,因为人家玩弄的就是人心,高维打低维。把你的军心给瓦解掉,你就算是军神也没有用。

如此强大的一个家族,居然毁在一个军神手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标签: 禄东赞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没将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除了狄仁杰还有三个男人很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武承嗣

    武则天登基后,最高兴的就是武家的族人了,因为武则天想要让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只能是传位给姓武的,其中最高兴的就要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了,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不二人选!盼星星盼月亮,武承嗣终于盼到武则天自立,心情又是激动,有是忐忑,接下来就该撺掇人来向武则天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了!要立太子,最大的

  • 李光弼比郭子仪功劳还大,号称战功中兴第一,为啥结局没有他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太会做人,李光弼是个老实人。这就是两个人后来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时期,帮助大唐平定叛乱的将领当中,比较出众的就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这其中李光弼的功劳,甚至还比郭子仪要大。历史上对李光弼的赞誉,那是数不胜数的: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

  •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名扬后世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杰野钓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真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光弼57

  • 1200多年前的一场地道战李光弼直接让10万敌军大营神秘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留声时尚标签:李光弼

    1、墨子是地道战“祖宗”小时候看电影《地道战》,许多年过去了,主题歌仍回荡在耳边: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所谓“地道战”,就是依托地道打击敌人的作战方法。人们最熟悉的地道战,莫过于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河北一带的地道战了。在地形无险可守,中国贫穷落后

  •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他们两个人那是相当的出名了,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乱”之后,继续掌握兵权,统领兵马。直到后来85岁才离世,但是李光弼却在平叛后的第2年就郁闷而终,只活了57岁。为何会这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郭大人非常有政治智

  • 古人有“美人计”,而李光弼用“美马计”,收获叛军一千多匹良马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李光弼

    公元756年的一天,唐朝名将李光弼的手下兴高采烈地来报:“这美马计绝了!一下子就把叛军的一千多匹良马收为己用。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呀”!李光弼一听,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他哈哈大笑道:“看你史思明还敢不敢那么嚣张,再把良马牵出来洗澡,这次拿什么和我对战!”原来,自“安史之乱”以来,史思明凭借从塞北带

  • 郭子仪和李光弼谁功劳大?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同是大唐的名将,据史书记载,李光弼本是契丹人,父亲是契丹族的酋长,在归顺唐朝不久后,李光弼的父亲便战死于沙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身为烈士后代的李光弼从军之后,便得到了大唐名将王忠嗣的器重。王忠嗣经常对别人说:“光弼必居我位。”,意思是说李光弼以后一定能坐上我的位置。而郭子仪则是

  • 李光弼河阳攻坚战,一把短刀击退百万雄兵,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李光弼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优秀军事将领。例如谦虚内敛的军事鼻祖孙武、以及拥有儒家风范的名将周瑜、睿智多谋的兵家奇才诸葛亮等等。但是古往今来这些军事名家们都各有特点,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同时拥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非比常人的智慧和远见。例如接下来我们即将描述的一位将军一

  • 大将李光弼只用了一招便令安史叛军千余马匹归降

    历史人物编辑:车魅力标签:李光弼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朝廷以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征讨史思明。乾元二年(759年)的某一天,镇守河阳的李光弼率领几个卫士,出了南城门,到黄河岸边观察敌情。连日来,唐军士兵夜间议论纷纷,说对岸的史思明有无数膘肥体壮的战马,叛军士兵每天都

  • 拳打郭子仪,脚踢李光弼,叛军第一悍将安守忠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李光弼

    安史之乱之乱之所以这么难打,除了大唐在唐玄宗后期国力衰弱,中央军队实力减弱,禁军常年不习兵战之外,对面的安史叛军也是名将如云,在统帅级别的任务上,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常年和契丹和奚人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手下也有众多百战之将。李泌就曾经对安禄山手下的并将做出一个评价,《资治通鉴》记载““贼之骁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