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寒寒 访问量:2733 更新时间:2024/1/31 16:10:52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年间爆发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处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在日后的100多年里各地藩镇和中央经常对抗,分裂局面时而松懈、时而严重。直到黄巢之乱后割据情况更是爆发到顶点,那么问题来了,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历代皇帝一直主张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呢?

早在唐宪宗以前的皇帝唐代宗唐德宗在位时期就力主削藩,代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国内经济凋敝,国力大损,削藩已不可能做到。德宗时则开始大规模削藩,其战线更是长达万里之遥,可以说唐朝皇帝和藩镇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但效果并不明显,直到宪宗继位时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首先:缺乏财政支持

众所周知打仗打得就是钱财输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打不了仗,因此增加赋税成为了朝廷重中之重。也正是在德宗时期实行两税法,改革弊政,增加财政收入,朝廷大有中兴之象。

在内外政策上德宗对外曾经联合回纥、南诏等部打击西南强敌吐蕃,成功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对内虽然对藩镇多有息事宁人之意,但总体局势较为安定,给后世宪宗皇帝的“元和中兴”做好了前期铺垫。

因此到了宪宗年间国库开始变得充盈,削藩有了物质保障。

其次:宪宗改革

宪宗时期(公元805年到820年)藩镇无法兴风作浪的原因,离不开皇帝李纯的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即位之初便发奋图强,颁布了财政改革新政令,减轻赋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并对藩镇采取强硬手段,登基次年收服西川节度使刘辟,夏绥节度使杨惠琳,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伏诛,813年魏博节度使田氏重新对唐朝俯首称臣,815年至817年先后反叛3年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终被平定,这次胜利更是震动了当时各地的藩镇,虽然813年对承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争没能获胜,但全国上下的藩镇至少在名义上全被降伏,公元819年唐朝大部分地区重新被中央掌握,国内一片中兴景象。

虽说安史之乱后只有宪宗李纯大获成功,重建中央政府的威望,结束了各地藩镇飞扬跋扈,各自任免官吏,不服从中央调遣的局面。但和玄宗李隆基一样对于国家治理虎头蛇尾,前明后暗。其在位后期服用丹药、脾气暴躁,又重用宦官,最终在宦官立储风波中遭到陈弘志等人深夜进入寝宫密谋杀害,并谎报皇帝误服丹石毒发暴崩,最终假传皇帝遗诏,立李恒为新君,这就是唐穆宗

可惜宪宗死时年仅43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政治家的黄金时期。

如果宪宗再多活10年,哪怕只有10年,唐朝想必也一定会在中兴之路上走得更远。只不过历史不能假设,这可能就是唐朝的宿命吧!

当美国、中国、英国、苏联在朝鲜厮杀时,日本到底赚了多少美元?

金日成为什么要抢夺志愿军指挥权?他何德何能?斯大林当时怎么看

我国入朝作战第一波到底过去多少人?就打的美国王牌部队不敢置信

美国以中国俘虏不会知道高级情报为由,错过了逃生机会,结果……

那支向鸭绿江尿尿的美军最后结局咋样了?说出答案后令人咬牙切齿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唐宪宗李纯,又称小太宗,他是如何造成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 “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唐宪宗年间,一个船夫不仅见了龙,而且还抢了“龙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唐宪宗

    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所信仰的图腾,有人说“龙”是虚构出来的,但也有人说它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历史上记载了曾有很多人亲眼见过“龙”。最有名的就是清末年间“天坠飞龙”,龙的骸骨还被登上了报纸,至今尚可查证;更有甚者,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还有一具“龙”的标本。那么究竟“龙”是不是真实存在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 晚唐最后的希望唐宪宗李纯,不好女色不立皇后,却死于修仙吃丹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唐宪宗

    大唐一道光,照得人发慌!这位中唐时期的唐朝帝王,硬生生从没落的唐朝黑暗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唐朝重现了十几年的太平盛世!他就是被称为唐朝中兴之主的唐宪宗李纯,你敢想象吗?唐宪宗李纯竟是宦官拥立登基的!唐宪宗“白捡”皇位李淳六七岁时,曾经进宫参拜祖父唐德宗,德宗将皇孙抱起来放在膝上坐着,故意逗他:“这

  • 唐德宗时沙陀在吐蕃引诱下归附,到唐宪宗时转而归附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唐宪宗

    沙陀族原名“处月”,唐贞观年间,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为突厥别种,也称“沙陀突厥”。唐代文献中将“处月”译作“朱邪”。这一称谓逐渐成了沙陀族统治者的姓氏。随着唐朝将触角深入天山北麓,沙陀族一度成为唐朝的

  • 唐宪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可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唐宪宗李纯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

  • 兴乱唐,迎佛骨-先明后暗的唐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唐宪宗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分封了大量节度使,固然有的是平定叛乱的功臣,如郭子仪等人,也有的就是招降的安史叛军,比如河北三镇,他们迫于形势,无奈之下向朝廷投降,而郭子仪等人出于鸟尽弓藏的原因,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投降,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政治局面,当然,在其中最难受的是皇权,而最轻松的,是郭家,拥有四朝元老,多次拯

  • 晚唐中兴的明君,唐宪宗缔造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唐宪宗

    温馨提示: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每一个朝代在进入王朝的晚期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压力和矛盾不断升级后,就会有人站出来进行一次变革,而这样的变革有时是做做样子,有时是痛下决心,都是为了王朝的统治者继续他宏图霸业而进行的。晚唐时期的最后一次中兴局面是在唐武宗李炎的主持下开展的,

  • 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元和中兴”,打压了唐王朝藩镇的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唐宪宗

    全文共171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王朝的藩镇最初是由唐睿宗李旦所设置的,用来抵抗吐蕃王国的侵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他把那些藩镇战区扩大到了十个战区,四面八方把唐王朝给包围保护起来。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到了后面,不仅原有的目的,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还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宰相

  • 唐宪宗李纯,如何励精图治对待国家,最终实现“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唐宪宗

    刘昫曾赞曰: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的孙子。在公元805年,他被立为太子,正式改名为李纯,从此便开始参与国家事务的处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李唐王朝新一任的统治者。与父亲的无能不同,唐宪宗立志

  • 唐宪宗维护一个臣子有多“疯狂”,有人想出卖他,宪宗立马一顿怼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唐宪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朝野上下便出现了萎靡不振的现象,尤其是在后期出现了朝野中的人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朋党营私、相互包庇。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位名动朝野的“伯乐”--斐度。为什么说的是伯乐?主要是在当时朝堂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他能做到洁身自好,并且推举贤才,比如韩愈这样的文坛大家都是他一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