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顺宗当太子26年,刚登基8月却被迫禅位,成了传位最快的太上皇

唐顺宗当太子26年,刚登基8月却被迫禅位,成了传位最快的太上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似人间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1/16 13:16:57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的威严至高无上,谁胆敢触怒,遭殃的岂止是一个人?说百万枯骨有些夸张,但是皇帝一怒,动辄株连九族,万余人是绰绰有余的。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人生杀掠夺的权利。他既可以让人一夜富贵、权势滔天,也可以让人一夜之间落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试问有谁不想当皇帝呢?可惜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是家天下,要想当皇帝只能通过继承。

当然通过造反这种随时可能会小命不保的手段,也是可以当上皇帝的,不过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没有人会如此不理智。

在现代社会,国家元首都是有任期的,到期就得下位。可是在古代,谁敢给皇帝设任期,皇帝一般而言都是坐到死的。碰上短寿的皇帝还好,碰上长寿的,身为太子的储君那可就使劲等吧。

唐朝太子李诵便是如此倒霉之人,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坐了足足二十六年,可等到他登基后,仅仅在位八个月便被迫禅位。

相较他的太子生涯来说,他在位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堪称是“最短寿”的皇帝了,当然也是最快传位的太上皇了。

男女之风盛行的唐朝

相比较唐朝前任太子们的轮番替换来说,李诵虽说没有早点当上皇帝,但是也“稳稳的”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二十六年,没有因为宫斗而无辜丧命。

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当年便将李诵设立为皇太子。在位期间,李诵战战兢兢,为人做事十分严谨,对于政事仅仅发表过一次意见,从中便可窥见之严谨程度。

哪怕已经小心至此,可他的太子之位也没有坐得那么稳妥,有次也险些被废掉。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要怪唐朝实在太开放了,尤其在男女关系方面,非常“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呢?

唐太宗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媳,甚至一度还想封其为后;唐高宗李治看上了自己父亲曾经的小妾武则天,不仅娶回宫还真的将其封后;唐玄宗李隆基,明目张胆的将儿媳抢了过来。

当皇太子,险被岳母拖下水

李诵身为皇太子时,曾娶了一名女子为妃。这名妃子的母亲可不简单,是唐肃宗之女,有郜国公主的封号。仗着自己身份特殊,还有一个当皇太子的女婿,行事作风可谓是嚣张无比。

等到驸马萧升死去后,她更加肆无忌惮,个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天歌舞升平。

放在其他朝代,她可能是要被浸猪笼的,但是放在唐朝,虽然对于皇室来说脸面不太好看,但是也无伤大雅。

可千不该,万不该,她竟然行一些巫蛊之术,这不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大忌啊。再看与她保持男女关系的那些人,彭州司马、太子詹事、蜀州别驾,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这件事被捅到皇帝处,皇帝瞬间勃然大怒,难道太子竟有谋逆之心?李诵也是冤枉,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唐德宗叫过去狠狠批了一顿。

生怕被连累到的他,效仿前人肃宗的做法,选择与萧妃离婚,跟这个胆大包天的岳母断绝关系。虽然如此,唐德宗却也因此对他生出了间隙,产生了换太子的想法。

终于即位,大刀阔斧开始革新

舒王是唐德宗弟弟李邈的儿子,由于李邈英年早逝,唐德宗便将舒王收为养子,对其宠爱有加。在郜国公主这件事发生后,唐德宗便萌生了立舒王为太子的想法。

时任宰相的李泌察觉到了唐德宗的意图,不惜冒着杀身之祸,与唐德宗争论数十次,才让他幡然悔悟。李诵的太子之位这才安全保了下来,之后行事更是小心谨慎。

多年的储君生活,在外人看来风光无比,可只有他才懂得其中的酸苦。他将一切话都埋在心底,导致他变得积郁不已。在一次中风后,卧床不起。

此时已步入老年的德宗,才终于忆起太子的好,对其牵挂不已。805年,德宗病逝,太子李诵正式继位,称唐顺宗

李诵二十六的太子生涯,为其积累了不少的政事经验。一上台后,他便开始大展拳脚,积极推进“永贞革新”。

可是他的这一行为触及到了宦官势力的利益,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逼迫李诵退位,禅让于太子李纯,在位时间实际上只有186天。

李诵退位后,这场“永贞革新”自然也失败了,支持革新的官员都被放逐。心系政事的李诵见此一幕,不堪打击,最后忧虑而死。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当权,中央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实施了这场革新,只可惜最后已失败告终,唐朝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鼎盛时期,逐渐走向没落。

革新之路,强盛之路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实力一开始在其中属于垫底的位置。落后便要挨打,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秦孝公下定决定,变法改革。

商鞅自魏入秦后,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之法,如重农桑、奖军功等等,最终使得秦国逐渐发展为其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遥看我国建国之初,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力何其之低。经过十年动荡后,国家和人民又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十年之间不仅没有迈步前进,甚至还有了倒退的迹象。

我国本就已经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一来一回,又相差了二十年的发展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公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最终使我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追赶甚至超越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步伐。

任何一场革新,都是困难重重的。一场革新,就相当于去掉一个人身体里已经腐坏的器官,过程虽然艰辛,风险虽然极大。可如果革新成功,就相当于一次重生,赋予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国家需要革新,企业需要革新,个人同样也需要“革新”。我们革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去掉从前错误的认知,吸收到更先进、更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变越好!

标签: 唐顺宗

更多文章

  • 奇葩皇帝唐顺宗:严重中风却有37个子女,在位8个月即死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唐顺宗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400多位皇帝(含南明、北元、李自成、张献忠和袁世凯等称过帝的),奇葩皇帝不少,唐顺宗绝对是其中一个。奇葩一:做了26年太子,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唐顺宗叫李诵(761年―806年),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公元779年,李诵被立为太子,成为唐帝国的二把手,皇位唯一合法的继承

  • 唐顺宗在位8个月就把皇位传给儿子李纯,其中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在位8个月把皇位传给儿子李纯是逼不得已的做法,是因为他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引起的。身体有恙李诵是德宗李适的长子,自从19岁被立为皇太子后,他坐了二十五的太子之位。他在太子之位上目睹了大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乱权,民不聊生的景象,所以他自幼就胸怀大志,认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要治理好国

  • 宫廷悬案,悲催的短命天子,唐顺宗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唐顺宗

    唐朝是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然而唐朝也是历史上政局最动荡的王朝,无论是它强盛的时候,还是后来衰败,内部的宫廷斗争都一直存在。从立国开始就爆发玄武门之变,到后面死得不明不白,这就是唐顺宗,他绝对是历史上最为悲催的皇帝。他继位之后一不到一年就退位了,甚至还来不及改自己父亲的年号,而顺宗随后不久就离奇去世

  • 萧妃:唐顺宗李诵的原配,为何被唐德宗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唐顺宗

    贞元六年(790年)八月辛丑,唐朝发生了一件荒唐事,唐德宗李适以为生病的太子李诵厌灾为由,赐死了太子妃萧氏。这件事背后蕴藏着一场皇室自相残杀的丑事,萧妃只不过是受到牵连的政治牺牲品。萧氏出身南朝名族兰陵萧氏,是昭明太子萧统的九世孙,她的曾祖父萧嵩、伯祖父萧华、伯父萧复都曾担任宰相,父祖叔兄也都在朝中

  •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对于唐朝的政治究竟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武成读史标签:唐顺宗

    引言唐朝中期政治局势相较于初唐来说十分混乱,一是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逐渐强大,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下降导致政令不行。二来随着国力的逐渐衰退,保证唐王朝军事实力的府兵制在唐玄宗时期就告废止,而后来施行的募兵制又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当时的禁军实力比起初唐来说十分孱弱,而且只有神策军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

  • 唐顺宗的两个女儿,一个抠门得让人惊讶,一个糜烂得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虽然只当了186天的皇帝,却很丰产,女儿就足足生了23个。这些女儿们大多默默无闻,除了汉阳公主和襄阳公主。汉阳公主恐怕是历史上最“抠门”的公主了,家里金山银山堆着,她却活得像农妇,恨不能一个铜板掰成三份花。而襄阳公主则是另一个形象,她放飞自我,活得很“潇洒”,频频给老公戴绿帽,还公然跑到情

  • 唐顺宗离奇死亡,到底是宦官作乱还是儿子行凶?真相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当了26年的太子,坐上龙椅不到7个月就被迫禅位,实际掌权仅186天,期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过。在当了5个月的太上皇之后,唐顺宗又突然死亡,给后人留下一个永远的谜团。史学界有一个观点认为,唐顺宗死于谋杀,凶手应该是宦官集团和唐宪宗(唐顺宗之子)。支撑这个观点的是《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

  • 唐朝最憋屈皇帝唐顺宗,和自己儿子做“兄弟”,因中风差点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唐顺宗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帝王传奇,而其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当属唐朝最憋屈的皇帝——唐顺宗。他的命运如同天注定般扭曲,不仅遭受了中风的折磨,还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建立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兄弟”情。爱子为王:德宗对李源的宠爱和争议 李诵虽然有十个弟弟,但他最为宠爱的却是自己的儿子李源。据传

  •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宰相呢?凶手又和武元衡有什么矛盾呢?这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武元衡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骑马入朝。他刚刚走出坊门,突然从暗中冲出一伙人,一阵乱箭,走在前面的几个随从非死即伤,武元衡的马受惊狂奔,而刺客直接挥刀砍死了武元衡,割

  • 唐朝安史之乱后,历代君王都会削藩,可为何只有唐宪宗大获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唐宪宗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年间爆发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处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在日后的100多年里各地藩镇和中央经常对抗,分裂局面时而松懈、时而严重。直到黄巢之乱后割据情况更是爆发到顶点,那么问题来了,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历代皇帝一直主张削藩,可为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