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发明茶税,利用《茶经》带货卖茶,为唐续命百年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发明茶税,利用《茶经》带货卖茶,为唐续命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瓜唠车 访问量:2665 更新时间:2024/1/15 17:11:11

茶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可能有不怎么喝茶的,但几乎没有从来没喝过茶的。那么茶作为中国人的全民饮料,它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呢?饮茶之风的全民盛行,除了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一、唐王朝增收茶税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摧毁了大唐王朝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以来的百年繁荣。曾经繁盛的唐帝国内部,因为战乱而民生凋敝,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在户籍人口,仅有安史之乱前在户籍人口的1/5。而对外则因为丝绸之路被西北吐蕃人占领,所以来自西域各国的商品以及金银等货币,无法再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大唐。一时间唐朝政府的税收压力剧增,为此统治者开始寻找新的税种,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亏空。

安史之乱

8世纪中后期,饮茶之风在唐代上层社会盛行,国家就将茶税作为单独的一个税种开始征收。就在唐德宗颁布两税法没几年,793年,唐朝政府就下令将茶放在生活物品的税种之内,一并收税。此时茶税的征收比例并不高,仅收取茶售价的10%。据史料记载来看,唐德宗时期对茶的征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我想此时的大唐王朝可能也没有想到,它为后世的封建政府开辟了一条新的巨大财源。

《武媚娘传奇》上流社会品茶

就在793年当年,茶税的税额竟然达到了41万贯铜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众所周知,盐税是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税收之一,而这41万贯铜钱,就相当于当时的盐税征收水平。

巨大的茶税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唐王朝的财政状况,为这个被安史之乱折腾得奄奄一息的虚弱政权,注入了一丝新的血脉与活力。但是茶税的巨大税额,也极大地刺激了唐王朝统治者们的贪欲,他们开始意识到,应当主动地扩大茶税总额,以此来应对政府在国防上的巨大开支。

但问题是,如果盲目地提高茶税的征税比例,那么只会让喝茶的人封上口不再喝茶。毕竟人不会为了几斤茶叶,而交上几十贯铜钱的税款。如果在茶税征税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只提高茶叶的普及程度,那么茶税的税额依然会大幅度的增加。

唐王朝的想法很快便开始实施,唐政府开始向民众推销茶的好处,而在政府的主动推广之下,茶这一商品开始由贵族商家的专利品,逐渐走向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当然除了政府的推动之外,民间饮茶之风的盛行,还要得益于一本叫作《茶经》的书籍。

二、茶在各个阶层普及开来

陆羽

《茶经》一经问世,便在唐朝统治阶级内部造成了轰动。当然轰动的原因,除了唐朝统治者高层爱喝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唐朝统治者想利用《茶经》带货,向民间推广喝茶的好处,进而通过全民饮茶的方式,来增加政府的茶税收入。

茶原本就是一种健康的饮品,而《茶经》的问世,又将如何选茶、制茶推上了标准化且专业化的高度。再加上唐朝政府的鼎力宣传,茶作为一种饮品,很快便进入到平民百姓家中。唐朝中后期的饮茶之风,不再局限于茶水本身,而是由对茶水的重视,逐渐扩展到了对于茶具、茶器甚至是泡茶之水的重视。而如此文雅的喝茶方式,也成了当时社会中下层附庸风雅的一种手段。

《武媚娘传奇》中的茶具

三、政府对茶进行垄断

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之后,大唐王朝还能再续命130年,这其中离不开茶税的巨大功劳。当然,唐朝政府比我们更明白这一点,所以到了835年,在当时已经全民饮茶成风的情况下,唐文宗下令茶叶的销售此后由政府全权垄断。注意只是销售环节由政府全权垄断,意思是由政府向茶农收购茶叶,然后再将茶叶倒卖给普通的茶商。

《柜中美人》唐文宗

至此,茶和盐、铁一样,成为了国家的垄断商品。那么作为垄断商品,茶税的利益到底有多高呢?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个普通产茶县的茶叶税额,就相当于唐朝政府一年所征收的矿税。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家里有矿的不如家里有茶的。

后来到了9世纪中期,唐朝政府的茶税税额,已经能和盐税相持平。至此,茶税正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之一。

影视剧中的茶市

文史君说

茶作为一种原本并不被征税的商品,在唐朝国家危亡之际,成了国家财政的救命稻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家对它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国家垄断了对茶的销售权,这一方面表明茶税对于古代政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古代政府与民争利的本质。

参考文献

《旧唐书》刘昫,中华书局,1997年版。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唐德宗

更多文章

  • 唐朝中后期,宦官为何敢废立皇帝,囚禁天子?这事要怪唐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唐德宗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奴仆,但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其中最强大的是唐朝!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几乎完全掌握了国政,他们可以废黜皇帝,监禁皇帝,甚至杀害皇帝!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直接杀害,唐文宗李昂入狱后郁郁寡欢。那么唐朝宦官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唐显宗统治后期,宦官全权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例如

  • 唐德宗囚杀郜国公主,真的因为她私生活不检点?又为何要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大唐贞元三年(787年)的一天,宰相张延赏向唐德宗告状:“李昇老是往郜国公主府上跑,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太好。”唐德宗瞄了一眼张延赏,皱皱眉头没吱声。不久,又有人向唐德宗举报:郜国公主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昇、萧鼎、李万、韦恪组团出入公主府,嘿嘿,太乱了,对皇家声誉不好啊。公主府成了娱乐场所,这种事放在别

  •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堂历史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三十八岁才当上皇帝,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争洗礼的德宗对宦官参政深恶痛绝,所以继位后就严禁宦官干政。这一年朝廷在京城举行科举会试考试。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德宗任命侍御史杜黄裳为主考官。杜黄裳是个西北汉子,为人正直,他对唐科举的考试弊端十分熟悉。历次科考朝中权贵都插手,走后门透题、找门路占了上

  • 唐德宗冤杀一位大臣,导致国家穷困,皇帝不顾脸面四处索拿卡要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刘晏遇害,天下冤之。他的死引发了党争之祸,也导致藩镇愤怒,加剧了他们与朝廷的离心离德。刘晏是大唐的钱袋子、财神爷,是那个多灾多难时期的巧媳妇。金章宗完颜璟曾经说:“能做到使国家富裕,同时老百姓又不受困的理财大臣,自唐朝以来唯有刘晏一人。”司马光、欧阳修也持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国家

  •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唐德宗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经历了一次生死浩劫,虽然国家保住了,但这次事件之后,唐朝的政治体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皇权至上集于一人之手,唐廷为了防止安史之乱之事再发,于是广封节度使赐以藩镇把守,期望以藩镇之力镇压叛乱,杀叛乱于萌芽中,但殊不知藩镇

  • 唐德宗为何直到王淑妃临终才册封她为皇后?皇帝的爱情有多少水分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的昭德皇后王氏保持了一项记录,她被封后当日就去世了,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按照史书记载,唐德宗对王氏“宠异”,让她以淑妃身份掌管六宫。既然如此,唐德宗为何拖了七年,直到钟爱的女人快不行了才册封她为皇后呢?更诡异的是,八个月后,唐德宗就张罗着废黜王皇后的儿子李诵,准备改立次子舒王李谊为太

  • 唐德宗一生简朴,为削藩差点丢了性命,为何还有人骂他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很会做买卖,他发明的“宫市”每年可以带来数千万钱的收益。以前,宫中的采办都由官府承担,但唐德宗觉得官员们贪腐严重,半数采购费用都被贪了,于是便将这项工作移交给宫里的太监。此举果然奏效,太监们到底是贴心人,宫中的采购费用直线下降。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其实太监们的贪腐比官员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节

  • 奥斯卡影帝唐顺宗:装傻36年,口吃斜眼泡过茅厕,竟成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唐顺宗

    唐朝皇帝众多,奇葩的也不少,一共活了50年,装傻充愣就占了36年,别人上位靠遗传靠能力,他上位纯靠口歪眼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口歪眼斜的皇帝其实这个皇帝就是唐朝的唐宣宗,原名李忱,作为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最初并没有成为太子,在他之前,有三个侄子连续成为皇帝,而李忱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叔。因为

  • 唐顺宗当太子26年,刚登基8月却被迫禅位,成了传位最快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唐顺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的威严至高无上,谁胆敢触怒,遭殃的岂止是一个人?说百万枯骨有些夸张,但是皇帝一怒,动辄株连九族,万余人是绰绰有余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人生杀掠夺的权利。他既可以让人一夜富贵、权势滔天,也可以让人一夜之间落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试问有谁不想当皇帝

  • 奇葩皇帝唐顺宗:严重中风却有37个子女,在位8个月即死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唐顺宗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400多位皇帝(含南明、北元、李自成、张献忠和袁世凯等称过帝的),奇葩皇帝不少,唐顺宗绝对是其中一个。奇葩一:做了26年太子,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唐顺宗叫李诵(761年―806年),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公元779年,李诵被立为太子,成为唐帝国的二把手,皇位唯一合法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