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人文发展一直以来都领先了全世界的历史。在这些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发展出了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这些文化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除了能够推动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文明外,中国还发展出了更多的蛮族人类精神建设和精神寄托的文明,这些文明或成为了宗教、或成为了民俗等。
在这些宗教和民俗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也是中华民族普通大众最为重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红白喜事。这里的红白指的就是婚礼和葬礼,这两件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件大事。
这也充分地反应出了在中国,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和态度。那就是憧憬新生命的诞生和人类之间的结合,另一方面就是缅怀自己逝去的家人和祖先,追忆家族和族群的历史和发展。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哲学内涵和负责任态度的民族思想,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能够一脉相传地走到今天,除了中华民族本身有儒家文化这一精神核心外。
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新生命的态度、对先辈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这些积极而又充满了人性的态度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凝聚在一起的最为关键的地方。
而这种丧葬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又在中国3000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被各朝各代的皇权演绎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种丧葬文化的表现并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化上。
还表现在丧葬文化中的礼仪、制度、重视、规制、建设、投入等各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中最被广大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些历朝历代的王朝在皇陵中的陪葬品了。
在中国3000年的封建王朝中,丧葬礼仪中的陪葬品一项可以说甚至是一个王朝中的一项重要开支,每位皇帝从登基那天开始就已经开始为自己修建自己的皇陵。
而与修建皇陵同步的还有对陪葬品的选择和征用,这些都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在丧葬上最为重要的一些工作。在中国的众多野史中,传说有这样的一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政绩并不突出,但他的皇陵中所陪葬的陪葬品却可能是所有皇帝中最多的。
这个皇帝就是唐朝中期的皇帝李旦,这位皇帝一生曾经两次登基在位时间也不长大概9年时间,但这位皇帝却处在唐朝最为奇妙的政治历史过程中。
首先李旦的第一次登基是在武则天的扶持下登基的,但可惜的是这个皇位没有能够坐稳就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并索性自己做了皇帝,武则天这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期间对政治和国家的发展上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周王朝的财政收入非常可观。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李隆基发动了兵变,将武则天推下了皇位。
而曾经的皇帝李旦就再次登基了,李旦的这次登基也没有能够将这个皇位坐稳,因为这个时候的李旦已经是重病缠身了。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李旦并没有直系的亲子。
所以李旦在遗诏上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唐玄宗。这可能是李旦一生中结下的最大的善缘,李隆基在得到皇帝位后对李旦也是知恩图报。
在李旦的下葬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据说李隆基当时在李旦的皇陵中所供奉的陪葬品可能达到了当时唐朝国库的一半以上。这样的巨额陪葬品可以说以唐朝当时的国力来说是非常惊人的。
总结:在中国的历史上,陪葬文化兴盛已久。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天子皇权都在严格地遵循着中国的丧葬文化。并异常的重视。虽然这种隆重的丧葬文化对国家的财政有一定的压力。
但这样的丧葬文化也从一个角度对国家的文物进行了某种保留,比如说唐朝的乾陵,也就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中据说就有书圣王羲之的真迹,这些国宝都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