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滔滔子美食 访问量:2460 更新时间:2024/1/22 4:24:15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宰相呢?凶手又和武元衡有什么矛盾呢?

这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武元衡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骑马入朝。他刚刚走出坊门,突然从暗中冲出一伙人,一阵乱箭,走在前面的几个随从非死即伤,武元衡的马受惊狂奔,而刺客直接挥刀砍死了武元衡,割下了他的脑袋,用破布一包,就不见了踪影。几乎同时,御史中丞裴度也遭到了袭击,万幸的是仅仅头上受了点伤,逃过一劫。

第二天,在一些机关的门首出现没头揭帖,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凶手的气焰如此嚣张,足见背后过硬的后台。

武元衡是武则天堂弟的曾孙,在唐宪宗时候两度为相,深得唐宪宗的信任。当时武元衡坚持要镇压藩镇叛乱,所以,当时朝臣们都觉得是藩镇派来的刺客。

朝廷内部因此事变得同仇敌忾,认为刺客如此肆无忌惮敢刺杀朝廷大臣,这是践踏尊严的事情。于是,唐宪宗就严令在长安城内进行大搜捕,若能捕获到凶手就奖励赏钱万贯,五品官,若是藏匿凶手,则全族诛杀。

其实,大家怀疑最多的是成德镇王承宗,因为朝廷对淮西镇出兵讨伐,成德镇王承宗害怕朝廷在平定淮西镇后转而对自己用兵,就派人去上京游说武元衡罢兵停战,而武元衡将游说的人臭骂了一顿,并且赶出门去。大家都认为王承宗记恨在心,所以才策划了这样一起事件。

但是幕后凶手真的是王承宗吗?

凶手在刺杀成功后,又打算在洛阳进行叛乱,幸好在举事前夜被人告发,进而审讯发现刺杀武元衡的主谋是李师道。李师道曾经和王承宗一起上书阻止朝廷对淮西用兵。本想着派人刺杀武元衡,其他的大臣就会害怕,必然会劝皇上退兵。于是,李师道才策划了这一起血案。

参考文献: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年》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唐宪宗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年间爆发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处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在日后的100多年里各地藩镇和中央经常对抗,分裂局面时而松懈、时而严重。直到黄巢之乱后割据情况更是爆发到顶点,那么问题来了,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历代皇帝一直主张削藩,可为何只

  • 唐宪宗李纯,又称小太宗,他是如何造成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 “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唐宪宗年间,一个船夫不仅见了龙,而且还抢了“龙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唐宪宗

    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所信仰的图腾,有人说“龙”是虚构出来的,但也有人说它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历史上记载了曾有很多人亲眼见过“龙”。最有名的就是清末年间“天坠飞龙”,龙的骸骨还被登上了报纸,至今尚可查证;更有甚者,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还有一具“龙”的标本。那么究竟“龙”是不是真实存在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 晚唐最后的希望唐宪宗李纯,不好女色不立皇后,却死于修仙吃丹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唐宪宗

    大唐一道光,照得人发慌!这位中唐时期的唐朝帝王,硬生生从没落的唐朝黑暗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唐朝重现了十几年的太平盛世!他就是被称为唐朝中兴之主的唐宪宗李纯,你敢想象吗?唐宪宗李纯竟是宦官拥立登基的!唐宪宗“白捡”皇位李淳六七岁时,曾经进宫参拜祖父唐德宗,德宗将皇孙抱起来放在膝上坐着,故意逗他:“这

  • 唐德宗时沙陀在吐蕃引诱下归附,到唐宪宗时转而归附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唐宪宗

    沙陀族原名“处月”,唐贞观年间,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为突厥别种,也称“沙陀突厥”。唐代文献中将“处月”译作“朱邪”。这一称谓逐渐成了沙陀族统治者的姓氏。随着唐朝将触角深入天山北麓,沙陀族一度成为唐朝的

  • 唐宪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可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唐宪宗李纯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

  • 兴乱唐,迎佛骨-先明后暗的唐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唐宪宗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分封了大量节度使,固然有的是平定叛乱的功臣,如郭子仪等人,也有的就是招降的安史叛军,比如河北三镇,他们迫于形势,无奈之下向朝廷投降,而郭子仪等人出于鸟尽弓藏的原因,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投降,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政治局面,当然,在其中最难受的是皇权,而最轻松的,是郭家,拥有四朝元老,多次拯

  • 晚唐中兴的明君,唐宪宗缔造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唐宪宗

    温馨提示: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每一个朝代在进入王朝的晚期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压力和矛盾不断升级后,就会有人站出来进行一次变革,而这样的变革有时是做做样子,有时是痛下决心,都是为了王朝的统治者继续他宏图霸业而进行的。晚唐时期的最后一次中兴局面是在唐武宗李炎的主持下开展的,

  • 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元和中兴”,打压了唐王朝藩镇的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唐宪宗

    全文共171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王朝的藩镇最初是由唐睿宗李旦所设置的,用来抵抗吐蕃王国的侵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他把那些藩镇战区扩大到了十个战区,四面八方把唐王朝给包围保护起来。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到了后面,不仅原有的目的,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还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宰相

  • 唐宪宗李纯,如何励精图治对待国家,最终实现“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唐宪宗

    刘昫曾赞曰: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的孙子。在公元805年,他被立为太子,正式改名为李纯,从此便开始参与国家事务的处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李唐王朝新一任的统治者。与父亲的无能不同,唐宪宗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