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笑死,学生答莎翁代表作,把老师看懵了:罗密欧和忽必烈?

笑死,学生答莎翁代表作,把老师看懵了:罗密欧和忽必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起说走就走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1/20 17:51:02

“记忆”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有的学生能轻轻松松背会《出师表》《琵琶行》《阿房宫赋》这样篇幅较长的文言文,默写也不会怎么出错,而很多学生背一首短诗或者一些小知识点背了好久都背不下来,似乎那些东西在跟他们较劲一样,但是他们平时却是能说会道,或者心灵手巧,或者善解人意的等等,这就很奇怪。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什么?学生的答案把老师逗笑了

老师们在检查背诵默写或者阅卷时会听到或者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答案,这些答案有时候错得实在让老师莫名其妙。

一学生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背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句时,把“鸡鸣桑树颠”背成了“鸡鸣鸟升天”,难道他是这样想的:狗在巷子深处乱叫,公鸡母鸡听了很是害怕,然后大叫着到处乱窜乱飞,飞着飞着就跟着鸟飞到天上去了?这“鸟”出现得真是不合时宜。

辛弃疾的词作《破阵子》就那么几句,应该是很好背的,但一个数理化还不错的学生把“马作的卢飞快”背成了“马坐着的卢飞快”,全班都笑疯了。读音上一字之差,就完全成了另一个风格。“的卢”是一种良马名,这马性子很烈,奔跑速度很快,《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坐骑就是的卢马。这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

默写写错字很平常,比如,很多学生写不出“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最后一个字,会写错“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中的“尊”和“酹”,但有的错误就特别让人匪夷所思。

看了学生默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是不是突然记不得原文了?到底是“一堆雪”“三堆雪”,还是“千层浪”“浪花雪”呢?让我们一起背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就是浪花,“千堆”形容浪潮汹涌,这句话通过很有力量感的“穿”“拍”和很有视觉冲击力的“惊”“千”等词语来突出赤壁的雄奇壮美,所以是“千堆”。

“琴瑟友之”,字面意思就是通过弹琴鼓瑟来亲近对方,“琴瑟”和下句的“钟鼓”都是乐器,都可以代指音乐。

比较离谱的就是下面这个填空默写了。

题目要求写出莎士比亚的两部悲剧代表作品,学生写的是《罗密欧与忽必烈》,老师看了都哭笑不得。莎士比亚是英国的诗人、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应该是必考内容,不记得就不记得吧,怎么把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人名放在一起的呢?

再说,忽必烈是我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罗密欧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两人是怎么同时出现的呢?补充一下,莎翁四大悲剧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还有《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

有人怀疑学生在玩梗,据说有部电影叫《梁山伯与朱丽叶》,然后网友们根据这个名字就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那个答案可能由此而来。如果真是这样,那老师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背诵有什么秘诀呢?

首先当然是理解记忆,这不算秘诀,但对于背诵课文来说,是所有方法的前提。比如《琵琶行》中比较容易写错的两个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始”和“幽”,很多人会写成“使出来”和“忧愁”,其实“始”是“才”,表示琵琶女过了很久才出来,而“幽愁”和“暗恨”是并列结构,理解后就很简单了。

其次是比较记忆。有些地方比较相似,容易背错,这时候可以比较着背,像“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江山”都有“千古”,有人就会混淆,还有《蜀道难》中多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师说》中的“师道之不传也”“师道之不复”等句子也很相似,都可以比较起来背。

比较有意思的是“复刻法”。有的学生会牢牢记住哪些内容在课本上的哪个位置,那么背漏了哪一句就会立即发现,然后再针对容易背漏的句子反复记忆。这种“位置复刻法”很有效,不过还是要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用。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一般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这些方法也只是抛砖引玉,大家还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你背得最快的是那篇文章呢?欢迎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蒙宋交战正酣,忽必烈突遭后庭失火,自身难保,南宋偷乐十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忽必烈

    1268年,忽必烈指挥麾下不可一世的草原骑兵称霸北亚后,又大手一挥指向南方,发起灭宋之战,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下了最后通牒。1278年,南宋最后的将军陆秀夫在崖山战败,怀抱年仅8岁刚刚即位一年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亡。这是忽必烈征宋的十年,早在1260年的时候,战无不胜的忽必烈大军就拥

  • 河北这个古镇,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还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迹地

    历史人物编辑:江南春上人家标签:忽必烈

    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这些用于描述南方水乡场景的词语,竟也可用于描述滦州古城。这座存在了近三千年的古城,这里的传统民风,特别的历史文化和美味的北方食品。让这座千年古城成为环渤海旅游圈的一颗耀眼繁星。还被称为“北方小江南”。当你来到这座古城,漫步在青龙河旁,感受空气中夹杂着的阵阵凉意,看到四周呈现眼前的

  • 元代常有公主下嫁高丽,但为何忽必烈禁止皇室纳高丽女子为妃?

    历史人物编辑:土话汽车标签:忽必烈

    在元代之前,中国封建王朝虽然有迎娶高丽女子为妃的传统,却没有皇室公主下嫁高丽的先例。因此,元代公主和亲高丽君王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存在。有些人认为,元朝和高丽的联姻是元朝强加的结果,其实,并不如此,此事由高丽王首先向元朝皇帝提出的申请,元朝加以应允。为何高丽王要向强大的元帝国求娶公主呢?其实,这是高丽

  • 被忽必烈看低、被朱元璋禁止子孙做官的那批人:南宋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忽必烈

    南宋末期,抗蒙之战可谓是可歌可泣,南宋的将领整体上都不辱使命,许多将领在城破之后都选择 了以死报国。更有甚者,居家自焚以明志。但是也有一些将领投降了蒙古,或是受到朝中奸臣排挤、或是顾虑城中百姓遭到蒙古屠城,也有的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叛主求荣。不少南宋降将在随后战争中贪婪无耻,凶狠残暴,时人与后人给予了贬

  • 忽必烈两征日本,为什么都失败了?问题出在高丽人的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忽必烈

    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两征日本失利,失败的原因让人很尴尬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当时的蒙古大军可以称得上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而蒙古大军最主要的两任统帅就是忽必烈与成吉思汗这一对祖孙。成吉思汗打好了蒙古帝国崛起的基础,要不是子孙不和,估计蒙古帝国还能持续更久,好在忽必烈这个孙子还不错,后来又重拾了蒙古帝国的

  • 忽必烈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大元二字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忽必烈

    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国祚断绝,大元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大元”国号从1271年11月忽必烈开始起用,1368年闰七月二十七日,元帝妥欢帖睦尔北逃蒙古大漠。八月二日,明军攻占大都,由此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结束,大元国号从此成为历史。忽必烈为何要以大元为国号?大元与大蒙古国是什么关系?这一切还得从头说

  • 忽必烈只是个普通蒙古王爷,条件也差,为何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忽必烈

    1260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省、十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奉蒙哥命主管陕西政务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

  • 为何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始终无法重现成吉思汗当年的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都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一个皇帝,一个没有了父亲庇佑的孩子最终统一了整个蒙古,带领了还在奴隶制的蒙古军队战胜了经济文化都比蒙古先进许多的金国。并且攻占了已经有上千年封建历史的欧洲大国,建立起就一个横跨了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可是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也分裂了,我们的元朝虽然是蒙古大汗

  • 元朝的诸葛亮,辅佐忽必烈三十年,曾经三次死谏

    历史人物编辑:生生有你标签:忽必烈

    刘秉忠,河北邢台县人,天资聪颖,5岁一目十行,8岁日诵百言,23岁遁入空门,取名子聪。此时,海云印简禅师,应忽必烈之邀去漠北,途经云中,与秉忠相遇,见他“博学多艺”,遂推荐给忽必烈,成为其幕府中的重臣。初进幕府,忽必烈是一位羽翼未丰的蒙古亲王。刘秉忠呈上万言书,建议忽必烈聚集力量,争霸诸王,以图帝业

  • 宋朝末代皇太后,被忽必烈俘虏,受尽折磨出家为尼

    历史人物编辑:谈生活手册记标签:忽必烈

    在每个王朝濒临灭亡的时候,末代皇帝的命运固然不幸,但他们作为皇帝,有为江山社稷殉命的义务,一句话,你们自己家造的孽欠的帐,总得有人来还,谁让你不巧赶上呢!最让人同情的,是王朝结束时,前朝的那些皇家的女人们。他们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享受万丈荣光,并不是人人都能均沾雨露皇恩,但灾难来临的时候,她们却需要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