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是苏定方李靖,此人才是唐朝第一大将,曾单骑退敌战功赫赫!

不是苏定方李靖,此人才是唐朝第一大将,曾单骑退敌战功赫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望月寄伤思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1/22 3:01:11

在那个强盛且威震八方的年代,在唐朝这个盛世王朝,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起初硝烟四起,但是,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有名大将,例如秦叔宝,尉迟恭等,还有灭三国,为大唐开疆拓土,声震八方的苏定方,虽然大唐的疆域很宽广,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王朝涌现出的这一些些的杰出军事天才们,才使得盛世大唐,成为那个时代的最佳代表。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在众多大将中,有人说如果要算大唐第一个有名的大将,一定是李靖,因为李靖不只是攻略强悍,而且能诗能文,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

原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但从散见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卫公兵法》,犹能管中窥豹,有关李靖的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都有所记载。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说了那么多,其实唐朝最重要的大将应该是他,也是在他的带领下是唐朝最危难的时候平定国家动乱,收复东、西两都,击退吐蕃、回纥入侵,收复丢失的长安,后在回纥、吐蕃再次入侵唐王朝时,并单骑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再次在最危难的时候未定唐朝,使唐朝免去安史之乱后的次次大的浩劫。

他历经盛唐七代朝廷,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为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的郭子仪

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有一次在回纥军背后袭击之下,大败叛军。收复东都洛阳。并使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此后,郭子仪又返回洛阳,经营北讨安庆绪之事。

标签: 苏定方

更多文章

  • 吐蕃要与大唐和亲,唐太宗六难婚使,禄东赞能否完成任务?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禄东赞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的松赞干布,第二年,文成公主在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迎亲使禄东赞的陪同下前往吐蕃和亲。此事表面看起来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李世民在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是颇难为了迎亲使者一番的,而且当时想要迎娶文成公主的可不止吐蕃一国,但禄东赞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

  • 禄东赞:吐蕃权臣是如何养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禄东赞

    要说大唐帝国最大的对手是谁,不是高句丽,也不是东西突厥人,而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公元670年,大唐帝国疆域处于巅峰的时候,正是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在大非川之战打败大唐名将薛仁贵,彻底打破了唐朝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吐蕃与唐朝展开了长久的拉锯战,最后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时,百年争霸

  • 雄霸吐蕃50年,禄东赞家族为什么还是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禄东赞

    自古以来权臣这个职业都不好当,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只能在谋朝篡位的单向车道上狂奔到死,要么车毁人亡,要么登顶成功,绝对没有回头路可走。中国历史上有曹操、司马懿这样的成功典型;也有像宇文护、鳌拜这样的失败案例。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藏历史上一个权臣家族的失败教训,说起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 武则天没将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除了狄仁杰还有三个男人很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武承嗣

    武则天登基后,最高兴的就是武家的族人了,因为武则天想要让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只能是传位给姓武的,其中最高兴的就要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了,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不二人选!盼星星盼月亮,武承嗣终于盼到武则天自立,心情又是激动,有是忐忑,接下来就该撺掇人来向武则天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了!要立太子,最大的

  • 李光弼比郭子仪功劳还大,号称战功中兴第一,为啥结局没有他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太会做人,李光弼是个老实人。这就是两个人后来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时期,帮助大唐平定叛乱的将领当中,比较出众的就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这其中李光弼的功劳,甚至还比郭子仪要大。历史上对李光弼的赞誉,那是数不胜数的: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

  •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名扬后世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杰野钓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真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光弼57

  • 1200多年前的一场地道战李光弼直接让10万敌军大营神秘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留声时尚标签:李光弼

    1、墨子是地道战“祖宗”小时候看电影《地道战》,许多年过去了,主题歌仍回荡在耳边: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所谓“地道战”,就是依托地道打击敌人的作战方法。人们最熟悉的地道战,莫过于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河北一带的地道战了。在地形无险可守,中国贫穷落后

  •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李光弼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兴大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他们两个人那是相当的出名了,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大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乱”之后,继续掌握兵权,统领兵马。直到后来85岁才离世,但是李光弼却在平叛后的第2年就郁闷而终,只活了57岁。为何会这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郭大人非常有政治智

  • 古人有“美人计”,而李光弼用“美马计”,收获叛军一千多匹良马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李光弼

    公元756年的一天,唐朝名将李光弼的手下兴高采烈地来报:“这美马计绝了!一下子就把叛军的一千多匹良马收为己用。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呀”!李光弼一听,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他哈哈大笑道:“看你史思明还敢不敢那么嚣张,再把良马牵出来洗澡,这次拿什么和我对战!”原来,自“安史之乱”以来,史思明凭借从塞北带

  • 郭子仪和李光弼谁功劳大?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同是大唐的名将,据史书记载,李光弼本是契丹人,父亲是契丹族的酋长,在归顺唐朝不久后,李光弼的父亲便战死于沙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身为烈士后代的李光弼从军之后,便得到了大唐名将王忠嗣的器重。王忠嗣经常对别人说:“光弼必居我位。”,意思是说李光弼以后一定能坐上我的位置。而郭子仪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