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承上启下李德明,距离称帝的一步之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1180 更新时间:2024/1/4 16:26:29

李德明【981-1004-1032】第十三任【其实是第十二位,夏州节度使第四十任】

李德明,小名阿移,李继迁的长子,生母野利氏。

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继迁因为箭伤不治死了,二十三岁的长子李德明袭位。

李德明刚继位时处境的确困难,面对老爹新败,部众不服,河西六谷部吐蕃趁胜凝聚各部,辽宋两国在一边虎视眈眈,夏州政权处于国危子弱的危险境地。

特别是宋国知镇戎军曹玮上书提出要趁机攻打夏州,只不过一向软弱退让的赵小三不同意而已,想用官爵名位财物这样的恩德感化李德明,通过这些换取边关的安宁。特意派鄜延钤辖张崇贵和向敏中【兵部侍郎、知永兴军迁鄜延路缘边安抚使】去和李德明议和。

李德明一边和宋国议和,一边向辽国请封,坚持老爹的脚踩两只船政策不动摇,在夹缝里站稳脚步。等把两边大佬都架台子上了,李德明腾出手给老爹报仇,以诈降还报诈降,潘罗支竟然也这么就死了。

看到这我真的有点郁闷了,古代人是怎么了?难道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从李继迁诈降曹光实又诈降李继捧,到潘罗支诈降李继迁,现在李德明再次诈降潘罗支,这些人除了曹光实哪个没有经历过诈降?怎么还中招呢?还是真的天要亡吐蕃兴党项??

总之随着潘罗支的死,他弟弟厮铎督没有哥哥凝聚人心的本事,称雄多年的六谷部衰落了,直到另一股吐蕃势力唃厮啰的兴起,再次成为党项李家的心腹之患。

杀死潘罗支为父报仇是一件喜事,这一年的五月五日,李德明又遇到一桩喜事,他的儿子李元昊,西夏国的开国帝王,降生了。李德明很爱儿子,取小字嵬埋。【同月,大宋国的宥罪侯赵保忠【李继捧】死了,赠威塞军节度使。客死异乡连魂魄也难回故里啊。】

其实这一年对辽宋夏三股势力都有很深厚的影响,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也正是因为宋辽之间的战事令两国对夏州都变成拉拢的政策。更是因为宋辽和议使李德明不得不最终选择与宋议和,因为辽宋握手言和了再和宋国打架辽国不会帮忙了啊。此时的夏州已经在宋辽的博弈盘上举足轻重了。

宋景德二年【1005】辽统和二十三年七月,辽正式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李德明一手接受辽国的册封,一手继续和宋国和议,派都知兵马使白文寿贡宋。

拉锯般的谈了近三年,景德三年【1006】宋和夏州终于达成和议,史称景德和议,德明遣牙校刘仁勖进献誓表。十月,宋正式册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兼侍中,封西平王。

由于李德明不遣送子弟入朝和归还灵州,宋也不开放青白盐禁。【虽然没有开禁,但民间的私贩并没有停止过】

景德和约是宋夏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和约,对西夏影响很大,宋与夏州边境没有再发生很大的战争,李德明通过和议从宋国获得大量赏赐和经济利益,又通过榷场互市与宋国经济贸易,发展自己的商业经济,更借助宋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具发展自己的农业,使夏州的农耕技术大大的提高。

景德和议签订后,双方贡献之使,岁时不绝,“自归宋后每年旦、圣节、冬至都派使者进献。”夏州还请求宋国赐予佛经,并接受宋国赐下的仪天历。

终德明一世,和宋国和平相处,使塞垣之下有耕无战逾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接受了宋国的文化输入对西夏的汉化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中祥符三年【1010】九月,辽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去年才亲政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在盟宋抚夏后转而向高丽发起第二次大战,去讨伐弑主的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去鸟。德明趁机继续进行夺取甘州的蚕食步骤。

在西部,不但有吐蕃六谷部,还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曹氏政权,大中祥符八年【1015】,吐蕃宗哥的唃厮啰政权也悄然崛起。

为了夺取甘州,实现老爹李继迁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决策,早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德明就派张浦第一次进攻甘州,但遭到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的反击。

大中祥符七年【1014】七月,忠诚练达的张浦卒,李德明亲临其丧,恸哭不已,赠银州观察使。【元昊称帝后追封银川伯。】张浦是李继迁的第一亲信智囊,为夏州立下汗马功劳,他是汉人,但是他又不是宋国人,所以让他对宋国有归属感也是强人所难啊。

大中祥符九年【1016】,由李德明所任命的凉州守将苏守信死,他儿子罗麻领府事,部众不服,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趁机攻下凉州。同年,吐蕃宗哥部的论逋李立遵请求宋国册封他为赞普,遭到知秦州曹玮的反对拒绝。

曹玮很有政治敏锐度,他算是最早洞悉西夏狼子野心的人了,不能坐视吐蕃因为李立遵的私心而分裂,给西夏趁乱扩张强大的机会,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如他这样目光长远。九月,目光短视的李立遵怒而起兵攻宋,曹玮败之与三都谷,一战立威。壮哉曹玮!

宋蕃三都谷之战对西夏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受到震慑的吐蕃对宋再不敢有轻看,之后基本上都追随宋国针对西夏让西夏苦恼不堪。

天禧元年【1017】八月,罗麻不甘心丢失凉州,请求德明支援他偷袭凉州,遭到六谷部和回鹘夜落纥的联手打击败走,德明很生气,过了年后【1018】,听说甘州回鹘去宋国朝贡,丫的就去抢劫贡奉使解恨去了。

这边刚抢劫朝宋的回鹘使节,那边吐蕃并立遵【关于此人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宗哥吐蕃王唃厮啰和李立遵,有说是吐蕃王李立遵】要朝贡辽国请求借道,你借我的道不和我打招呼,却和要去朝贡的国家说,然后辽国大手一挥勒令德明借路给吐蕃,尼玛路有那么好借的吗?辽国不把我放到眼里,你小小的吐蕃部落也看不起我?是个人都不能忍,老子不借路给你,老子是有尊严滴,德明拒绝了。

本来在征伐高丽的第三次战争中没占到便宜,而甘州回鹘夜落纥又狂妄自大的拒绝继续称臣,好不容易吐蕃宗哥要称臣纳贡,尼玛的李德明还不借路,这是赤果果的打我这国际一哥的脸啊,辽圣宗隆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宋天禧四年【1020】辽开泰九年,耶律隆绪亲自率军五十万,来西夏边境打猎呢,尼玛谁家打猎要用五十万军队啊?不就是想来修理我嘛,李德明想,怯场也木用啊,打吧,率军迎战。结果如何?史书没有表明,多半是辽国失利吧,要不干嘛不大书特书?当然也不可能是李德明打败辽军五十万,估计也就和先头部队干一架小胜而已。雷声大雨点小,德明虚惊一场。

反正次年【1021】七月两家又和好,当然,这是德明努力修补两家的关系的结果,德明继续朝贡辽国,辽也派金吾卫上将军萧孝诚册封李德明为尚书令,晋大夏国王。之后德明生日时还特派官员前去祝贺。【这说明辽国给夏州提高了国际地位,不再当附庸看待。】

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德明在怀远镇营建新都,取名兴州【今天的银川】。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

为什么想建都在怀远镇?原来是早在天禧元年【1017】六月,有龙出现在怀远镇以北的温泉山,德明认为是祥瑞,派人去祭祀,因此有迁都怀远镇的想法,才有今日之举。

乾兴元年【1022】二月,宋国那个软弱多情炼道修仙的赵小三驾崩,儿子小六子赵受益【就是那个游戏花丛四十年也没有生出儿子的悲催帝风流小祯子】继位,皇后刘娥垂帘。

新帝继位按例推恩,加封德明尚书令。从这一年开始,宗哥唃厮啰与夏相互攻战,唃厮啰向宋称臣。

天圣四年【1026】与辽合攻甘州回鹘无功而还,两家都是心怀鬼胎当然无功,辽国不愿意看到甘州回鹘不臣服自己,也不愿意甘州被德明吃掉,想自己吞掉甘州回鹘,德明呢,当然也想自己吃掉甘州可不是给辽国做嫁衣。

天圣六年【1028】五月,对甘州蚕食多年的德明终于准备收盘了,派二十四岁的元昊袭击甘州,甘州回鹘夜落纥可汗仓皇败走。德明遂册封立下大功的元昊为太子,为了更提高元昊的地位,又以其母卫慕氏为后。次年二月,德明又为儿子元昊请婚于辽。【虽然元昊已经结婚了,娶的是舅舅卫幕山喜的女儿,也不影响他再当新郎】

天圣八年【1030】三月,称臣于宋国和甘州回鹘的瓜洲归义军曹贤顺看到夜落纥的惨败,自衬没能力抗衡西夏,索性归降。同年,吐蕃和西夏头顶的紧箍咒宋国大将曹玮去世,年58岁。【听到消息的这一刻相信德明是高歌兴奋的。】

天圣九年【1031】辽太平十一年六月,辽圣宗驾崩,儿子二货宗真继位,也是老娘萧耨斤垂帘。同年十二月,辽国让兴平公主嫁给元昊,还封元昊为夏国公、驸马都尉。迎亲之际,元昊想骚扰下府州折氏,陈兵列队做攻击状,结果人折惟忠根本不鸟他,元昊看试探不成只好退走。

明道元年【1032】九月李德明派元昊、山遇惟亮出兵凉州,佯装攻击宋国的环州庆州,趁厮铎督不防备,奇袭凉州攻占西凉府。厮铎督哭着率残部投奔宗哥部的唃厮啰去鸟。

西夏拿下凉州,终于把势力延伸到河西一带,拓疆数千里,把河西纳入自己的后院,将天下名马揽到怀中,为西夏的军事起到巨大的作用,对于以后西夏的立国有重大意义。如吴广成言:夏国之业,实基于此啊。

因为史书留下德明和儿子元昊有段著名的对话,元昊屡屡劝老爹不向宋称臣,德明告诫儿子说;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反驳他爹: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就是因为这段话令很多人都会觉得德明是恭顺的,对宋国有感恩之心的,但纵观德明的作为,其实不然。

他早有称帝之心,只不过是迫于形势一次次的隐忍野心。早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德明出行鏊子山,仪仗卤簿和辽宋皇帝相同,更是在鏊子山大建宫室,其称帝野心已然暴露。

大中祥符九年【1016】又追尊老爹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庙号武宗,大赦国内。

天圣八年【1030】九月,有谣言说“火星入南斗,天子下堂走”,德明俨然以天子自居,出居贺兰山禳之。

更何况在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迁都兴州大造宫室宗庙,德明称帝之心已经路人皆知。

明道元年【1032】五月,以德明对宋称臣三十年比较恭顺,宋封李德明夏王,车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企图以此限制德明称帝之心。

但是,在德明下甘州占凉州,一举征服河西走廊,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谁也阻挡不了德明带白帽的心啊。

只是世事难料,当德明距离称帝就只有那么一步之遥,建国称帝的各种准备都要完成时,同年【1032】十月,德明死了,年五十一。

【我勒个擦,什么是碉堡,这就是碉堡啊,德明泪奔,找高衙内交流心情去鸟】

元昊称帝后追尊老爹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李德明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精天文,通兵法。在位二十八年,对内保境息民,发展恢复农业生产;对外依辽和宋,接受两国册封,解除后顾之忧向西扩张,把河西走廊纳入李家后院,才为西夏建国奠定坚实基础。说李德明是西夏真正的奠基者并不为过,他的确是党项族的杰出领袖。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标签: 李德明

更多文章

  • 李继迁与夏州党项族嫡系隔着五代,他一个旁系如何逆袭成党项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李继迁

    一个党项族旁支,如何逆袭成为党项正统?开创西夏百年基业的雏形?这其中经历怎样的苦难从唐末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开始,历经七十余年,夏州地方政权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宋朝建立后,先后击败了南唐、闽越、后蜀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公元980年,李

  • 李继迁起兵之初,身边只有数十人,为何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李继迁

    一、起兵反宋李继迁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并不愿意内迁,更不想看到祖先留下了基业至此断绝,于是他召集亲信进行商议。之后,李继迁假称乳母病死,要出城送丧,以此为借口逃出了银州城,来到了距离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李继迁身边只有数十个亲信,他在地斤泽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戎人拜泣,从者日众”。二、善用形

  • 西夏真正的奠基人,李继迁究竟为西夏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李继迁

    引言在两宋时汉族政权的相对疲弱导致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都取得不错的发展并相继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与两宋政权处于对立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西北方的党项民族也在北宋时建立起了自己的西夏王朝,并在多个政权的攻击之下存续了很久,成为两宋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西夏建国的皇帝为李元昊,但真正为西夏王朝完成奠基工作的却是他

  • 李继迁攻下灵州,北宋丧失这一西北军事重镇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李继迁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7 灵州!灵州!宋咸平三年(1000)九月,庆州发兵押送军粮到灵州,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随同运粮队伍到灵州上任。李继迁又瞅上了这个机会,率兵在半路打埋伏。我相信这次战斗应该会很有故事的,无奈史料十分缺乏,已无从知道这次战斗的过程了,我只好直接儿说结果了:此一

  • 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李继迁

    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民间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奇怪其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土台上。史学界和考古界称其为‘唐墓”,但也不清楚何以如此气势雄伟,恢宏壮观。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段被黄沙掩埋了数百年的历史和古迹再次浮现,让世人知其为何物。1972年,我军某部

  • 揭秘李继迁最后一战:声东击西巧取凉州,受降轻敌英雄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李继迁

    导读西夏民族英雄李继迁,从19岁时竖起反宋大旗,以地斤泽为第一个根据地,转战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先后取得银州、夏州、灵州等地,极大的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前面的几篇文章。今天要介绍的是西夏太祖皇帝李继迁生平最后一战,夺取凉州之战,

  • 无名小卒李继迁的野望,终成大宋朝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李继迁

    在李继捧献地归宋的时候,大宋天子赵炅根本不知道李继迁是谁,怎么去重视他?知道李继迁还是在他叛走之后。做为李继捧直系的亲属们都乖乖的打包行李去东京,身为旁支的李继迁却奔走地斤泽拒绝归宋,这一切都只源于李继迁的野心,如果不是嫡系内迁,怎么也轮不到李继迁这个旁系出头,但是,历史就是给了李继迁这个机会。李继

  • 少年英才李继迁,西夏政权真正的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继迁

    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政权体系,双方有时候时以敌人的形式存在的,有时候也是以盟友的形式存在的,政治身份与历史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诸多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基本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存世的时间非常短暂,可都在我国历史

  • 郭虾蟆:他为一个王朝划上了最后的句号,一段英雄的悲歌响彻云霄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郭虾蟆

    郭虾蟆:焚身报国志,秦腔颂英雄我是很喜欢看戏剧的,特别喜欢昆曲,感觉那剧中的唱腔就是一首首的诗,而通过唱则更有助于记忆,所以,如牡丹亭中的很多优美唱段,那诗般的句子,我都能记得,尽管我荒腔走板,唱得是“呕哑嘲哳难为听”。有一阵子又喜欢上了秦腔,原因听了华阴老腔,感觉好极了,那十分接地气的高亢,彻云裂

  • 《陆判》: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陆判

    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陆判》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系列”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故事情节,但可惜我没有看懂。之所谓“不懂”,也许是我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这个故事的,我以为蒲松龄会在这个故事中继续沿袭他“以阴照阳”的手法批判现实世界。但通篇读下来发现《陆判》的故事情节非但没有丝毫的批判色彩,反而有一种“黑白颠倒”的