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弼河阳攻坚战,一把短刀击退百万雄兵,他是如何做到的?

李光弼河阳攻坚战,一把短刀击退百万雄兵,他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文治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4/1/17 18:44:17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优秀军事将领。例如谦虚内敛的军事鼻祖孙武、以及拥有儒家风范的名将周瑜、睿智多谋的兵家奇才诸葛亮等等。但是古往今来这些军事名家们都各有特点,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同时拥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非比常人的智慧和远见。例如接下来我们即将描述的一位将军一样,凭借标新立异的军事才能屡破强敌,保家卫国最终赢得青史留名!

他就是被历史上称之为“与郭子仪齐名的”中唐名将李光弼,是平定安禄山“安史之乱”的主要战将之一。史书记载李光弼此人内敛、谨慎颇具大将之风,在《新唐书·李光弼传》中记载,李光弼此人虽然名气稍逊与同时代的郭子仪,但是军事才能远在郭子仪之上。李光弼此人领兵征战多出奇计,以少胜多,尤其是他著名的“河阳之战”更是被美国的著名的西点军校奉为中国极少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公元759年,唐肃宗由于个别原因罢免了功高震主的郭子仪兵权,委任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并总督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临危受命的的李光弼立刻率军感到洛阳,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深思熟虑之后,李光弼却命令大家撤出无险可守的洛阳,移师河阳凭借天然的山川地势阻击史思明的数十万大军。

由于史思明率领的军队多为北方游牧民族,胡人骑兵彪悍的作战风格让李光弼甚为头疼,如何能够想出一条奇思妙计挫败敌人的骑兵的。一日闲来无事的李光弼和众将领来到黄河边巡视战地工事,无意中看到河对岸敌军有众多的战马饮水,李光弼顿时心生妙计,于是李光弼吩咐麾下诸将,立刻从军中挑选风姿优美的母马500匹,并将它们的小马驹留在营中。第二日等到史思明士兵在将战马放到黄河南岸饮水的时候,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五百母马放出,母马思驹心切不断的仰天嘶鸣并朝自己的军营跑,这样一来,史思明的公战马均纷纷随着母马跑到了李光弼的军营,就这样李光弼兵不血刃的夺得了上千西凉战马。

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还表现在他能够准确分析敌将,料敌先知防患未然。敌将史思明得知战马被偷之后恼羞成怒,立刻下令攻打河阳城,不料却被早有防备的李光弼以火攻打败,史思明盲目出战损失了数百战船和上万士兵。最后接受了手下谋士建议袭取李光弼的粮道,让李光弼带领的唐军困守河阳孤城。然而此时的李光弼早已识破史思明诡计,于是安排一支奇兵埋伏在野水渡,并交代守将雍希颢说,今夜必有敌将来降,你只需将他们带回城中见我即可,雍希颢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自言自语道:有敌将来降,将军莫非是喝多了吧!但奈何军命难为,也只好遵命从事了。

酒过三巡、夜已过半,没成想敌军将领李日越果然带领500骑兵前来相投,担心敌军诈降的雍希颢将军正要起兵抗击,忽然想起了李光弼和他说过有敌将来投便可引荐的话,于是便将李日越带到了李光弼面前。从李日越哪里得知,他本是受史思明军令前来擒拿李光弼,只是临行前史思明告诉他如果抓不到李光弼就要杀他全家,自知不是李光弼对手的李日越权衡利弊之后只好投降,至此雍希颢不得不佩服李光弼的料敌先知之能。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史思明感到离奇的愤怒,他没有想到李光弼会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自己,于是恼羞成怒的史思明决定率领自己的主力同李光弼决战,大举进攻河阳城。面对史思明数十万大军近乎疯狂的攻城,属下将军都劝李光弼弃城突围。然而此时的,李光弼却不慌不忙的将一把尺寸的短刀放入自己的靴内,众将不解问是何意?李光弼整了整衣袖之后说道:“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意思就是我宁愿壮烈战死,也绝不受辱于敌酋。麾下诸将及三军将士闻言无不痛哭流涕备受鼓舞,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疯狂的杀向敌人。战争结果居然打败史思明,李光弼率领的部队斩敌数万,俘虏上千的辉煌战绩,不但保存了河阳这个战略要地,而且为以后的大唐中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李光弼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深受后代兵家学者的大力追捧,当然在李光弼的一生之中堪称经典的战例还有很多。例如我们抗战时期著名的地道战,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用过了。李光弼被公认为是中唐时期最出列拔萃的军事统帅,被后世史学家誉为:名副其实的唐代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之人!

标签: 李光弼

更多文章

  • 大将李光弼只用了一招便令安史叛军千余马匹归降

    历史人物编辑:车魅力标签:李光弼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朝廷以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征讨史思明。乾元二年(759年)的某一天,镇守河阳的李光弼率领几个卫士,出了南城门,到黄河岸边观察敌情。连日来,唐军士兵夜间议论纷纷,说对岸的史思明有无数膘肥体壮的战马,叛军士兵每天都

  • 拳打郭子仪,脚踢李光弼,叛军第一悍将安守忠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李光弼

    安史之乱之乱之所以这么难打,除了大唐在唐玄宗后期国力衰弱,中央军队实力减弱,禁军常年不习兵战之外,对面的安史叛军也是名将如云,在统帅级别的任务上,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常年和契丹和奚人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手下也有众多百战之将。李泌就曾经对安禄山手下的并将做出一个评价,《资治通鉴》记载““贼之骁将,不

  • 他是大唐中期第一战神,专治周边各种不服,连李光弼都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李光弼

    提起大唐中后期的战神,大家脑海里浮现出来的肯定是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李光弼,一个是郭子仪,因为他们两个如擎天玉柱一般撑起了快要坍塌的大唐江山,挽危楼于既倒,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更加勇猛,如果当时他还活着,那么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他才是大唐中期的第一战神。这位战神的名字叫王忠嗣,他父亲王海宾战死于武阶之

  • 契丹后代李光弼,为何一心效力唐王朝,积极带兵对抗安禄山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的上司王忠嗣曾经这样评价李光弼:“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而这里所说的李光弼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将领,一位相当出色的军事家,在军事上的成就极为突出,在朝堂中也是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人自小就为人沉稳,格外擅长骑马射箭,又喜爱读书,可谓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少年时期就进入军队之中成为一位军人,凭借着本

  • 李光弼安排一个计策,部下都大惑不解,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李光弼

    唐末“安史之乱”期间,唐军与叛军两方主将之间曾发生过一次令人称奇的较量:唐军主将李光弼面对敌人的进逼,作出一系列让手下大惑不解的安排,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叛军主将史思明手下两员大将竟然主动归降。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当时,史思明得到可靠情报,李光弼手下运送粮食的队伍一定会经过野水渡这个

  • 看李光弼如何带领军队抵御敌军,赢得太原之战,扭转局势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光弼

    吕温曾这样评价李光弼:许叔冀之保灵昌,李光弼之全河阳,李晟之收复京邑,皆以兵少将一,而建大功。收复河阳地区是李光弼一生中极为亮眼的功绩,但在我看来,在太原中的表现,李光弼更是格外出色,远非一般将领能够相比。众所周知,在唐玄宗统治末期,曾经爆发一次严重大危机,那就是安史之乱。幸好在这次混乱的爆发过程中

  • 话聊唐史:李光弼病逝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李光弼

    话聊唐史:李光弼病逝的影响前言我们常常感叹,历史书居然能够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历史书也太单薄,承载历史,却承载不了一个人的丰功伟绩。▲邙山之战起因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帅,执掌关东军政:公元761年,经历过邙山之战以后,李光弼改任,并且全权掌管河南、江淮地区的军政。▲江淮地区结果唐延解除河南副元

  • 皇帝无尽的猜疑,让李光弼拥兵自保,郭李齐名,忠臣却报国无门

    历史人物编辑:南极狼人标签:李光弼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也造就了三位中唐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因为仆固怀恩后来也叛唐自立,所以后世对他都极尽贬低,只有郭李二人最受推崇,在治军上郭子仪为帅宽仁,对属下的过错睁一眼闭一只眼,而李光弼则是军纪严明,任何人违反军规必定处罚,正是因为性格原因,两人的晚景大相径庭,郭子仪七子八婿,深受代宗德

  • 我心目中比李靖、李光弼还厉害的三大大唐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光弼

    唐朝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王朝,不管是政治文化还是军事,都是历朝历代的佼佼者!就从军事而言,从初唐到晚唐涌现出了非常多名将!这些名将保家卫国,建立了不世之功勋。很多人都能说出几个!比如李靖、李勣、薛仁贵、李光弼、郭子仪等人。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将!然而,今天我例举出三位名将中不为人知的帅才,我觉得他们才

  • 唐朝名将李光弼,为何能够多次挫败敌军,终平定此次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青竹标签:李光弼

    张唐英曾有言:“光弼平安史,有大功于社稷,古之名将无以加之。然非纯臣也。”如这句话所说,这李光弼绝对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将领,他对于国家的付出那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在与敌军交战的过程之中,李光弼多次获得胜利,这也导致叛贼接连退却,史思明不愿如此,因此便集结军队全力以赴攻打汴州。而那时的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