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的威严至高无上,谁胆敢触怒,遭殃的岂止是一个人?说百万枯骨有些夸张,但是皇帝一怒,动辄株连九族,万余人是绰绰有余的。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人生杀掠夺的权利。他既可以让人一夜富贵、权势滔天,也可以让人一夜之间落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试问有谁不想当皇帝呢?可惜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是家天下,要想当皇帝只能通过继承。
当然通过造反这种随时可能会小命不保的手段,也是可以当上皇帝的,不过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没有人会如此不理智。
在现代社会,国家元首都是有任期的,到期就得下位。可是在古代,谁敢给皇帝设任期,皇帝一般而言都是坐到死的。碰上短寿的皇帝还好,碰上长寿的,身为太子的储君那可就使劲等吧。
唐朝太子李诵便是如此倒霉之人,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坐了足足二十六年,可等到他登基后,仅仅在位八个月便被迫禅位。
相较他的太子生涯来说,他在位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堪称是“最短寿”的皇帝了,当然也是最快传位的太上皇了。
男女之风盛行的唐朝
相比较唐朝前任太子们的轮番替换来说,李诵虽说没有早点当上皇帝,但是也“稳稳的”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二十六年,没有因为宫斗而无辜丧命。
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当年便将李诵设立为皇太子。在位期间,李诵战战兢兢,为人做事十分严谨,对于政事仅仅发表过一次意见,从中便可窥见之严谨程度。
哪怕已经小心至此,可他的太子之位也没有坐得那么稳妥,有次也险些被废掉。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要怪唐朝实在太开放了,尤其在男女关系方面,非常“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呢?
唐太宗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媳,甚至一度还想封其为后;唐高宗李治看上了自己父亲曾经的小妾武则天,不仅娶回宫还真的将其封后;唐玄宗李隆基,明目张胆的将儿媳抢了过来。
当皇太子,险被岳母拖下水
李诵身为皇太子时,曾娶了一名女子为妃。这名妃子的母亲可不简单,是唐肃宗之女,有郜国公主的封号。仗着自己身份特殊,还有一个当皇太子的女婿,行事作风可谓是嚣张无比。
等到驸马萧升死去后,她更加肆无忌惮,个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天歌舞升平。
放在其他朝代,她可能是要被浸猪笼的,但是放在唐朝,虽然对于皇室来说脸面不太好看,但是也无伤大雅。
可千不该,万不该,她竟然行一些巫蛊之术,这不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大忌啊。再看与她保持男女关系的那些人,彭州司马、太子詹事、蜀州别驾,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这件事被捅到皇帝处,皇帝瞬间勃然大怒,难道太子竟有谋逆之心?李诵也是冤枉,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唐德宗叫过去狠狠批了一顿。
生怕被连累到的他,效仿前人肃宗的做法,选择与萧妃离婚,跟这个胆大包天的岳母断绝关系。虽然如此,唐德宗却也因此对他生出了间隙,产生了换太子的想法。
终于即位,大刀阔斧开始革新
舒王是唐德宗弟弟李邈的儿子,由于李邈英年早逝,唐德宗便将舒王收为养子,对其宠爱有加。在郜国公主这件事发生后,唐德宗便萌生了立舒王为太子的想法。
时任宰相的李泌察觉到了唐德宗的意图,不惜冒着杀身之祸,与唐德宗争论数十次,才让他幡然悔悟。李诵的太子之位这才安全保了下来,之后行事更是小心谨慎。
多年的储君生活,在外人看来风光无比,可只有他才懂得其中的酸苦。他将一切话都埋在心底,导致他变得积郁不已。在一次中风后,卧床不起。
此时已步入老年的德宗,才终于忆起太子的好,对其牵挂不已。805年,德宗病逝,太子李诵正式继位,称唐顺宗。
李诵二十六的太子生涯,为其积累了不少的政事经验。一上台后,他便开始大展拳脚,积极推进“永贞革新”。
可是他的这一行为触及到了宦官势力的利益,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逼迫李诵退位,禅让于太子李纯,在位时间实际上只有186天。
李诵退位后,这场“永贞革新”自然也失败了,支持革新的官员都被放逐。心系政事的李诵见此一幕,不堪打击,最后忧虑而死。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当权,中央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实施了这场革新,只可惜最后已失败告终,唐朝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鼎盛时期,逐渐走向没落。
革新之路,强盛之路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实力一开始在其中属于垫底的位置。落后便要挨打,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秦孝公下定决定,变法改革。
商鞅自魏入秦后,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之法,如重农桑、奖军功等等,最终使得秦国逐渐发展为其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遥看我国建国之初,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力何其之低。经过十年动荡后,国家和人民又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十年之间不仅没有迈步前进,甚至还有了倒退的迹象。
我国本就已经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一来一回,又相差了二十年的发展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公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最终使我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追赶甚至超越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步伐。
任何一场革新,都是困难重重的。一场革新,就相当于去掉一个人身体里已经腐坏的器官,过程虽然艰辛,风险虽然极大。可如果革新成功,就相当于一次重生,赋予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国家需要革新,企业需要革新,个人同样也需要“革新”。我们革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去掉从前错误的认知,吸收到更先进、更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