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大元二字是什么意思?

忽必烈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大元二字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飞龙 访问量:4988 更新时间:2024/1/21 22:47:51

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国祚断绝,大元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大元”国号从1271年11月忽必烈开始起用,1368年闰七月二十七日,元帝妥欢帖睦尔北逃蒙古大漠。八月二日,明军攻占大都,由此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结束,大元国号从此成为历史。忽必烈为何要以大元为国号?大元与大蒙古国是什么关系?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一、蒙古汗国的崛起与辉煌

公元五、六世纪时,在今呼伦贝尔草原向东延伸到嫩江,南抵挑尔河,北迄额尔古纳河下游的广大地域,已经出现了与东胡有着密切渊源的室韦部落。公元七、八世纪,室韦部落逐渐崛起。《旧唐书·北狄传·室韦》记载:室韦部落中有一支名为“蒙兀室韦”,“蒙兀”就是“蒙古”一词的最早汉译形式。在历史文献之中,“蒙古”又被写成“萌古”、“朦骨”、“萌骨”等。

南宋时期,学者徐梦萃著有《三朝北盟会编》一书,徐梦萃第一次将“蒙古”写入书中,这是“蒙古”一词的最早记录。元朝时期,“蒙古”一词已经成为普遍的写法。在古代蒙古语里,“蒙古”一词的意思是“鲁钝、孱弱”,蒙古起初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名称。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先后征服蒙古高原上的各游牧部落,统一了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举行忽里勒台,树立起九游白旗,接受“成吉思汗”称号,建立大蒙古帝国。此时的大蒙古帝国控制的地域面积已经很广阔,铁木真将目光投到更远地区,他率领蒙古骑兵不断进行军事扩张,大蒙古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铁木真开始分户封土,建立汗国。各汗国从属于大汗,听命于大汗。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窝阔台死后,大汗之位由蒙哥继位(拖雷长子)。此时的大蒙古帝国,实际上已经分裂为大汗国与三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并且已经不再听从大汗国调令。大汗国于1271年正式改称“大元”,与三大汗国、加上后来的伊利汗国成为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疆域面积达到中国历史顶峰。由此可见,大蒙古帝国包含了大元,大元只是大汗国的主体。

二、大蒙古帝国国号与大元国号

(一)也可蒙古兀鲁思:蒙古国最早的国号是“YekeMonggholUlus”,汉译为也可蒙古兀鲁思,这个最早的国号与蒙古的传统紧密相连。这是成吉思汗早期使用的蒙古国称号,到了1246年贵由汗(窝阔台长子)在给罗马教皇的书信中写道:“长生天气力里,大蒙古国与世界之汗圣旨”。这句话就把也可蒙古兀鲁思称之为“大蒙古国”,可见大蒙古国取代也可蒙古兀鲁思,成为大蒙古帝国国号。

(二)大蒙古国:据《蒙史·耶律留哥传》记载,大蒙古国的称号,从公元1212年蒙古讨伐金国时就已经在使用。南宋学者著作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用“大蒙古国”指代蒙古帝国。由此可见,大蒙古国称号的早在公元1212年已经存在,应该是也可蒙古兀鲁思演变而来。

(三)大朝:大蒙古国也自称为“大朝”,这种称谓广泛流传在汉人对大蒙古国的称呼中。公元1222年,出使蒙古的南宋使臣赵珙在《蒙鞑备录》中将蒙古帝国称之为“大朝”。1217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奉命讨伐金国,此时“大朝”的称谓已经广为流传。“大朝”的称谓被汉人普遍接受,这与大蒙古帝国吸收汉文化、接纳汉人的战略有关。

三、忽必烈为何要改国号为大元?

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在《建国号诏》上明确将“元”作为蒙古帝国的国号,正式将“大蒙古国”、“大朝”的旧名号废止。忽必烈继位称汗,元统一天下后正式将“大元”作为天下共号。其实在铁木真时代,大蒙古帝国的名号更为响亮,尤其是在西欧一带。忽必烈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以美名承接正统,彰显传承有序。封建时代的帝王,在朝代更替之时,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统,皇位是顺应天命所得,于是会用一些美名来个自己建立的新朝代命名。东汉时期的《白虎通德论·号》指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自克明易姓为子孙制也。”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很显然是接受了汉化的影响,承接了汉文化中正统思想的衣钵。忽必烈的宠臣刘秉忠、王恽都是汉人,他们曾积向忽必烈进言,希望他能立即改国号,以安天下。

(二)笼络汉人之心,彻底击败南宋。忽必烈宣布改国号为“元”,实际上是在征讨南宋的过程中开始的。当时南宋还未彻底灭亡,忽必烈在战争尚未结束时就匆忙改国号,这从客观上减少了统一战争中不少来自汉人的阻力。改国号为元,一来笼络了人心,二来也安定了黎民百姓。忽必烈改国号不到八年,蒙古军队就灭掉了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

(三)转变施政方针,开始新国策的需要。从忽必烈发布的《建国号诏》可以看出,忽必烈之所以这样做,在于其施政战略正在发生改变。蒙古骑兵以“马上取天下”,但取得天下之后,不能再继续“马上治天下”。忽必烈很清楚,要想实现蒙古帝国的长久统治,使用汉法进行管理是必然手段。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开始大力推行汉法、倡导汉文化,效仿宋朝体制进行管理。这些新国策的施行,必然要在发布前释放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就是改国号为元。

四、元朝国号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大元”代表什么?

元朝的国号为元,这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在《易经》之中,元为乾卦“元亨利贞”四德之首,为天地万物之“本原”,为天德主宰。“元”也可以代表“大”,《易经·乾卦》写道:“大哉乾元”,元就代表大的意思。蒙古帝国面积广大,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大帝国,因此国号“大元”真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国号“大元”其实也与早年使用的“大朝”、“大蒙古国”前后相继,具有历史传承性。此外,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为至元、成宗铁穆尔年号为元贞,武宗海山年号为至大,这些年号与“元亨利贞”的顺序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元代表大、代表万物起始,代表与早年使用的“大朝”、“大蒙古国”的历史前后相继,生生不息,这便是“大元”的含义。

综上种种,便是忽必烈改大蒙古帝国为元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元史》、《旧唐书·北狄传·室韦》、《建国号诏》、《易经·乾卦》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只是个普通蒙古王爷,条件也差,为何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忽必烈

    1260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省、十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奉蒙哥命主管陕西政务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

  • 为何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始终无法重现成吉思汗当年的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都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一个皇帝,一个没有了父亲庇佑的孩子最终统一了整个蒙古,带领了还在奴隶制的蒙古军队战胜了经济文化都比蒙古先进许多的金国。并且攻占了已经有上千年封建历史的欧洲大国,建立起就一个横跨了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可是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也分裂了,我们的元朝虽然是蒙古大汗

  • 元朝的诸葛亮,辅佐忽必烈三十年,曾经三次死谏

    历史人物编辑:生生有你标签:忽必烈

    刘秉忠,河北邢台县人,天资聪颖,5岁一目十行,8岁日诵百言,23岁遁入空门,取名子聪。此时,海云印简禅师,应忽必烈之邀去漠北,途经云中,与秉忠相遇,见他“博学多艺”,遂推荐给忽必烈,成为其幕府中的重臣。初进幕府,忽必烈是一位羽翼未丰的蒙古亲王。刘秉忠呈上万言书,建议忽必烈聚集力量,争霸诸王,以图帝业

  • 宋朝末代皇太后,被忽必烈俘虏,受尽折磨出家为尼

    历史人物编辑:谈生活手册记标签:忽必烈

    在每个王朝濒临灭亡的时候,末代皇帝的命运固然不幸,但他们作为皇帝,有为江山社稷殉命的义务,一句话,你们自己家造的孽欠的帐,总得有人来还,谁让你不巧赶上呢!最让人同情的,是王朝结束时,前朝的那些皇家的女人们。他们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享受万丈荣光,并不是人人都能均沾雨露皇恩,但灾难来临的时候,她们却需要与皇

  •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成吉思汗其他子孙建立了哪些国家?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一手创立了蒙古民族和蒙古帝国,在他死后,蒙古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成吉思汗死后将自己的汗位传给了第三子窝阔台,不过蒙古贵族更支持第四子托雷,这就导致了蒙古国内三年没有大汗,最后在二哥察合台的支持下,窝阔台成为了大汗。窝阔台去世后汗位由他的儿子贵由继承了,不过贵

  • 为什么说忽必烈并非极力追求汉化,而是对汉化保持了高度警惕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忽必烈

    在我们的印象中,忽必烈是蒙古宗王中汉化的急先锋。不过很多人可能不是太清楚,忽必烈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汉化主义者,他其实对汉化有着足够的警惕,甚至还有一些抵制。为什么这么说呢?忽必烈确实是蒙古帝国的宗王中,第一个实施汉化,并且走得比较远的宗王。而且正是因为忽必烈实施汉化的政策,才和蒙古草原上的绝大多数宗王

  • 揭秘元世祖忽必烈,宫斗不是女子特权,男人之间同样充满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忽必烈

    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古代史总会觉得中国的历史很难读懂,那种尔虞我诈,计较在言辞之上,武力之中的明争暗斗若是拿来写书会是一个很好的材料背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要是让一个外国人,哪怕是中文学的已经十分出色的留学生来看甄嬛传,他能不懂得那些女人用着最婉转好听的词句,其中深意却让人骨寒。中国历史上

  • 忽必烈为镇压南宋皇气,居然把宋理宗的首级,做成了酒杯!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忽必烈

    蒙古人驰骋欧亚大陆,灭掉的国家几十上百,杀掉的人数以亿计,唯独在灭南宋时花费了将近半个世纪,甚至还在攻打四川的钓鱼城时,搭进去大汗蒙哥的性命。巨大的损失,让忽必烈对汉人的民族抵抗意志十分忌惮,即便在攻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后,仍然千方百计想着怎么消弭南宋军民的反抗意志。蒙古人原本信奉草原长生天,但宽容的宗

  • 国王塔察儿:少年袭位的东道主,忽必烈称汗的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忽必烈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中,很多人都认为忽必烈能够胜利,全靠汉人世侯的支持才打败阿里不哥的,功劳都是汉人世侯的,却把真正的功臣忽视。其实,忽必烈能够抢先召开忽里勒台登上汗位台,全靠一个人首倡拥戴、全力支持,这个第一功臣,就是忽必烈同曾祖的堂兄弟、东道诸王之长——国王塔察儿。01,左翼诸王之长国王塔察儿

  • 忽必烈下葬想怪招:古树掏空做棺材,千军万马踏平川,至今未解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忽必烈

    十几年前,妻子的离开,让他饱受相思之苦;又过五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有出现在他的身上,悲剧的不期而至,让他深受刺激,于是,他开始酗酒,开始无节制的暴饮暴食,他的体重急速增加,肥胖带来的不良反应加上酗酒引发的疾病折磨,令他的晚年痛苦不堪。即便他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平定四方的忽必烈,这一次,他也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