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一位政绩斐然的诗人,如何在诗话中留下自己的踪迹?

韩愈:一位政绩斐然的诗人,如何在诗话中留下自己的踪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云山 访问量:4571 更新时间:2023/12/21 19:03:52

历代诗话都注重对作家本身的研究,除了诗人艺术创作所形成的“诗品”,还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仕宦交游、道德伦理等“人品”方面的论述。

明诗话中就有不少关于韩愈“人品”方面的批评,主要涉及对韩愈才学、为师、道德等方面。明代论诗家对韩愈形象的评述情况,基本可以见出韩愈在明代论诗家心中的形象,对研究完整的韩愈形象来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明人肯定了韩愈在才学上博涉群书,且在诗学史上具有承前继后的地位;其次,韩愈在师道传承上也不遗余力,抗颜为师。韩愈的诗文历来评价较为不统一,明人对韩愈诗文成就的高下做了不同程度的评判,有认为韩愈诗不如文的,亦有肯定韩诗成就的;再次,明人就韩愈教子二诗论争韩愈追求功利的流俗之心,批判韩愈的道德。

明诗话中的韩愈形象

一论韩愈的才学

1.才高力大

韩愈的韩文历来备受称赞,因散文的篇幅较诗歌来说更加宽广,其高才在散文中可以得到更加充沛地展示。而韩愈又以其雄浑之力,上承风骚,下接老杜遗风,开创出一条奇崛瑰怪的诗风之路。

韩愈的诗歌可以被称为韩昌黎体,显示出在诗歌史上具有的独特的标志性地位。苏轼

虽对韩诗的评价不高,但也肯定了韩愈作诗之才高力大。

明人诗话中有从不同诗体的创作成就来考察韩愈之才高,诸如韩愈的古体诗、联句诗等。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品评中唐诸家时,就从韩愈五七古诗来论其才力之深。

韩愈七古诗言语横纵,包含广阔,气势雄浑;其五言古诗虽更奇险,但并不觉得是诗人刻意费力搜求而成。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韩愈才高力大,在诗歌创作上可以纵横为之。

另一方面,联句诗的创作也被视作韩愈才力的代表,因联句诗的特殊创作体式,对于诗人才力要求较高,韩愈与孟郊同作的联句诗,可称为唐代联句诗的佼佼者,明人诗话中就此多有论述。

2.诗不如文

“闲远”二字出自宋代文学家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卷》,胡仔称:“退之诗如‘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之句,尤闲远有味”②。此诗是一首赠答诗,诗中意象虽然普通,经过韩愈语词加工,却显出奇险的意境来。田艺蘅用“粗浅”二字概括此诗,否定宋人评价。

另外,韩愈的诗歌在明人诗话中亦遭到不少批驳,明代文学家多有强调韩愈不擅为诗的特性.安磐认为韩愈、苏轼、曾巩三人诗歌创作都比不上文章,这在当时已成定评。曾巩和韩愈一样,都以作散文见长,其诗作亦有佳,只是文名盛于诗名。而李东阳对韩愈“诗不如文”的评价从诗文各有体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李东阳论诗主声韵,他认为文章的创作特点在于记述铺叙,语言发挥可致文章纵横开阖,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度,而诗歌主于声律,歌吟咏叹,通达流转亦要遵循一定的度律。

诗与文不同体,不可偏废。他虽对李、杜二人擅为诗,韩、欧二公皆长于文略有可惜,但其是无伤大雅之事,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尔。总体还是肯定韩愈散文创作,亦未批判其诗作,评价较为中肯。王嗣奭与李东阳的论断相同。

二论韩愈的师道

明代论诗家注重考查韩愈“师”的形象,体现了其对于韩愈师道传承的重视,也展现了韩愈为人谦逊,不以声名欺人的品德。魏晋以下,世人皆耻为师,科场黑暗,韩愈见而愤之,遂著《师说》一文,强调“师”的重要性,明确“求师”和“为师”的概念。

1.爱才求贤

明人诗话中有不少关于韩愈爱才求贤事迹的记载,其中较为著名的应是韩愈赏识李贺一事,李贺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颇具才学,少便诗文惊人,可以说李贺扬名诗坛离不开韩愈的鼎力推崇。

明人诗话中记载李贺见知于韩愈之事,体现出韩公爱才求贤的迫切之心,本极困,见贺之诗而大喜,命门人邀之立见,体现出韩公见贤的急切之心。更甚者,韩愈与皇甫湜二公,亲为贺束发,并呼为小友。明诗话中或有其夸大的地方,但韩愈当时为国子博。

牛僧孺即唐朝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进士出身。其后在唐武宗时,党争落败。然在牛僧孺未闻名之时,韩愈就注意到了他的才能。牛僧孺初至京,拜谒韩愈、皇甫湜,二公见其文大喜,为其规划居所,亲自拜访,其他文人雅士闻之竞相往之,僧孺由此名声大振。可以说韩愈就是牛僧孺的伯乐,慧眼如炬,令其高显才能。

2接引后学

韩愈著《师说》一文,“抗颜为师”,树立尊师尊道的风尚,其目的就在于接引后,使得人才不被埋没。韩愈提出了“师”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己任,敢为人师,好为人师,其才高力大,却谦逊为人,延揽后学,为朝廷培养人才。关于韩愈抗颜为师、接引后学的师道形象,宋人已有记载。

李东阳遵循韩愈师道传承的观点,认为需要有老师传教后世学者诗文创作,就如在文章创作上,李汉承袭了韩愈的遗风。在诗歌创作方面,胡震亨将李、杜、韩三公进行对比,李、杜二公虽诗名显著,被后世称为大家,却无后学承其遗风,十分可惜。

而韩文公以文显于世,又身居官位,声名显著,却不遗余力接引后学。如韩学流派的贾岛、李贺、孟郊等人,皆以韩愈成其名声,而又有众多诗人,承袭此三公,进而后学辈出,人才迭起,而后学诸人亦能翻新取异,韩门学派灯火相传,生生不息,诸公之才交相辉映,致韩门学派既众且远,为“文章家一大龙门”。

明诗话中的韩愈诗歌风格

一论韩愈诗歌风格

“风格”一词本指人的气度和作风,用在诗话中论诗文创作时,就指创作者在诗文创作时所呈现的艺术特色和格调。诗人的艺术风格是诗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学识修养在文学中的反映,是诗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诗话中的“诗歌批评论”属于诗话“论诗及辞”的一部分,是诗话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1.意尚奇诡

韩诗被叶燮视为“唐诗之一大变”,韩愈自成一格怪奇的诗风,跳出了唐代诗歌温柔敦厚的藩篱,自成一家。

钟惺以“艰奥”二字评韩诗,在“怪奇”之上更添艰涩,肯定韩诗于唐诗之新变,但其未就其“艰奥”进行具体分析,但这一评价基本上奠定了韩诗在明人心目中的怪奇印象,此后亦有许多明人诗话收录此条评语来论说韩诗。

韩诗的基本风格“奇诡”是明代论诗家论述韩诗的重点,具体探究内容十分丰富。这一时期关于韩诗奇险的评价总体贬大于褒;同时,明人对于韩愈奇险诗风的诗歌具体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分析。但关于韩诗奇险诗风的成因,这一时期的诗话中只有少量的相关分析,并未进行深度探究,未形成可观的研究成果,十分可惜。

明代对韩愈怪奇之诗的极大肯定者首推李东阳,他在一定基础上对韩愈怪奇诗风的成因进行了一定探索。曾为明朝内阁首府的李东阳,是茶陵派的主要代表,他肯定韩愈的怪奇诗风。

2.锐意复古

韩愈的诗歌承接风雅遗旨,力追汉、魏风骨,渴望恢复传统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文学复古观。明代论诗家指出韩愈的诗歌中具有强烈的复古意识,明人朱右赞其“仿佛古颂之遗意”。

研究韩愈复古诗作,必须要提到韩愈拟古乐府之作的《琴操》组诗。《琴操》作为韩愈复古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其摹古之笔力,历代论诗家们都视其为韩诗复古的扛鼎之作。“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诗歌创作上亦多作古体诗,多学韩愈,诗歌散文化表现明显,他就《琴操》组诗表达了自己对于韩愈古体诗的喜爱。

周叙认为韩愈《琴操》不仅唐人难及,后世诸杰群贤亦不可追,可配三代、秦、汉诸作,直接肯定韩愈广识博学,才高力大。明诗话中不同的论诗家都已经认识到韩愈的摹古之成就不仅在于“文以载道”的文学追求,更体现了韩愈学识之广,才力之大。

二论韩愈诗歌体制

“诗体”指的是诗歌内部体制的不同,即诗歌的体裁和样式。诗话中的“诗体论”,就是论诗家对不同体制诗歌的区别、分类及对不同诗体的发展演变进行的具体探索。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体制的诗歌形式,为诗歌艺术美提供了多样化的典范。

1论韩诗不同诗体优劣及原因

韩愈今存世的诗歌据统计约有400多首,其中五言和七言古诗约有200多首,占韩诗总数的一半,其中五言古诗更是有155首,韩愈诗作多古体诗与其承袭汉魏风骨的创作观念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后世学者对韩诗的考察重点自然就放在他的古体诗上,尤其是五古和七古。

韩愈的古体诗在力追汉魏的同时又承继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进行了新变,以其特有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特色使得古体诗融入散文的创作特色,明人诗话亦肯定其诗体变革之功。

可以说,唐代古体诗的发展过程,经杜甫感怀讽喻的时代精神为之一变,后韩、白二人在接受杜诗特色之上又推动了古体诗的发展。“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使古体诗趋向散化的发展,以上诸家在扩大唐诗体式发展的进程中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2长篇胜短章

由于篇幅不限因此体式更为扩展,而以律诗、绝句为代表的近体诗对篇幅的要求就有一定限制,因此近体诗相较于古体诗就显得更加短小精悍。

关于韩诗的创作数量,我们已经可以见出他对于古体诗的偏爱。韩愈在创作古体诗时最为特别的应是被宋人称为“以文为诗”的手法,这其实正是韩愈对古体诗的一种变革,在诗歌中加上铺叙与议论的手法,同时在遣词造句上多喜奇辞奥旨,这些在韩愈的长篇大章的诗作中都有灵活运用。

基于此,明人对其诗歌亦有“长篇胜短章”的评价。韩愈曾作《送权秀才序》一文,文中有“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而无穷焉”一句,这其实也是韩愈对于自己文章风貌的总结,其实也是对于韩诗特色的概括。明代有学者将此句作为诗歌篇章评判的规则范式。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后人嘲讽李白,韩愈愤而反驳,写下流传千古的骂诗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韩愈

    盛唐不仅是个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的超级帝国,更是以辉煌灿烂的唐诗文化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当然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如同大唐的双子星,永远璀璨夺目。然而,李白和杜甫生前的境遇并不相同。李白是全民偶像,少年成名,还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走到哪里都是万众敬仰的焦点。杜甫则低调得多,名气也小

  • 他是中唐时期的天才,和韩愈齐名,其作品至今依旧广为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韩愈

    中唐时期的天才诗人数量虽然不如盛唐,但还是有许多了不起的大家,最著名的,估计就是柳宗元了。他不但在政治上,做到了一个超级大官,而且,他的文学水平,也是超一流的。柳宗元留下来的诗,只有一百四十五首,并不算多,甚至还不如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天才型诗人李贺。然而自古迄今,凡议论唐诗,很少漏列柳诗。而且还大都

  • 韩愈是如何吸引数辈人去模仿研究?谈谈其碑志的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韩愈

    自21世纪以来,学界对韩愈碑志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论著多达三十余种,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文体价值、史实辨析与文献考订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通过与同期或者后期作家对比的方式考察韩愈碑志的接受情况。碑志文在唐代实现由先秦的骈体文转入散文的转变,并逐渐成熟,韩愈作为参与古文变革的

  • 韩愈与张籍: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韩愈

    在群英荟萃的中唐诗坛,韩愈的名气响彻文坛,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更是说他“文起八代之衰”,和他相比,张籍的知名度就小得多,但是在韩愈心中,张籍却是他最为重要的一位挚友。在韩愈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诗词作品中,与张籍有关的就多达二十余首,甚至在韩愈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陪伴在他身边,最让他放心不下依依

  • 历史不忍细看:韩愈长的丑致仕途艰难,宋美龄本姓韩祖籍河南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韩愈

    农村有句老话,叫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其实,有时历史就是一部大戏,纷繁衍复杂,千枝万蔓,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许多事情总让人看不明白。看不明白波澜壮阔的大史实,偶尔翻看一下历史的细节也挺快乐的。韩愈因长的丑致仕途艰难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 晚年大儒韩愈服用硫黄,是因为嗜好女色?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韩愈

    韩愈在唐诗宋词界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是古文运动引领风骚者,可谓是众多古人和现代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对于韩愈的晚年,有关史料曾记载他大量服用硫磺,对于这种行为,有学者觉得是嗜好女色,进而服用硫磺。这种说法也不是无凭无据,白居易在自己的诗中就写到过韩愈服用硫磺病重。也有学者认为不

  • 韩愈有哪些著名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初行旅游标签:韩愈

    1、《春雪》唐代: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

  • 韩愈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又为什么被列入孔庙?三论韩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岩岩说史V标签:韩愈

    韩愈是唐朝贞元年间最为著名的文学家,世人称其为“昌黎先生”,并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世人所作的贡献极大,被列入孔庙同孔子一起受后人祭祀,连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曾受到过韩愈思想的影响,并称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一、提倡古文运动,韩愈的古文理论唐宋古文

  • 这位豪迈超过李白的诗人,连韩愈也不放在眼里,名字更是牛叉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韩愈

    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李白是这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的却只有刘叉一人。刘叉,这名字就叫的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的字眼儿。可刘叉兄弟的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一般。据说刘叉少时就“任侠”,还因酒

  • 他是大唐帝国最牛防火墙,却被骂“人间恶魔”,幸亏韩愈给他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韩愈

    提起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因为在书中对他的记载也是很少,但是这位低调的人却是一位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的大臣。他出生在一个富贵的人家,可以说是一个“公子哥”,但是他没有仗着家里有钱就胡作非为,横向霸道,反而是勤奋好学,不拘小节,在小时候就一心想考取功名,效力于朝廷。他出生的时候,正值唐朝盛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