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位豪迈超过李白的诗人,连韩愈也不放在眼里,名字更是牛叉

这位豪迈超过李白的诗人,连韩愈也不放在眼里,名字更是牛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裳小历史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1/18 6:02:19

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李白是这其中最知名的代表。

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的却只有刘叉一人。

刘叉,这名字就叫的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的字眼儿。可刘叉兄弟的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一般。据说刘叉少时就“任侠”,还因酒杀人,亡命而逃,倒是和鲁智深有些相仿。但刘叉没有去当杀人放火的“花和尚”,等到朝廷大赦,就改为发愤读书,后来竟也能写的好诗。他听说韩愈接纳天下的读书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车》二诗献给韩愈老师。

刘叉此诗是用冰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但比喻的怪,诗也写的怪,可韩愈老师是喜欢这样的怪僻诗风的,所以就收留了刘叉。但刘叉也不是那种习惯于低三下四地寄人篱下的人,韩愈老师又一付儒者的派头,所以刘叉不久就不耐烦了,据说刘叉临走时“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这里顺便说一下韩愈老师是当时有名的写墓志铭的专家,当时写墓志铭收费极高,尤其像韩愈老师这样的名人写墓志铭,更是一种身份象征,所以豪门望族都重金礼聘韩愈老师来写,同理负责写碑的书家如柳公权等也发了不少财,当时认为如果贵族中哪家子孙为父辈办丧事时,没有请上述两位来写文书丹,就是不孝。当然写这东西时,不免有些无谓的吹捧,人死为大吗,就是现在追悼会上的悼词一般也是只说好话嘛。

刘叉对于韩愈老师这个做法却并不以为然,竟理直气壮地拿走了韩愈的钱,还说你这是吹捧死人得来的,还不如给我刘某人当生活费呐。大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的意思。不知道韩愈老师的鼻子有没有气歪。看这刘叉的脾气确实很像绿林豪客们的性格。

最让人人念念不忘的是他那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偶作》:

偶书

唐代: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此后的刘叉,“归齐鲁,不知所终”,就像李白诗中的侠客一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他是大唐帝国最牛防火墙,却被骂“人间恶魔”,幸亏韩愈给他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韩愈

    提起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因为在书中对他的记载也是很少,但是这位低调的人却是一位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的大臣。他出生在一个富贵的人家,可以说是一个“公子哥”,但是他没有仗着家里有钱就胡作非为,横向霸道,反而是勤奋好学,不拘小节,在小时候就一心想考取功名,效力于朝廷。他出生的时候,正值唐朝盛世的时候

  • 韩愈晚年结识一高僧后,真的信佛了吗,韩愈:我一成不变!

    历史人物编辑:兜汤看历史标签:韩愈

    元和十四年(819年),如果韩愈没有上书劝阻唐宪宗李纯奉迎佛祖舍利子的话,君臣二人的关系仍然会非常融洽。因为两年前朝廷收复淮西时,韩愈作为宰相裴度的随军高参,功劳也不小。然而,韩愈就是韩愈,一生都在捍卫儒家先贤的大道,不遗余力。我们知道,韩愈一向大力排斥佛家道家的学说。他无法阻止皇帝信佛,但唐宪宗大

  • 《古文观止》中的韩愈|王富红【荐读】

    历史人物编辑:河南思客标签:韩愈

    根据近年制订的阅读计划,从2022年起,我开始认真研读《古文观止》。由于自己是理工科出身,缺乏深厚的古文功底,加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没有白话注释,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反复借助搜索工具。此外还要兼顾一些写作,因而阅读的进度十分缓慢,一年快过去了,还有近30%的篇目没有阅读。就已读过70%的文章来看

  • 大唐战魂高仙芝,曾与阿拉伯联军生死大战!冤死时奸臣手下100名陌刀手也潸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高仙芝

    高仙芝,史料记载是高句丽人,他从小不权善于骑射,骁勇果敢,而且都说英俊潇洒。小时候跟随父亲来到大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吐蕃占领小勃律时,大唐王朝三次派出大军讨伐都失败了,天宝六年高仙芝被封为行营节度使,命令其率军出击,高仙芝不负使命,智取小勃律,朝廷升他为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又奉命率军进攻石国(今

  • 威震西域,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会兵败安禄山?他又缘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高仙芝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高舍鸡至到安西(即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20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

  • 天降神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山地争夺战,高仙芝大败小勃律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高仙芝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多难兴邦,是沉重的灾难等话题。就像负面信息更容易被人关注一样,历史上我们的确有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实际上我们中国的这块地方,是非常幸运的,是整个世界除了北美之外,最幸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国家这种组织形态而言。中国的中东部有着超大面积的平原

  • 如果不是唐玄宗,高仙芝他们守得住潼关吗?直接提前结束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高仙芝

    安史之乱有一个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是潼关失守,当时是因为唐玄宗强迫高仙芝他们主动出战,结果导致唐军大败,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可谓狼狈至极。而且让战局变得更加恶化,此外又导致自己的爱妃杨贵妃被杀,可以说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时如果不是唐玄宗做出错误的决策,高仙芝他们坚守潼关的话,可以说安史之乱

  • 唐朝战神高仙芝:从已知历史来看,我们错怪了这位外族名将1265年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高仙芝

    大家好,我是思远人,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九零后小编。高仙芝,唐朝时期的外族名将,早年跟随父亲来到唐朝安西都护府生活。就思远人所知,一般情况下,我们提起高仙芝就一定会想到怛罗斯之战,而想到怛罗斯之战,我们就一定会想到,这是中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交战。而作为当时中方的军事指挥者,高仙芝失败了,而且败的

  • 安史之乱中,大唐名将高仙芝为何面对安史叛军不战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高仙芝

    唐玄宗末年,不理政务,荒疏朝政,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攻克洛阳,企图进犯长安。大厦将倾之际,唐玄宗任命在西域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高仙芝统兵出潼关,迎战安史叛军。高仙芝接受了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玄宗听信了关于高仙芝不战而退,丢失潼关之外数百里土地的谗

  • 小勃律之战,高仙芝是如何加冕“山地之王”的?他有绝招让唐军飞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高仙芝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的远征小勃律之战,至今依然存在谜团。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支2万人的大军,是如何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雪山、激流中跋涉800里?又是如何在生理极限状态下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有人说,即便现代最专业的登山队也做不到,除非唐军长了翅膀,所以高仙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