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规模的确相当吓人。当时安禄山仗着干爹唐玄宗的喜爱,担任了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因此手握18万多人。
而当时唐朝10个节度使的总兵力,也只有49万人而已,其他的防备军其实没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安禄山一个人,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
他跑出来搞一场大混乱,怎么都要掀起腥风血雨的。可是安史之乱,只有不到8年时间,便彻底被平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安禄山和史思明,都生了个“好儿子”。
安禄山有10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安庆宗是比较有出息的,被留在长安过日子,成为了安禄山稳定唐玄宗的一颗棋子,后来被唐玄宗给活剐了。
此外比较优秀的就是二小子安庆绪了,这哥们性格有些内向,不太喜欢说话。但是骑射功夫一流,是那种武艺卓绝,但是话不多的人。
一般话不多的人,都比较狠。安庆绪就是比较狠的那种人,因为他为了夺取大燕国的权力,狠心把自己的老爹安禄山给宰了。
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其实战斗力很强悍。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攻克了洛阳和长安。那趋势,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给大唐王朝收摊了。
可是大燕国才成立2年时间,安庆绪就按捺不住了,非要把自己那个得了糖尿病的老爹给做了,自己做了皇帝。
你别看安史之乱的叛军是反叛之人,可人家也是懂得什么叫做忠义的。因此安庆绪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叛军内部强烈的不满。
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注定了叛军肯定会失败的,为啥?因为大燕国内部已经是离心离德了,谁还愿意给你安庆绪卖命呢?
果不其然,又过了2年,安庆绪就被手下大将史思明给宰了。史思明说起来是为安禄山报仇了,这本来是一件正义感爆棚的事情。可史思明自己也贪恋皇位,居然一屁股坐在了皇位上就不肯下来了。
这再次引起了大燕国其他人的强烈反对,因此叛军内部还是离心离德,这不是给了唐朝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反扑吗?
史思明家里也有很大的矛盾,他有俩儿子,大儿子史朝义,小儿子史朝清。史思明更喜欢小儿子,所以称帝以后,就把史朝清立为了太子。
这引起了大儿子史朝义的强烈不满,结果这哥们努力学习安庆绪,在史思明登基2年后,又把史思明给宰了!
你看看,安史之乱这8年时间里,叛军就换了4个皇帝,平均每2年消灭一个。还都是父子相残居多,你让叛军拿什么去跟唐王朝抗衡呢?
二、招降史思明,导致唐朝战事一拖再拖。
史思明这个小机灵鬼,一听说安庆绪称帝了,老头子安禄山被宰了,立刻动起了小脑筋。如果一味地跟着安庆绪,看来是没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在唐朝军队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史思明带着自己的8万多人马,果断投降了唐朝。唐肃宗就很高兴啊,立刻把他们编入作战队伍,打算让史思明灭了安庆绪。
不过史思明多鸡贼啊,他才不上这个当,各种借口推脱掉不说,还站在旁边,一边嗑瓜子一边观察战况。
其实史思明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了吃两家聘礼,好在乱世活下来。趁着唐肃宗还没有起疑心的功夫,史思明不仅合理合法地招兵买马,还私底下跟安庆绪的人马有来往。
唐肃宗这边也是压力山大,一边要应付强大的安庆绪,另外一边,还要着手防备刚刚投降的史思明。于是唐肃宗想了个昏招,打算刺杀史思明。
结果被史思明抓住了把柄,他告诉那些投降唐朝的将领们: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唐肃宗就要收拾咱们了,等到平定了,他还会放过大家吗?
然思明外顺命,内实通贼,益募兵。帝知之,以其常事承恩父知义,冀其无嫌,即擢承恩为河北节度副大使,使图思明。承恩至范阳,羸服夜过诸将,阴谂以谋,诸将返以告思明,疑未有以验。---《新唐书》
这下子完蛋了,唐肃宗的这一神操作,使得叛军们凝心聚力,再也没有了归降的意思。此后唐肃宗让郭子仪带着20万人进军攻打安庆绪,史思明这边带着13万人马,在一旁观察局势。逮到机会以后,史思明便攻破了魏州,在此地自立为王,称之为大圣周王。
此后史思明和安庆绪的部队,跟唐朝纠缠了很长时间,唐肃宗当初要是趁着史思明弱小的时候,直接灭了史思明,岂不是没有这么多麻烦了嘛!
三、唐肃宗这家伙疑心病太重了。
唐肃宗是怎么登基的呢?他是在唐玄宗还在位的时候,强行在前线登基的,理由很简单,登基了方便在前线统一指挥天下兵马。
这里有十分充分,说到底就是唐肃宗有私心。因为唐玄宗儿子太多,就算唐肃宗李亨是太子,也不能确保一定可以继承皇位。
因此只有掌握主动性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因此唐肃宗对皇位特别敏感,现在他儿子李豫在前线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而郭子仪担任他的副手。
这种搭配让唐肃宗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状况,万一李豫在前线登基,那自己不就完了?于是这哥们不顾儿子和大将在前线对付安庆绪的事实,强行将李豫和郭子仪给撤了回来。
当时有10路节度使,20万大军对付安庆绪,唐肃宗自认为胜算很大。结果却遭到了惨败,因为史思明这个时候冒了出来,从而使得安史之乱又拖延了一段时间。
史思明这家伙看准了时机,趁着唐军群龙无首的时候出击,从而帮助安庆绪击败了唐军。这才保证了叛军暂时的安稳。
总结:安史之乱的时间够久了。
从上帝视角来看,安史之乱的确拖了很长时间。这8年时间里,叛军不断在犯错误,如果唐军能够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哪里会需要打8年时间呢?
可惜的是,叛军在犯错误的同时,唐军也在犯错误。比如说唐玄宗在四川,还不断想要夺权,以此派人去遥控唐肃宗的新朝廷。还有就是唐肃宗对儿子和大将的不信任,也使得战事一再拖延。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