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松单臂擒方腊,正史上,擒方腊的人比武松还厉害!

武松单臂擒方腊,正史上,擒方腊的人比武松还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学生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4/1/20 23:11:11

方腊的结局,不管是在电视剧、小说,还是正史中,都比较惨。

电视剧中,武松单臂擒方腊,堪称水浒终极之战。武松此战丢了一条胳膊,方腊则被武松像打老虎一般,给活活打晕了过去。古有霸王举鼎,武松则是怒吼着,用单臂高高举起了被擒的方腊。

而在小说原著中,方腊则是在逃跑途中,到山坳的一处草庵找吃的,正好遇到了追赶而来的鲁智深。方腊猝不及防,被鲁智深一禅杖打倒,给捆了个结结实实。

方腊在电视剧中,还比较英雄,至少跟武松大战数十合,甚至还废了武松的一条胳膊。可是,小说中的方腊,就显得实在窝囊,面对鲁智深,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到了正史中,方腊是更加的“窝囊”。

一员宋将,孤身一人,手持长矛,杀进方腊藏身地洞中,干掉了方腊手下几十号人,然后,平安无事地将方腊给活捉了出来。你说这方腊糗不糗!

好在,擒方腊的那位宋将,后来还混得不错,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总算让方腊找回了点面子。

方腊本是睦州青溪(浙江淳安)的一个漆园主,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是,很不走运,他遇到了艺术造诣极高的宋徽宗。而宋徽宗也很不走运,遇到了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和李彦六人。这六位,可是史称“六贼”,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祸根之一。

在六贼的蛊惑之下,宋徽宗迷恋山水园林。为了建造御花园艮岳,宋徽宗下旨在全国搜罗“名花奇石”。宋时,通常由十艘船组成一个运输队,被称作“一纲”。因此,这些搜集到的物品就被称为了“花石纲”。

宋徽宗心满意足了,可百姓遭殃了。负责花石纲的官员,自然也要给自己捞点好处。统治者们穷奢极欲,百姓呢,辛辛苦苦,却落得难得一顿饱餐。

特别是江浙地区,是花石纲的主要供应地,百姓是过得更加困苦。方腊的漆园,同样没能幸免,经常被采集花石纲的官员强取林木。

方腊是敢怒不敢言,当地的民众也是怨声载道。

方腊利用这一点,在宣和二年十月,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很快,就聚集了数十万众,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

宋朝廷的反应,可谓“神”,但不一定“速”。

直到当年十二月,起义军攻占杭州,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切断了宋朝在南方的经济命脉,这才引起了宋朝廷的重视。

宋徽宗任命童贯为江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禁军和防御西夏的西军,共计十五万大军平叛。

童贯是个奸臣,但不等于无能。

童贯知道百姓跟随方腊起义的原因,祭出了三大“法宝”。

一、撤销苏、杭两地负责花石纲的应奉局和造作局,停运花石纲。

二、将负责征集花石纲,民怨极深的应奉局朱勔父子革职,勒令归乡。

三、赦免所有愿意回家继续务农的百姓,不管是否在起义中杀过官吏,抢过官府,一律既往不咎。

童贯此举,绝对有效,很快就瓦解了起义军。

原本跟随方腊的百姓,是因为官吏的巧取豪夺,赋役过于繁重,才揭竿而起。现在赋役减轻了,赃官也被罢免了,还有一些被起义军杀死了,而在起义中所犯的一切罪责也都被赦免了,于是,很多人开了小差,逃走了。

第二年正月,童贯、谭稹兵分两路,一路攻歙州,一路取杭州。他们的最终目标,睦州,准备一举平定方腊。

结果,也正如童贯所料。

方腊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他们面对大宋正规军,特别是战斗力凶悍的西军,根本就毫无招架之力。

到了四月初,节节败退的方腊,只能带着残余起义军,退到了青溪的大山之中,跟宋军打起了游击。

十余万大军包围了青溪,可是,童贯却不敢轻易下令强攻。毕竟,童贯对于青溪,人生地不熟,而方腊却是地头蛇。强攻方腊,可能会让宋军遭受重大损失,童贯舍不得。

当时,宋徽宗开出了悬赏条件,“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

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挽强驰射,勇冠三军”,素有大宋“万人敌”美誉的牛人现身。他就是大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

韩世忠当时还只是一名偏将,悄悄进了山。韩世忠遇到了一名生活在深山里的妇人。这名妇人告诉韩世忠,方腊此时正躲在山中的帮源洞内。

在妇人的指引之下,韩世忠躲过了方腊在山中安置的明岗暗哨,走了几里的山路,摸到了帮源洞前。他手持长矛,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

《宋史》用一句话,讲完了方腊被擒的整个过程,“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不管怎么说,在电视剧和小说里,方腊还是一对一被擒,打不过,也不算丢人。可在正史中,却是数十人打一个韩世忠,结果,还被韩世忠给捉了。这不止是窝囊,而是太窝囊了。

韩世忠抓到了方腊,却并没能得到“两镇节度”的赏赐,“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

有些人,做事的时候不一定往前冲,可在抢功时,却犹如天降。

这件事,让韩世忠见识了什么是社会真相,但是,他并没有被击垮。韩世忠还是一如既往的英勇杀敌,为国效力,只是,他从此多了一个心眼。这也让他在后来宋高宗赵构的清算中,活了下来。

方腊被俘了,但是,他并没有投降宋廷。当年八月,方腊在京城被处死。至少在气节上,方腊没有输。

自宣和二年十月,方腊起义开始,到宣和三年四月,方腊被俘为止,方腊大起义,才仅仅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就被平定了。原本打算打过长江,十年之内统一天下的方腊,最终没能实现愿望。

而在北方,由宋江发起的水泊梁山起义,自宣和元年开始,一直坚持到了宣和三年五月,才被时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平定。宋江起义虽然坚持的比较久,但是规模相较方腊要小很多。

宋江起义军由36人组成核心,这应该也是《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星的原型,总人数也就万余人。

宋江被俘后,不像方腊那样,不肯投降,而是被招安成了大宋官员。这应该也是《水浒传》中,一直写宋江希望被招安的历史原型。

按照《宋史》记载的时间来看,在宋江被招安的前一个月,方腊已经被俘。所以,梁山好汉征方腊的事情,应该没有发生过。

标签: 方腊

更多文章

  • 武松单臂擒方腊,其实找到方腊的是他,大家耳熟能详的南宋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方腊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电视剧,电视剧中最后江南贼首方腊的结局是被武松找到单臂抓住的,也显示出了武松的英勇,当然了,水浒传毕竟是演艺,不能当做真正的历史来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方腊造反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真正找到方腊的人又是谁呢,其实也是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南宋名将。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

  • 辽代历史上的皇太叔之乱,是耶律重元被两朝皇帝忽悠的结果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耶律重元

    历史百科第220127期:皇太叔上一回,我讲了一个皇帝身边比较悲惨的角色-皇太弟,本期再聊聊皇储的另外一种,他们叫“皇太叔”。皇太叔顾名思义,就是当朝皇帝的叔伯辈的人,被立为一国之储君,当然和皇太弟同样应该是经过册封仪式的。例如,东晋权臣桓温废皇帝司马奕,而改立其叔祖父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并没有经过册

  • 天龙八部中,皇太叔耶律重元为何要谋反作乱?看看皇太叔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耶律重元

    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之中,金庸先生讲述了一段乔峰帮助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平叛的故事。当时,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带着乔峰以及少数亲兵外出行猎,结果没想到国内皇太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楚王乘机犯上作乱,要不是乔峰出手擒贼先擒王的话,或许耶律洪基难免被弑杀。或许很多人不明白,耶律洪基对皇太叔耶律重元厚待有加,为什么耶

  • 李谅祚13岁时爱上嫂子,为娶她杀了她全家,王朝却因她变得更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李谅祚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绝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都仰赖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来艰难求生,这也使得统治阶级的地位扶摇直上,慢慢也就形成了严格鲜明的等级制度与阶级观念。处于统治阶级食物链最顶端的当初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那个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困苦的底层劳动人民思想封建愚昧,皇

  • 狡诈腹黑的李谅祚为何赢得毅宗庙号?为何没能根除外戚擅权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谅祚

    导读:西夏作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雄踞西北将近两百年,从原始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度,西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于中原文明融合,在西北已经逐渐贫瘠的土地上,生生地与辽、金、宋三足鼎立长达百余年。尚武的民族性格、彪悍的战士、与中原同样的定居和农耕,让西夏、辽、金成为与中原宋王朝鼎立百年的政权。游牧与中原儒家文明的

  • 李德明为什么要从西平府迁走?

    历史人物编辑:同舟风雨标签:李德明

    定难政权的第一座政权中心是夏州(还不能称为都城),其实这三个基本条件一个都不符合。说到政治,它是离党项最大的敌人大宋关中防线很近,可问题是太近了,几乎就在大宋的鼻子底下。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被吃掉也就看大宋的胃口好坏了。经济上,连党项人自己都承认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它曾经唯一的优势就是

  • 得陇复望蜀,夏州李德明父子侵吞甘凉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李德明

    谋取甘凉,其实是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定下的目标。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了盛产良马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怎么不被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垂涎呢。蚕食甘州为了夺

  • 李元昊称帝之前,其父亲李德明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李德明

    引言西夏作为两宋时期在我国西北雄踞多年的割据王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西夏王国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宋朝政府的夹缝中长期保持其独立性,自然有其在政治上的过人之处。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在当时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是历史上少有的并没有进行全面汉化的民族,但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他们还是吸取了中原

  • 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李德明

    李德明【981-1004-1032】第十三任【其实是第十二位,夏州节度使第四十任】李德明,小名阿移,李继迁的长子,生母野利氏。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继迁因为箭伤不治死了,二十三岁的长子李德明袭位。李德明刚继位时处境的确困难,面对老爹新败,部众不服,河西六谷部吐蕃趁胜凝聚各部,辽宋两国在一边虎

  • 李继迁与夏州党项族嫡系隔着五代,他一个旁系如何逆袭成党项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李继迁

    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公元980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