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没有过人的心智,为何还能在乱局中两度为帝?

唐睿宗李旦没有过人的心智,为何还能在乱局中两度为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巨昕宇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4/1/29 16:17:31

唐睿宗李旦不是一个硬气的人,关于他的“软弱”,史书留下了不少证据。例如:第一次做皇帝时明明已经22岁了,却还让自己的母后,也就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后来武则天称帝了,李旦干脆被降格为皇嗣,古籍曰“囚禁”于宫中;更窝囊的是,唐睿宗两个爱妃皆被人秘密处死,他大气都不敢吭。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两度为帝,而且是在一番乱局之中。

这局有多乱,才可以称之为“乱局”?简而言之:李治去世,李显继位,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而后又废李旦自立,不久李显复辟,李显死的不明不白,进入韦后与太平公主的争夺战,最后李旦继位。这还没算上许多配角和分支故事,已经一团乱麻。

那么唐睿宗能成为赢家,靠的是什么?大概是“局势”二字。

662年,李旦出生,他最开始的名字是李旭轮,未来又更名过李轮。李旦是唐高宗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第四子,因为最幼、聪颖,所以备受宠爱,早早封王封爵。

李旦的哥哥李显是高宗活着时亲自定下的皇太子,估计是有感于李弘李贤(前两任太子)的悲剧,李显即位以后展现出对权力不小的把控欲。历史中能够做到集权的皇帝,第一层突破的束缚往往来自身边人,李显将矛头指向了辅政大臣裴炎与母后武则天,做法也是很常见:提拔皇后一族,欲培植一个忠心于自己的集团。

然而最后,失败了。

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驱赶出皇城长安,而后立四子李旦。若问为何,李旦的势力更弱,且更加听话。这便是唐睿宗第一次做皇帝所遇到的“局势”。

但是非常快,局势又把他拉下了政治舞台,因为武则天称帝了。

不做皇帝的日子,李旦活得并不自由,他的哥哥李显尚且可以离开长安松口气,他却只能以“太子”的身份留居宫中。为什么同是儿子,待遇却不一样呢?这里有两种可能:1,李旦是武则天的退路,有一天做不了女帝了,还能禅位。2,李旦是武氏与李氏矛盾的缓冲带。

说不好听点,睿宗此时是他母亲的一枚棋子而已。一枚棋子,往往有三种结局:反客为主、被抛弃、挣扎出局。李旦选择的后者。

在武则天的执政生涯后期,遇到了层层阻碍,且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大臣狄仁杰劝谏,不如把权力放回李氏手中吧,武则天一想,也可。但是李旦太累了,一路走来,都是被局势拉着,身不由己,所以他称病不朝,皇位就又落到了李显的头上。

705年,武则天去世,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混乱该终止了吧?其实不然,国家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仍旧存在,而这些因素一起造成了唐睿宗上位的第二次局势。

710年,李显暴毙,有人猜测是韦后与安乐公主联和毒杀。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并且逐渐将重要的政府机关换上自己亲信,这是一个信号:大唐恐怕是要出现第二个女帝了!

当时,朝中能够与韦后在才智、权势方面一搏的人,是太平公主。李旦时任太尉、皇叔,立场使然站在了二太平公主的阵营。武则天时期女官,李显的昭容上官婉儿也将砝码压在了李氏一边。同一年,政变开始了。

李旦虽然身体中有习惯逃避的基因,却有个胆大心细的儿子,李隆基。一直以来,李隆基都觉得皇位应该回到李姓手中,同时随着叔叔们相继失败、去世,也只有他爸能延续老李家血统了。

李隆基善于交际,他有不少心腹都是中央禁军的小头头。当年的六月份,“诛诸韦以复社稷”的口号在军中响起,地方部队、中央禁军同时发难,韦后、安乐公主一党被诛杀殆尽。李隆基又斩杀上官婉儿以明示:从此以后,立长不明确的官员都将是这个下场。

就这样,李旦又一次登基了。

后记:细数唐睿宗,他很幸运,有两个人生巅峰。然而,遗憾的是,这两回都不是他通过努力谋划求得的,反而是被推着走。他的儿子李隆基即日后的唐玄宗,世人皆感叹玄宗老年昏庸,沉迷于杨贵妃,又没能力压住自己的儿子,殊不知,这一点玄宗可是有点点像他的父亲呢。

本文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标签: 李旦

更多文章

  • 李旦:唐朝最惨皇帝的一生,两次都是傀儡皇帝,亲情尽失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李旦

    唐朝是个伟大的王朝,有着广袤的领土和强悍的实力,扩张型心态,让唐帝国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兼具草原和中原多种文明形态。通常我们理解中的伟大,一般都是和严肃联系起来的,但唐朝很特殊,他不但很强大,而且很有趣,除了民间所谓的脏唐臭汉之外,唐朝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拿当皇帝这件事来说吧,一个人一般一生也就是当

  • 2次当上皇帝的李旦,为何3次让位,将皇位让给母亲、哥哥、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风标签:李旦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唐睿宗李旦绝对是十分特殊的存在。首先他自己是皇帝,他的父亲唐高宗李治、母亲武则天、哥哥唐中宗李显、侄子唐少帝李重茂、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也都是皇帝。一个家庭里出现了6位皇帝,他也因此被戏称为“六位帝皇丸”。另外他还前后2次登上皇位。 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第二次是在公元710年,

  • 桥陵,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听说里面宝贝比秦皇陵的还多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李旦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人文发展一直以来都领先了全世界的历史。在这些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发展出了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这些文化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除了能够推动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文明外,中国还发展出了更多的蛮族人类精神建设和精神寄托的文明,这些文明或成为了

  • 李旦两次为帝,但为何两次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位?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旦

    李世民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一帝,在李世民之后,唐朝最伟大的肯定是李隆基,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开元盛世。却鲜少有人知道,按照宗法传承,李隆基根本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只不过李隆基晚年昏晕无道、沉默女色,让人忘却了他年轻时励精图治的形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旦还是李隆基的亲生父亲。

  •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让天下,为何不愿意手握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李旦

    前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这其中的相王指的是唐睿宗李旦。谈起李旦很多人都认为这位皇帝的一生是十分悲催的,虽然身为皇帝,但在女皇武则天的权力掌控下,李旦也只是个傀儡皇帝并没有什么大权。李旦这一生中,曾经历多次政变,这也导致李旦第二次

  • 一起看看唐朝的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可能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李旦

    唐中宗李显是典型的昏君,不过正因为他和弟弟李旦的平庸,才没象两个哥哥那样死在母亲的手里。高宗死后,李显即位,但当了不到40天皇帝就被废了,起因是他要任命自己的岳父韦孝贞一个职务,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中宗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他(韦孝贞)又能怎样。结果就因为这句话,被自己的母后废掉。随后,李显全家被流放

  • 李隆基赐太平公主自尽,李旦反复求情:三郎,你饶她一命吧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李旦

    公元713年,李隆基一尺白绫赐太平公主自尽,太上皇李旦反复求情:“三郎,朕就这一个妹妹了,请你饶她一命吧!”李隆基冷冷地说:“晚了!3天前我给过姑姑机会,是她自己非要回来寻死!您节哀顺变吧!”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开启了姑侄斗法。哪怕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二人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歇。713

  • 隋唐历史:武则天还政于李唐为什么选择立李显为储君而不是李旦呢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李旦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在隋朝之后同样也有一个强盛的王朝出现——唐朝。唐朝大家都知道唐朝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武周”政权,出现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说到武则天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是大唐的大罪人,不过在武则天晚年

  • 唐睿宗李旦:两即帝位,三让天下,这个“睿”字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李旦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唐朝享国289年,历经21个皇帝,只有一个皇帝做到了这句话,那就是李旦。公元662年,李旦出生在长安,他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李治最后一个儿子。由于他在兄弟中最小,所以深受父亲的喜爱。和大多数皇子一样,李旦的成长之路差不多,唐高宗李治逝

  • 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李旦

    李旦唐中宗李显有一个很光耀的称呼,就是“六味地黄丸”。不过他的弟弟唐睿宗李旦也配得上这个称呼,这是因为,李旦的父亲是皇帝高宗,母亲是皇帝武则天,哥哥是皇帝中宗,儿子是皇帝玄宗,侄子是皇帝殇帝,而他自己是皇帝睿宗。李唐再兴,李旦功不可没,他1个人保住了李氏家族!李旦李旦如果生在盛世很有可能只会被一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