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澜说历史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4/1/29 17:30:03

李世民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一帝,在李世民之后,唐朝最伟大的肯定是李隆基,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开元盛世。

却鲜少有人知道,按照宗法传承,李隆基根本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只不过李隆基晚年昏晕无道、沉默女色,让人忘却了他年轻时励精图治的形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旦还是李隆基的亲生父亲。史书上关于李旦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甚至可以说李旦这个人非常懦弱,就连皇位都是在儿子的帮助下获得的。

可以说没有李隆基的话,李旦最多只能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王爷。

唐朝混乱二十年

李治在683年驾崩之后,留下一封让人震惊的遗诏,并且这份遗诏的内容相互矛盾。一方面他准备让李显继承自己的皇位,另一方面则说李显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决定很多大事,就让武则天在一旁垂帘听政。

李显继位的第二年,就准备提拔自己的岳父,想要给岳家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却被大臣阻止了。李显非常愤怒,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是一国皇帝,却不能自己做主呢。

而且李显非常重视岳父韦玄贞,李显说,自己贵为一国皇帝,即便是将整个天下都交到岳父手上也毫不为过,更何况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职。

历史上像这样冲冠一怒的皇帝并不是很多,事实证明,这样的皇帝最终肯定不会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

武则天也是担心李显这样发展下去,会保不住大唐江山,索性就将李显给废了,转身就将李旦扶持上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唐睿宗,而武则天的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李旦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册封为皇长子,却忘记了自己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李隆基。

李旦两次为帝

其实李旦成为皇帝之后,并没有获得自由,反而是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之中。就连那些最基本的朝堂政事都没法参与。

最开始武则天还愿意垂帘听政,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武则天已经尝到了权利带来的快感,根本不愿意在位于幕后,想要光明正大的走向朝廷,接受所有朝臣的朝拜。

李旦为了自己的地位,只好选择暂时投靠武则天,为了获取武则天的信任,他还请求武则天允许自己改姓武。

并且李旦还公开表示,自己会将皇帝的位置让给武则天,让她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而自己则重新当一个皇子。这是李旦的第一次皇帝生涯。

武则天生病去世之后,朝廷不可一日无君,包括张柬之在内的朝臣,都准备推选李显重新上位。李显这次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依旧任由自己的皇后韦后干涉朝政。

韦后的野心就是被李显一点一点地养大的,最终韦后为了自己的野心,选择将李显杀死,她也准备向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学习,成为一代女帝。

最后的结局大家肯定也知道,韦后并没有得偿所愿。这主要是因为李隆基的当机立断,他不希望再次出现一个武则天,也不希望李氏的江山社稷受到一丝一毫的威胁,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李隆基的选择,这件事不可能解决这么快。

任由韦后发展下去的话,绝对会威胁到大唐帝国的根基。当时李隆基跟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商议清楚之后,准备一起发动政变。在这场政变中,他们成功消除了安乐公主和韦后遗留的势力。

之后他们将李旦推上皇位。那个时候李旦年龄并不是很大,还不到五十岁。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样的年纪刚好是壮年,毕竟刘邦当初登基时,年龄都已经超过五十了,而且李旦此时的身体还非常健康。

正因如此,很多人才会比较好奇,为什么李旦只当了两年的皇帝,就选择退位让贤,难不成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

李旦退位真相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之后,就将功劳最大的李隆基立为当朝太子,这也许是李旦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了。但是李隆基明明已经是太子了,等到李旦驾崩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

李旦根本不需要这么着急退位,完全可以让一切顺其自然。

李旦之所以会让位与自己的儿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可是李治跟武则天的孩子,从小就备受宠爱,在所有公主中,她的地位绝对是最高的。

她长大之后,也没有像其他公主那样被逼着和亲,反而是跟自己心爱的薛绍结婚了。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只不过这样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被迫结束了。薛绍被牵扯到谋反案件,还被武则天亲手送到了大牢中,最后自己的生命也在大牢中结束了。

太平公主因为薛绍的事情大受打击,性格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还从这个时候开始,想要插手朝政,在太平公主心中,如果她能拥有足够强大的权利,或许薛绍就不用死了,自己还可以幸福的生活着。

毕竟薛绍是太平公主永远跨不过去的坎儿,两人相亲相爱的经历还历历在目,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了,这对于一个一帆风顺的公主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为此性格大变也实属正常。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将李旦推向皇位之后,才发现朝廷已经被划分成了三种势力,太子党、太平公主党以及皇党。在太平公主走向权势最高峰的路上,李隆基绝对是最大的阻碍,故而太平公主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后快。

太平公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一直在劝说李旦更改太子的人选,甚至太平公主还找很多人去散布谣言。

说历来都是立嫡立长,李隆基不仅不是嫡子,也不是李旦的长子,所以说李隆基根本就没有当太子的资格,更不要说登基为帝了。

虽然李旦这个人比较软弱无能,在位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但是他并不热衷于权势和地位。李隆基恰好相反,李隆基一直担心太平公主会走向武则天的老路,毕竟二人可是母女,性格方面肯定会有相似之处。

李隆基一直在打压太平公主的势力,两人从这个时候开始明争暗斗,甚至还多次闹到朝堂之上。李旦也清楚两人之间的争斗,至于自己应该如何取舍,他也是左右为难。

毕竟一边是自己的手足、感情深厚、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另一边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这个儿子还立下不少的功劳,对于自己非常重要。夹在这两个人中间,李旦只能选择和稀泥,两边分开劝和。

但是两个人都不理解李旦的良苦用心,但是李旦看到两人确实不可化解之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毕竟李旦也清楚太平公主的野心多么旺盛,想清楚这些之后,李旦才毅然决然选择了让位。

李旦两次让位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第一次是为了明哲保身,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第二次则是为了要保证李氏江山不会受到威胁。正因如此,他虽然并没有什么功劳。却进退得当,在最合适的时机将皇位让给儿子。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让天下,为何不愿意手握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李旦

    前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这其中的相王指的是唐睿宗李旦。谈起李旦很多人都认为这位皇帝的一生是十分悲催的,虽然身为皇帝,但在女皇武则天的权力掌控下,李旦也只是个傀儡皇帝并没有什么大权。李旦这一生中,曾经历多次政变,这也导致李旦第二次

  • 一起看看唐朝的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可能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李旦

    唐中宗李显是典型的昏君,不过正因为他和弟弟李旦的平庸,才没象两个哥哥那样死在母亲的手里。高宗死后,李显即位,但当了不到40天皇帝就被废了,起因是他要任命自己的岳父韦孝贞一个职务,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中宗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他(韦孝贞)又能怎样。结果就因为这句话,被自己的母后废掉。随后,李显全家被流放

  • 李隆基赐太平公主自尽,李旦反复求情:三郎,你饶她一命吧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李旦

    公元713年,李隆基一尺白绫赐太平公主自尽,太上皇李旦反复求情:“三郎,朕就这一个妹妹了,请你饶她一命吧!”李隆基冷冷地说:“晚了!3天前我给过姑姑机会,是她自己非要回来寻死!您节哀顺变吧!”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开启了姑侄斗法。哪怕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二人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歇。713

  • 隋唐历史:武则天还政于李唐为什么选择立李显为储君而不是李旦呢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李旦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在隋朝之后同样也有一个强盛的王朝出现——唐朝。唐朝大家都知道唐朝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武周”政权,出现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说到武则天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是大唐的大罪人,不过在武则天晚年

  • 唐睿宗李旦:两即帝位,三让天下,这个“睿”字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李旦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唐朝享国289年,历经21个皇帝,只有一个皇帝做到了这句话,那就是李旦。公元662年,李旦出生在长安,他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李治最后一个儿子。由于他在兄弟中最小,所以深受父亲的喜爱。和大多数皇子一样,李旦的成长之路差不多,唐高宗李治逝

  • 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李旦

    李旦唐中宗李显有一个很光耀的称呼,就是“六味地黄丸”。不过他的弟弟唐睿宗李旦也配得上这个称呼,这是因为,李旦的父亲是皇帝高宗,母亲是皇帝武则天,哥哥是皇帝中宗,儿子是皇帝玄宗,侄子是皇帝殇帝,而他自己是皇帝睿宗。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李旦李旦如果生在盛世很有可能只会被一笔带

  • 自残救了李旦、李隆基父子,否则大唐历史将改写,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李旦

    经过多年的准备,武则天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于载初元年(690年)9 月登基称帝,改元天授,国号大周,而唐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迁居东宫。从皇帝到太子,李旦失去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号,还有自由。李旦被软禁在宫中,不许外出,一切国事都不许旁听和干涉。但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却被封为魏王,成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武承

  • 好端端的皇帝李旦想退位,却给太子李隆基出了道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李旦

    /文花开无田历史之上,关于皇位的继承,总能引发众多的流血事件,无论是秦始皇遗诏被篡改,胡亥杀扶苏而立;还是这唐朝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这里面关于权利的症结总是让历史循环往复。而权利,皇位,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不能忽视的主线。唐朝的历史也是李家皇族争斗的历史,相王李旦被推上皇帝之位后,不可避

  • 李旦为什么能两次做皇帝 李旦两次让出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李旦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旦能够上位,是因为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隆基。武则天废李显后,将李旦扶持上位,而上位的李旦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之中,甚至是最基本的朝堂政事都没法参与。都知道权力是毒药,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武则天,随着时间

  • 《薛刚反唐》李显李旦之争,坐山观虎斗的李旦何以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李旦

    在《薛刚反唐》,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因为薛刚闹花灯,唐高宗被惊而驾崩,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李显即位只追究薛刚的肇事责任,不愿意让薛家满门为此负责任。皇后武则天大为不满,冲上金殿废黜李显帝位,改封为庐陵王,诛灭薛氏全家,在薛府里浇筑成铁丘坟。李旦是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嫡皇子,王皇后被武则天陷害,襁褓之中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