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过没有杀蒙哥大汗

杨过没有杀蒙哥大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4/1/4 8:08:31

看过金庸著名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朋友都知道,神雕大侠杨过在帮郭靖守襄阳城的时候,同蒙古大汗蒙哥阵前交锋,并用飞石将蒙哥击毙。

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可谓绘声绘色:“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断骨折,倒撞下马,登时毙命。”

金庸先生博古通今,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风范,也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应该说,金庸把这个故事的背景放在了襄阳城下,这是一种虚构,事实上蒙哥是死于四川钓鱼城下。

不过,“蒙哥被飞石击毙”这个情节,金庸先生倒是有原型依据的。

自从南宋末年以来,在各种史书中,就流传着“蒙哥攻钓鱼城被宋军炮石击伤而死”、“蒙哥攻钓鱼城被宋军箭矢射中而亡”、“蒙哥攻钓鱼城被宋军炮风所伤,不治而死”等等说法。

无论打死蒙哥的是何种武器,总之共同的事实就是,蒙哥是在攻钓鱼城的时候被宋军打死的。

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已经成了网络上流传甚广、似乎确凿无疑的定论了。

然而,蒙哥真的是被宋军打死的吗?笔者在考察了众多史料之后,认为这种说法是十分存疑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信的。

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蒙哥是病逝的说法显然可靠性更强。

当有了争议,我们通常都采取孤证不取的原则,即要证明一个历史事件确实发生过,至少需要有两种以上的史料共同加以佐证。

那么,现在能证明蒙哥是被宋军打死的史料有哪些呢?笔者特地查了一下,发现目前主要提及的有这么几种:

第一个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蜀捷》诗。这首诗是诗人为庆祝钓鱼城之战胜利而写的,诗中有“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入槛车时”一句。

“挞览”就是指辽代名将萧挞览,他在1004年的宋辽澶州之战中被宋军的床弩射中而死。

而“鬼章”则是指北宋晚期唃厮罗名将青宜结鬼章,他被宋军俘获后关在囚车里运到开封“献俘阙下”。

有人总结说,诗人这里的“挞览”、“鬼章”就是代指蒙哥汗。

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挞览”还是“鬼章”,都只是前线的将领,而非君主,这种代指说实在过于牵强,无法作为过硬的证据。

第二个是明万历年间所修的《合州志》中有记载蒙哥被宋军打死的内容。

然而笔者翻越《万历合州志》,却发现内容自相矛盾。在无名氏所作的《钓鱼山记》当中,说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

而在同一本《合州志》的《祀名宦王坚》(王坚即钓鱼城守将)中,却又说蒙哥“惊悸而死”。

同一本书中出现如此矛盾的记载,很难令人信服。

第三个是清代邵远平编撰的《续弘简录元史类编》中有蒙哥被宋军箭矢所伤而死的记载。

但笔者查阅了《续弘简录元史类编》的《世纪四》,文中明确记载“夏六月,帝不豫(生病),……癸亥帝崩于钓鱼山”。

只是在这后面加了一句含糊其辞的话——“或云为飞矢所中”。以此来作为论据,恐怕难有说服力。

第四个是《海屯行纪》中记载了蒙哥“坐船被凿,沉水溺毙”。但是笔者查阅了《海屯行纪》,发现此书根本没有任何记载蒙哥死因的内容。

也难怪,此书记载的是1255-1257年间的事,而蒙哥是1259年去世的,时间根本对不上。

第五个是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中记载蒙哥“最后攻夺Caaju(合州),膝盖骨中箭而死”。

然而笔者翻阅了《东方见闻录》,里面明明提到的是成吉思汗“在围攻一个叫泰津的城堡时,膝部受了箭伤,并且因伤势过重而死去。”压根没提到蒙哥的膝盖中了一箭。综上所述,笔者尚未发现任何一种网络流传的史料能够明确、有力地证明蒙哥是被宋军打死的,甚至连死法都千奇百怪,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的则干脆就没有提到过蒙哥之死的问题,纯属某些人懒得翻原文,人云亦云,互相抄袭。从历史学的角度说,所谓“蒙哥是被宋军打死的”说法,显然论据严重不足。

下面笔者再来引用另一些史料对蒙哥之死的记载。

第一个是明朝修撰的《元史》。众所周知,《元史》由于成书时间太短,史官们基本上就是照着《元实录》抄写。《元实录》是元朝官方档案,可谓第一手原始资料,可信度很高。

《元史》的《宪宗本纪》(蒙哥庙号“宪宗”)记载:“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明确说明了,蒙哥在六月份已经生病,到了七月间终于病逝。并无所谓“被宋军打死”的记载。

第二个是清末到民国年间柯劭忞编撰的《新元史》。

《新元史》是在明修《元史》的基础上加以斟酌损益,重加编撰的一部史学著作,被民国政府列入“二十五史”的行列,有很高的的史学价值。

《新元史》的《本纪第六》中记载:“是月,德臣感疾卒。帝不豫。 秋七月,留兵三千围合州,余众悉攻重庆。癸亥,帝崩于的鱼山,年五十有二。”和《元史》的记载完全一致。

第三个是清代史学家毕沅所编撰的《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充分展现了乾嘉学派精于考证的长处,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因此史学价值较高。在此书的卷一百七十五中记载了一个重要的内容。

书中说:“前锋将汪德臣,选兵夜登外城,坚率兵逆战。迟明,德臣单骑大呼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既,几为飞石所中,因得疾卒。”

从此处可以看出所谓“飞石击杀蒙哥”说法的最初来源——差点被宋军飞石击中的不是蒙哥,而是前去钓鱼城劝降的蒙古军前锋将领汪德臣,而且他也没被打中。第四个是伊尔汗国的史官拉施特所著的《史集》。

《史集》由于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的官方史学著作,其中引用了大量关于蒙古早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学价值极高。

在《史集》的第二卷中,拉施特详细记载了蒙哥去世的过程:“当蒙哥汗正在围攻上述城堡(即钓鱼城,笔者注)时,随着夏天的到来和炎热的加剧,由于那个地区的气候恶劣,他得起赤痢来了,在蒙古军中也出现了霍乱,他们中间死了很多人。世界的君主(指蒙哥,笔者注)用酒来对付霍乱,并坚持饮酒。但突然,他的健康状况恶化,病已到了危机之时,于是在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5年1月的牛年,他在那座不祥的城堡下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

第五个是法国著名史学家格鲁塞所著的《草原帝国》。该书是游牧民族历史的权威文献,也是全世界经典的历史学著作,是了解蒙古帝国历史的必读书。

在此书的第二编第六章第十一节中记载:“在围合州时,蒙哥染上痢疾,于1259年8月11日(即中国史书中记载的七月癸亥日)在该城附近病故。”关于蒙哥死于痢疾的说法,和拉施特的《史集》的记载完全一致。

第六个是法国著名史学家多桑撰写的《蒙古史》(即《多桑蒙古史》)。此书用法文撰写的一部蒙古史,参用了大量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史料,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活动史实作了详细叙述,在中外学界享有盛名。

此书的第二卷第七章记载:“6月,蒙哥屡攻合州不克……而军中痢疾盛行,蒙哥亦得疾。……越十二日,蒙哥死于合州城外十里之钓鱼山。”

该书明确表示蒙哥是病逝于军中。

通过以上较为权威的中外史书关于蒙哥之死的记载以及彼此之间内容的相互印证,基本可以判定,关于蒙哥病逝于钓鱼城下的记载是可信的。

在公元1259年的夏天,在围攻钓鱼城的战事中,由于天气炎热,蒙古军爆发了痢疾(实际上可能是霍乱,因为霍乱的重要症状正是频繁地拉肚子),蒙哥汗也染上了这种疾病。嗜酒如命的蒙古大汗在病中依然天天喝酒,导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也正因为病逝说确实具有大量权威史书作为论据,所以著名元史权威韩儒林所著的《元朝史》、著名古代史权威朱绍侯主编的经典古代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范文澜、蔡美彪所著的经典《中国通史》以及西方汉学权威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都选取了“蒙哥病逝军中”的说法。

不可否认的是,宋军在钓鱼城顽强的打退了蒙古大军一次又一次冲锋,取得钓鱼城保卫战的胜利。

蒙哥大汗确实不是死于杨过或者某个宋军之手。

标签: 蒙哥

更多文章

  • 重庆合川钓鱼城:以天下为饵,钓蒙哥大汗

    历史人物编辑:大文旅标签:蒙哥

    前不久去了重庆合川钓鱼城。景区人不多,但同行的教授坚持要来,说这是改变了亚欧大陆历史进程的地方,一定要来看看。北宋以武开国,重文轻武,武功很一般。南宋后来直接就亡了,蒙古帝国太强了,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南宋的武功,蒙哥大汗就是在钓鱼城去世的,后面上位的才是忽必烈……但在这里抗击蒙古的将领知名度却不高

  • 海都是元武宗打败的?元史都不敢这么写,来扒扒海山称帝前的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元武宗

    海都劲敌对垒,屡次摧海都锋芒,尽管中间几次濒临险境,由于他披坚陷阵,最后依旧威震遐荒,可谓是天潢杰出、天授雄武(魏源《元史新编》)。现代也有很多人认为,武宗以武立国,多次击败海都,致使海都在被追击中伤重不治身亡,武宗也因为打败海都的功劳最后当了皇帝。看到这样的言论,猴格表示有话要说,即便《元史武宗本

  • 元武宗是怎么死的 据说是身体被掏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全名孛儿只斤海山,公元1281--1311年,他是继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之后,元朝的第三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去世的时候,由于他所封的皇太子先于他去世,而且去世之前也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于是朝中就出现了争夺帝位的场面。依照旧制,暂由中宫皇后卜鲁罕皇后摄政,皇后一心想要拥立铁穆儿的堂弟

  • 武仁授受:从亲妈偏心到弟弟识时务,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元武宗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室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多数时候都不过是表面文章,一旦涉及到最高权力之争,父子、兄弟之间的温情就瞬间被撕裂,有的会拼尽全力斗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有的则识时务的暂退一步,用妥协退让换取未来。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就是后者,当他面临亲哥哥海山重兵南下的危急时刻,就很识时务的把皇位拱手

  • 阔别列之战:元武宗初战海都汗,先胜后败,照样吹武德盖世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元武宗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四年(1300)八月,元武宗、即时为皇侄的诸王海山,和窝阔台汗国最威武的兀鲁斯汗海都,在阔别列之地进行一场激战。阔别列之战,是海都汗抗元战争最后一个阶段中的初战,也是诸王海山人生中的第一战。这一年,身为薛禅皇帝忽必烈曾孙子的海山才20岁,正是朝气蓬勃如太阳初升的年纪,而身为忽必烈汗堂

  • 大德之变,元仁宗胜利后的艰难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元仁宗

    【本文有6880字,嫌长勿入。】且说铁穆耳继位后,对大哥又恩宠又防范,晋王府的内史改由铁穆耳亲自任命的,以达到对甘麻拉监督牵制。在物质上呢,铁穆耳对大哥还是很慷慨的,当然,他对诸王都很慷慨,每年赏赐诸王的金额是忽必烈时期的三四倍。大德六年【1302】正月,晋王甘麻拉薨,年四十岁,【甘麻拉有三个儿子,

  • 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被杀,结局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元英宗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在我国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帝王庙中,一直都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归入元朝的范畴。也因此,在这样的归类中,元朝可以说有了从元太祖到元顺帝共计15位皇帝。其中,给蒙古带来辉煌时代的两个皇帝,分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

  • 历史上的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酣睡中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研经讲史标签:元英宗

    封建时代,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都伴随着鲜血与牺牲。就算是统治者想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都可能会受到重重阻碍,进展缓慢。毕竟“蛋糕不是那么好动的”,如果你要动既得利益者的核心权益,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利益交换,只一味强硬地推进,可能还会迎来杀生之祸。改革向来适合徐徐图之,如果步子迈得太大,或

  • 明英宗过得憋屈,元英宗也好不到哪去,结局更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元英宗

    在明朝,皇帝似乎个个奇葩,经历也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明英宗并不是亡国之君,却做了敌国的阶下囚。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绝无仅有的。更奇葩的是,明英宗在鞑靼餐风露宿,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竟然奇迹般地返回明朝,还推翻了弟弟景泰帝的统治,再次复辟成功。这段经历并不励志,只能说是逆境之中的求生本能,明英宗也

  • 16位贵族集体弑君,南坡之变中,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悲惨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元英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也是,没有长久的历史历程就没有如今丰富精深的文化魅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曾经借用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成吉思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在毛爷爷的词中不是想贬低历史上的各位英雄圣君,而是想说过去的人是很好,但时代与时俱进,能够创造历史的就是我们,当代的年轻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